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綜合體與農業特色小鎮的區別
撰文/轟偉
2017年國家一號文件提出了一個新概念—田園綜合體。我的理解是:國家希望在城鄉協同發展過程中嘗試轉換視角,把鄉村田園作為發展主體,從鄉村的角度來探索城鄉協同發展的有效路徑。以農業產業發展為核心,以休閑宜居為輔,既保護了鄉村的特色與風貌,又促進了“三產”的融合。在此思考結果下,提出了田園綜合體概念。
從實際情況來看,特色小鎮與田園綜合體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也都存在先天的不足。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比較。
一是二者都是以發展產業為目標,都是國家在推動城鄉協同發展過程中采取的重要策略。特色小鎮是城市向鄉村延伸的抓手,田園綜合體是鄉村向城市延伸的抓手,最終將在某個階段匯合。
二是二者都存在先天不足。首先,二者分屬于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門,缺乏有效的系統管理機制與全方位的視野。同時,因為涉及相關職能部門和利益,項目組成各要素難協調統一。其次,發展主體定位不清晰。受政績觀與運動式思維影響,一些地方關注既得利益,忽視長遠規劃與創意特色研發,容易造成同質化發展,如容易聚集于房地產業、旅游業。很多小鎮的社會、經濟、環境條件基礎較弱,在傳統思維運營模式下,被急功近利地建設出來,往往都是粗制濫造的。
眾所周知,產業是特色小鎮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特色是構建產業生命力和競爭力的核心。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以人文、生態為基本特征,并非被資本運營與快餐文化所驅使,應當以承載先進生活方式與傳播鄉土情懷為重要責任。創造新業態、新文化,最關鍵的是主體“人”。但這方面目前反而沒有被重視起來,社會只關注到產業本身卻忽視了它的締造者。
其實,我們在特色小鎮與田園綜合體的規劃建設中,首先應該規劃建設的既不是項目,也不是產業,而應結合地方自身軟硬件資源構建支撐產業、吸引人才的特殊政策與環境。要知道,人才是決定產業與項目成敗的關鍵。一窩蜂地上項目、上產業,政策、環境、建設者素質跟不上,特色小鎮就會就成為空殼。目前,很多古鎮斥巨資打造的商街古道、民宿地產住戶稀少、游客空空。我們必須要吸取它們的教訓。

圖/李慶榮

圖/李慶榮

轟偉
風土生態城市與創意鄉村國際設計機構院長、首席設計師,北京城市規劃學會理事,中國海綿城市產業聯盟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