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陽 王倩 王也 王影
一、中藥行業的產業構成
我國中藥行業的產業結構可分為上、中、下游(參見圖1)。圖中可見中藥行業與生物多樣性極具關聯性。中藥產業鏈依存并影響生態系統,并導致風險與機會,以及相關成本和效益,例如某制藥企業排放造成空氣質量下降,引發當地居民呼吸系統疾病可能為企業招致更高的合規成本(風險);再舉例,某生藥種植場向可持續農業轉型,采取了防止有毒物質排放到脆弱沿海生態系統的技術舉措并獲得了投資,該公司在外部報告中披露措施導致重大環境效益的價值核算信息吸引了更多機構投資者。總而言之,中藥行業在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上都存在著依賴和影響關系:遺傳基因(如植物育種和藥物研發);物種(如藥用動、植物)和生態系統。下面引入價值核算的一個重要概念,便于將圖1轉化后具體分析。
二、影響驅動因子
影響驅動因子(impact driver)是用作生產、可計量的自然資源輸入(input)(例如,養殖所需物料的重量)或業務活動所需可計量的非產品輸出(non-product output)(例如,制造設施向大氣中排放的氮氧化物的體積)。
一般來說,自然依存度越高,越可能擠占其它利益相關方(例如競爭對手、當地居民)對同等生態服務的需求空間,從而引發社會影響(例如居民抗議、媒體曝光)導致監管趨嚴,反過來對企業自身造成影響,例如獲取資源的限制增加,或經營許可證被吊銷等。因此依賴和影響往往交織在一起,并同時出現。最新案例顯示:由于水資源短缺,墨西哥出臺一項針對特定部門的新法規,食品制造企業將支付比以前高300%的水費(CDP 2015b);為免受由于供應鏈遭受氣候變化影響(主要為洪水侵蝕、土地用途改變和授粉昆蟲棲息地減少等)而導致的供應中斷,某大型快消品公司已付出3億美元用于維持滿足可持續標準的采購業務。
因此,通過分析、評估與估算行業對生態系統服務的依賴(物料輸入)和影響(非產品輸出),可有力支持行業規劃和企業決策。
三、中藥行業對生態系統服務的依賴
1.生態系統供給服務—天然藥材
我國商品經營必備目錄中的600多種常用中藥材,70%仍依賴于自然原生供應。山參、三七、甘草和半夏等野生藥材由于過度采摘致使物種瀕臨滅絕,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
2.生態系統供給服務—淡水
新鮮淡水是全產業鏈所需必要條件和重要資源。2010年西南地區干旱嚴重沖擊了三七種植和市場供應,下游生產也連帶受到影響。中藥飲片加工和中成藥制造過程對水資源的數量和質量都有較高的需求。
3.生態系統供給服務—遺傳基因
藥用植物多樣性基因資源存在于多種多樣的物種(品種)及其親緣植物中。同時基因是有限的戰略資源,從種質資源中分離出的基因或者用種質資源育成的品種具有知識產權,有很高價值。我國擁有豐富的藥用動植物資源,許多是特有物種,須加以保護與開發。
4.生態系統調控服務—氣候調控
中藥材對氣候條件的依賴性很大,受光照、溫度、濕度、降水等氣候條件的影響。氣候、土壤等自然因素也決定了中藥材人工種植的主要適宜區域。
5.生態系統調節服務—媒介授粉
人工種植雖然引入了人工授粉的方式來提供結實率,但繁育仍以自然界媒介授粉為主。
6.生態系統支持服務—光合作用
藥用植物需要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來自太陽的能量,產生生長所需的養料。
7.生態系統支持服務—養分循環
土壤狀況對藥用植物的質量和產量有根本性影響。藥用植物生長發育需要獲取土壤中氮、磷、鉀和特定微量元素。
四、中藥行業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1.生態系統供給服務—藥用植物/動物(+/-)
中藥材人工種植/養殖產業化緩解了市場需求,減少了對野生藥材資源過度開發,促進了生物多樣性保護。
2.生態系統供給服務—遺傳基因(-)
野生資源過度開發導致基因多樣性喪失。據統計,全國甘草資源的蘊藏量較20世紀50年代減少了60%,厚樸、杜仲、黃柏等資源量下降了約86%。物種滅絕致使這些物種所攜帶的遺傳基因也隨之消失。產業化種植使得區域內物種趨于單一。破壞了原有生境的完整性,弱化了生物廊道的通過作用,使遺傳多樣性的豐度和生態穩定性嚴重降低。
3.生態系統調節服務—水凈化和廢物處理能力(-)
中藥大面積單一種植模式并大量施用化肥,是面源污染的主要來源。
4.生態系統調節服務—侵蝕控制(-)
野生藥材掠奪式開挖造成生境破壞、土壤侵蝕;而規模化種植破壞原有植被,造成土壤擾動和養分流失,影響土壤肥力。
5.生態系統調節服務—病蟲害調控(-)
對殺蟲劑的過度依賴,替代了自然天敵對蟲害的控制,導致生態系統恢復能力降低。
6.生態系統調節服務—氣候調控(-)
加工制藥過程中CO2等溫室氣體排放降低了生態系統氣候調控的能力。
7.生態系統文化服務—游憩與生態旅游(+)
中藥種植基地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可同時開發用于滿足人類對休閑、游憩場地的需求。
五、建議開展價值評估與核算
國外局勢表明,200多個國際企業和相關組織已建立自然資本聯盟,發布核算體系,支持企業對作為自然資本基礎的生態系統服務和生物多樣性價值做出定性、定量和貨幣化的估值。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重大決策:“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自然資源部負責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進行監管,建立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以及用途管制制度。目前《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管理條例》已經發布。《生態補償條例》也在制定當中。中藥行業應采取行動,系統地評估全產業鏈對生態系統服務依賴和影響的狀態及趨勢,了解風險和機會,對相關價值、成本和效益進行估算,用于支持行業規劃和企業決策。建議如下:
(一)引入國際最佳經驗、方法和案例
在國際上已將自然資本核算與生態系統服務及生物多樣性價值整合在一起,形成供企業使用的主流方法學:“Natural Capital Protocol”,包括標準化流程、方法、部門指南和企業案例,目前正在向國內引進。
(二)加強能力建設,提高企業對生態系統價值的認識
我國大部分中藥企業意識較為薄弱,政府和行業協會可通過研討、論壇、平臺等形式,向企業分享自然資本和生態系統服務轉化為商品價值和品牌價值的信息和知識,提高意識。
(三)研究制定行業指引、技術導則
少數中藥企業已有具體需求。建議研究制定中藥行業適用的技術文件,鼓勵支持企業實施生態系統服務依賴和影響價值評估和核算的舉措。
(四)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制定衡量指標,引導企業監測、衡量和報告業務活動和自然資本、生態系統服務的輸入和輸出關系。
(五)形成基于市場的激勵手段
企業在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主動行為很大程度上受市場自愿性標準(例如自然資本核算、生態補償、生態系統服務付費)和政府政策(例如資源管制制度、生態保護紅線)的引導和驅動。因此應激勵企業在評估的基礎上,采取行動消減生態足跡,改善環境績效。
編輯 杜娟 juan.du@wtoguide.net
作者單位:趙陽,生態環境部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王也,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中心項目四處;王倩、王影,責揚天下(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