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鄉村4.0標準”構建特色小鎮IP規劃發展體系
撰文/轟偉
特色小鎮如何建?IP如何落地?我認為,這一定是有規律可循的。為此,我們通過反復調查、研究,擬訂了一套較為系統的鄉村現代化目標體系。我們將它稱之為“鄉村4.0標準”。具體來講,“鄉村4.0標準”設計了一套適合IP落地的社會經濟文化體系和環境規劃模式。
社會創造,文化復興。圍繞特色小鎮IP開展“新文化運動”,以文藝復興價值觀引導農業生產職業化、生活方式休閑化、基礎設施生態化、服務管理專業化和居住環境野奢化(強化生活品質、引導生活方式,將鄉村建設成為一個野奢度假綜合體),最終形成以IP為中心的新文化體系。
經濟支持,產業助力。圍繞特色小鎮IP大力發展新經濟、新產業,努力推動莊園經濟、農創經濟、生態經濟、歸隱經濟、村市經濟(村市集等村鎮經濟體)和野奢經濟(環保、智能、可移動的模塊集成式野奢化建筑物集群與相關景觀體系)等發展,從而進一步推動特色小鎮全面發展。
環境保障,自然發展。綠水青山即是金山銀山。特色小鎮IP必須依托于地方自然資源稟賦,形成持續發力的引擎。打造特色小鎮,必須遵循“流域中醫辯治法則”,制定好流域綜合土地協調策略和不同用地類型水資源管理策略;遵循“藍道系統營建法則”,建設全域化城鄉水發展系統,實現點、線、面結合;遵循“坑塘戰略平衡法則”,通過坑塘低地實現水資源的跨季利用及污染源的梯級凈化;遵循“莊園集群重構法則”,推行生產專業化、生活休閑化、產業復合化等。
當然,我們所制定的“鄉村4.0標準”只是作為一種基本的實踐參考。特色小鎮是個大平臺,它的生存與發展始終離不開創新。而要想持續保持創新動力,就必須不斷吸納新的優秀人才,并不斷打造更多能夠繼續吸納優秀人才的好項目,從而形成人才與項目的良性循環、良好發展。過去,我們往往只重視經濟產業規劃、環境建設規劃,卻不曾關注社會人力資源的規劃。事實上,人才力量是推動小鎮特色發展的重要決定性因子之一。特色小鎮的發展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因此,做好人力資源規劃和IP落地發展規劃同樣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障特色小鎮的長遠發展。

轟偉
風土生態城市與創意鄉村國際設計機構院長、首席設計師,北京城市規劃學會理事,中國海綿城市產業聯盟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