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張家口堡子里的『有機』 發展建議
撰文孫以棟 程烈 畢存碧

堡子里作為張家口的老城區,近六百年來,以其獨特的地域特色傳承著張家口的歷史文脈。然而,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如今的堡子里正經歷著歷史和現代的沖撞所帶來的痛楚和困惑。本文對張家口堡子里街區的發展提出概念性的保護設計,建議保留原有古城文脈,引入現代經濟發展模式,在保護古城的同時,達到優化居民環境,改善居民生活質量,保留最淳樸的古城記憶,發展張家口特色旅游產業的目的。
堡子里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市區內。這片古舊的街區是張家口的發祥地,被當地人稱為張家口堡、原點堡。
據史籍記載,堡子里建于明宣德年間,是由指揮使張文主持修建的一座軍事堡壘,距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作為當時長城防線宣府鎮的要塞,堡子里在防御蒙古軍隊進犯中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多次戰爭中,堡子里從未失守過,以“武城”之譽雄冠北疆。
到了明代隆慶、萬歷年間,明朝廷與蒙古部族停戰,于是堡子里開始了第一次轉型—從一座軍事城堡變為一座商業重鎮。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堡子里漸漸成為本地商業的聚居地、通往西北地區的貨流樞紐,在清代更成為官方與蒙俄進行貿易活動的邊境城市。到民國時期,城內的票號、錢莊已多達四十余家。
堡子里作為邊關古城具有極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古老的街巷和建筑成為張家口最亮麗的一道風景。古城遵循“五行”思想,開有四個關門,地勢從東到西有八米高的落差。街道仍保留著原有的尺度,和兩旁的民居一起,掩映在高大的城墻內。只有高高的鼓樓桀驁而立,彰顯著這座軍事堡壘的雄渾氣勢。
堡子里的文物古跡達700余處,其中極具保護價值的重點院落有93處,是我國城市中少有的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筑城堡。鼓樓、定將軍府、掄才書院、城墻遺址、奶奶廟、洋行和票號舊址、玉皇閣、清真寺、護國寺……這些歷經風霜的古建筑見證了這座邊關古城金戈鐵馬的歲月、商賈輻輳的日子,也在時間的流逝中凝聚了人心和力量。

文昌閣門洞

民居大門

堡子里街道
堡子里的古民居多是明清以及民國時期留下來的,以四合院為主。這些四合院布局明確,左右對稱,不同等級的房屋山墻高度和形質不同。房屋多為磚木結構,青磚灰瓦,十分考究。精美的木雕、磚雕和石雕爬在門面、影壁和山墻上,和瓦片、青磚砌成的美麗圖案一起,表達著當地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堡子里的門樣式多變,造型各異。不管是城門還是四合院的院門,都極注重美感。單是四合院院門,就有傳統形式、拱券形式和西洋形式三種之多。
堡子里地處蒙漢兩族生活交界地帶,在文化方面形成了南北碰撞、東西交融、商埠文化、軍事色彩、草原風情相生相融的特點。高亢激越的山西梆子、生動有趣的二人臺,熱情奔放的蒙味爬上調,嘹亮歡快的嗩吶演奏,以及扭秧歌、打腰鼓、剪紙、泥塑等民間傳統風俗活動和技藝,構成了張家口獨特的地域文化。

文昌閣門洞蓮花穹頂

大德通票號舊址

大美玉商號舊址
如今的堡子里,在烽煙和繁華散去后,成為張家口一片陳舊的街區。和我國很多老城區一樣,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堡子里日益飄搖落寞。原始風貌保存與城市化發展之間的矛盾,以及舊城區居住環境與居民對現代化生活的強烈需求之間的矛盾,在“折磨”著堡子里。堡子里亟待一場變化。
吳良墉教授曾說,“有機秩序的取得在于以自然之理持續地有序發展,以舊城固有之機理順理成章,并以無數具有表現力之新建筑創作以充實之”。一個城市的更新改造不能是雜亂無章的,而應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堡子里改造不能停留在表面上的粉刷,在注重對老城居民環境物質性改善的同時,更要注重對傳統生活和文化的提煉、傳承。
居民是堡子里的核心。在筆者看來,未來堡子里的改造在保護文化的同時,應該讓當地居民享受到現代生活的便利。在尊重歷史傳統文化的同時,將堡子里與現代化城市相結合。建設并且完善堡子里街區的現代生活系統,以滿足當地居民對現代生活的需求。
建設現代的生活設施系統是提高居住質量、滿足人們現代化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堡子里街區原先狹窄的道路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交通方式。在不破壞原來空間環境的前提下,通過合理有序地疏導交通,加強堡子里外圍道路的建設是最為可行的方法。通過外圍設置環線道路,從而緩解堡子里內部交通壓力;完善街區內部道路設施,沿外部環線設置現代化生活設施,最大程度保持古城內部原始空間不變,保證街區內部歷史文化的完整性。在堡子里街區內放置與其文化、歷史、特色相符合的公共藝術小品,增強空間流動性。
堡子里街區的特殊性在于城市的發展突破了原來城墻的限制,新的城市建設主要集中于古城外圍,因而堡子里被保留了下來。在改善堡子里居民的生活環境的同時,我們應該保護好古城的肌理,嚴格控制古城街道周圍建筑物的風格,避免對街區景觀的整體性造成破壞。
要延續堡子里已經形成的秩序,盡量不破壞原先的街道景觀和空間形態,包容這里的人文景觀,將它們作為古城歷史的一部分展示給人們。但要堅決拆除違章亂建的棚子、建筑,統一規劃和設計街區的店鋪門面,保持古城的干凈整潔,從而更好地展示堡子里的傳統風貌。增設視覺導視系統,設計與古城相符合的相關景觀小品和小構件,形成有機的視覺走廊,使整個堡子里古城成為一個有機、有序的整體,推動傳統街區和現代景觀的結合。對堡子里街區進行綠化再設計,適當保留當地原有植物,提高該地區的生態環境質量。通過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的結合搭配,給人們創造綠色的休閑空間。在堡子里街區外圍設置公共設施,整體改善居民生活環境。

掄才書院

清真寺

書院巷6號古建筑
堡子里的民居以四合院為主,因此不適合大規模的旅游開發。古建筑較為集中的中軸線地帶,旅游資源較為豐富,民居相對較少,可以在這個區域內開展旅游活動,但要避免過多游客對古城造成破壞。
可以在鞏固原有商業的同時,引進一批老字號和商業品牌,恢復傳統手工藝,展現特色風味飲食,用特色商品來烘托文化氣氛。鼓勵開設古玩、字畫、傳統手工藝等活動場所,宣傳中國傳統文化、張家口特色文化,將旅游、商業、文化相結合,創造多方位綜合效益。堡子里文化內涵豐富,集明清文化、邊疆文化、市井文化、商貿文化等于一體。發掘堡子里文化內涵,發展堡子里特色文化旅游,形成文、商、游、貿易綜合旅游,形成張家口的特色旅游賣點。
堡子里的建筑在選址、結構樣式和細節裝飾上都體現著中國傳統設計的審美情趣,展示著中華建筑美學。其中一些精美的磚雕、木雕、剪紙、瓦當等傳統圖案都可以作為旅游紀念品的靈魂元素進行開發。可以通過對帶有鄉土氣息的元素進行分類整理,從家裝小擺件、小型掛件以及紀念性徽章等載體的角度,力求體現堡子里特色裝飾圖案元素的藝術價值。堡子里特色的城門和院門可以設計成拼圖和組裝模型等。

堡子里街區還可以通過引入民宿,利用自身資源進行內生式發展,實現與現代化城市在經濟和文化方面的交往互動,激活堡子里潛在的價值,增加當地居民的收入,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從而為古城保護和發展提供可持續的動力。
民宿作為堡子里街區的一種文化載體,其規劃和設計也應該原汁原味地反映堡子里的民風民情。當地居民是發展和傳播地域文化最好的載體。可以讓堡子里居民參與民宿經濟的發展,做民宿的主人,成為文化傳播的主體和民宿經濟發展的直接受益人,成為當地文化傳播的主力。

清真女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