張貽祝
【摘 要】 本文通過開展線損計算做好降損節電的每一項基礎工作,有利于提高供電企業的線損管理水平,有利于加快電網建設和技術改造,有利于加強電網經濟平行,有利于落實降損節電經濟責任制。
【關鍵詞】 非線性不平衡負荷 10/0.4配電網理論線損計算 方法分析
前 言
“線損率”是綜合反映電網運行管理水平及企業經濟效益的綜合性指標之一。電能在傳輸及分配過程中,經過電網中的每一個基本元件都會產生部分損耗;據相關統計,全國平均線損率為8.48%,線損電量高達367.75億KWh[1]。通過對線損進行科學的分析評估,查找生產、經營、管理各環節存在的問題,從技術和管理兩方面雙管齊下,運用科學的措施與方法,實現電網的“降損增效”有效的節約能源,減少資源浪費。
1.線損的定義和概念
電網整個供電生產、輸送過程中經過送電設備、配電設備、變電設備所產生的電能消耗和不明損失,簡稱“線損”;線損率是指線損電量占供電量的百分比等于統計線損與理論線損的差,要求越小越好。
2.計算理論線損的意義
隨著電網節能政策的推進,電網節能改造、節能規劃已經越來越多的進入到電力工業技術領域,由于電網損耗有其自身的規律和特點,只有從本質上掌握目標配網的損耗機理,才能提出有效的降損策略。同時,要實現對配網損耗的準確描述和定量評估,必須掌握線損計算的工具,進一步做好配網理論線損的預計算和評估,指導配網做出最高效、最節能的電網建設和運行方案;也能為電網節能性指標提供更為客觀準確的依據,更好的滿足電力系統擴展規劃的需求,全面深化電網現代化管理的需要。
3.造成線損的原因
三相不平衡、運行電壓不合理、諧波等都是造成線損的因素,主要有:
3.1 負荷波動幅度過大造成的線損。
配電網系統在運行時,負荷的曲線形態系數大小會對技術線損產生影響,負荷曲線越平衡,技術線損越小,曲線形態系數等于或無限接近1時是最理想的狀態,此時線損最小,反之,曲線形態系數變大時,技術線損相應變大。
3.2 電壓質量降低造成的線損。
電力企業所提供的實際電壓與理論電壓存在過大偏差時,電壓質量下降,電壓質量越低,技術線損相應增大,電壓質量的高低與技術線損的大小成正比;電壓質量直接影響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電壓質量的大小也是評估電力企業提供的電力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標之一。
3.3 無功補償功率不平衡造成的線損。
當電力系統運行時,無功補償功率的平衡是保證電力系統安全、經濟、穩定、高效運行的有效方法。但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的存在導致無功補償功率的不平衡,從而間接地導致了配電網電力損耗的增大,造成了技術線損的增大。
3.4 運行方式不合理造成的線損。
當電力系統運行時,主要存在兩種運行方式:開環和閉環。當電網閉環運行時,因原來的備用線路中存在功率流動,會造成電能損耗的增加;當電網開環運行時,由于其他原因也會出現一定的電能損耗。當各個變電站的負荷曲線形狀有較大的差別時,電力系統運行在開環還是閉環方式時的技術線損是不同的。如果沒有合理地選擇電力系統的運行方式,將有可能造成過大的技術線損。
4.線損的計算方法
隨著科技的進步,計算機在電力方面的普及應用,運用軟件計算線損的方法也隨之應運而生,如下幾種具體的線損計算方式:
4.1電阻等值法。
基于均方根電流法的基礎上運用此法,將每個用戶的電能表以及對應戶號詳細的標在單線圖上,計算出等值電阻數據就可以進行電能損耗計算,等值電阻法最廣泛應用于10 kV理論線損計算之中。
4.2最大電流法。
根據電網實際情況測量代表日最大電流計算出損失因數等數據即可,此計算方法缺點是計算精度不高。
4.3平均電流法.
利用實際負荷在同一時間內所產生的電能損耗幾乎等同于線路中流過的平均電流所產生的電能損耗的物理概念來進行計算,缺點是對于沒有實測記錄的配電變壓器,計算誤差會較大.
4.4潮流計算法.
通過前推回代法,動態潮流法,損耗功率累加法以及損耗功率插值法和節點等效功率法等,綜合計算線損,潮流算法的優點是,精確度高,使用靈活,能通過系統在線實時計算,獲取計算所需的原始資料更簡單方便快捷,且準確可靠。
4.5智能計算法。
智能計算法是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新型算法,開啟了利用線損影響因素預測理論線損率的新思路,對處理數據,和線損的實時計算和在線預測具有絕對優勢,有良好的時效性和適應性,而在線線損預測技術由于其預計算,預評估的優勢,能指導電力企業做出更高效節能的建設和運行方案,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結束語
計算理論線損是分析線損構成、制定降損措施及確定線損指標的必要手段,通過理論線損的計算,可以鑒定主網、配電網結構及其運行方式的經濟類型,查明電網中損失過大的元件及其原因,考核實際線損是否真實、準確、合理以及實際線損率和技術(理論)線損率的差值,通過對線路和變壓器的技術線損構成,發現主網及配網的薄弱環節,對技術的使用方向及性質制定明確的計劃,以確定不明損失的程度,減少不明損失,通過加大技術降損力度,提高技術含量以及加強管理降損水平,走上精細管理之路,以此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戚正強 伏祥運不平衡負荷及非線性負荷對低壓配電網線損的影響《硅谷》 2010 (24) :122-123.
[2] 李麗桃城市中低壓配電網理論計算及線損管理研究《中國高新技術企業》 2017 (11) :17-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