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倩倩
歲末年初,微信朋友圈里經常能看到朋友們曬的目標或計劃—現在流行稱之為“立flag”。
“立flag”的出處來源于TV動畫《龍之塔·烏魯克之盾》,片中的主角基魯所在的登塔者隊伍里,凡是在戰斗前說過“等打完這場仗,我就回老家結婚”的人,必然在接下來的戰斗中陣亡。于是人們就把“立flag”看做愿望落空、一語成讖的代名詞。
PART 1那些立過flag
新年伊始,人們常常喜歡許下心愿、立下“小目標”、放出豪言,最常見的是讀書、存錢、減肥、脫單,但是能夠堅持下來實現的寥寥無幾。
—接下來的一年我要讀50本書。這款flag屢見不鮮,畢竟讀書據說能夠使自己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是提升自己成本最低的方法,也是技術障礙最少、容易完成的目標。資深讀書人士老方2017年元旦就在朋友圈立flag:今年之內我要是不讀完50本書直播吃土。不管是新年圖書網購優惠,還是6.18、雙十一,老方大肆下單買書,從治愈系小說《偷影子的人》《擺渡人》《島上書店》,暢銷書《乖摸摸頭》《絲綢之路》《巨人的隕落》,到成功學《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躍遷:成為高手的技術》《一萬小時定律》,再到名著《午夜之子》《斯通納》《霍亂時期的愛情》……一概收了。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一年下來老方連書的塑封都沒拆完,難道真的要直播吃土?其實吃土就吃土吧,某網絡作協主席放言特朗普當選總統他就吃土,結果……
老方說不管,今年接著立flag讀幾本書,但首先書買回來記得把塑封全拆完了,要吹牛也不會露餡。
—今年不再做“月光族”,再瞎買我剁手!元旦的鐘聲敲響,娜娜看著墻角2011年福島核輻射后搶購回來至今沒吃完的加碘鹽,恨恨地下了決心。為明心志,她在朋友圈許了愿。不過,細心的朋友們發現,京東購物節、雙十一、黑五大狂歡,哪一個網購節日娜娜都沒有閑著。買前圣如佛,買時狂如魔。看見“滿減”“折上折”,她就像狗熊見了蜂蜜,很想提防蜜蜂,但在蜂蜜面前流淌的哈喇子還是多過了思考的腦漿。她說在付款的那一刻,她覺得自己就是殺伐決斷、指點江山的女王,那一刻就是她人生的巔峰。而在見到信用卡賬單的時候,她覺得仿佛從新聞聯播直接穿越到中世紀君士坦丁堡的奴隸市場,恨不得插標賣身。如果按照她立的剁手的flag,除非她是千手觀音,否則到現在她不可能雙手完好。
—今年我要瘦10斤。立這樣的flag也是司空見慣,小鐘就是其中之一。她吭哧吭哧鍛煉半天,開心了大半年,到年底對鏡一照,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于落地……嗯,就砸在自己腳上:腰間幾個“游泳圈”更加醒目了。這有種在荒島上費盡心力造出一輛獨輪車,推出來卻碰見一輛蘭博基尼的無力感。好在她心大,說我瘦不下來就在朋友圈刪掉這條,新年再發一次。畢竟刪朋友圈容易瘦身難。至于打臉……反正臉夠厚!
—今年我要帶女朋友回家見父母。阿賀不想再過光棍節,新年立志脫單。作為時尚潮人,人民公園相親角是不去的,下載某某佳緣、某某花田等在線相親APP和陌陌、探探等在線交友APP,一切都在“掌握中”。遇到聊得熱乎的,怕人家是紅包黨、茶葉商、微商;邀請出去咖啡廳酒吧的,又擔心是“托”;談點高大上的金融,還害怕是化妝成美女蛇的網貸騙子……唉,還是社區大媽和單位大姐靠譜。雖說這一年又被打臉,但是胡歌都還單著,我們怕啥?
PART 2關于名人立flag的那些事
立flag面前人人平等,要說到被打臉,你看蒼天饒過誰?
1994年暮春三月,在第九屆中日圍棋擂臺賽開幕式上,上屆的終結者、人送綽號“依田老虎”的依田紀基放出豪言:我要實現對中國棋手的全勝,結果他作為第四個代表日方出場的選手,被“棋壇大力士”劉小光掃落馬下,一局未勝。
2010年2月,電商大佬劉強東放話,“我們3年內不會涉足在線圖書市場”。9個月后,要搶入市場分一杯羹的京東商城繃不住了,老板被打臉了也要推出圖書頻道,甚至不惜與當當打起了價格戰。
2017年初,被譽為“神童”的華裔日本小將張本智和展望即將開賽的亞洲乒乓球錦標賽時說“目標只是拿金牌”,更是多次豪言要擊敗中國選手,奪得世界冠軍。結果在1/32決賽時,他1比3被韓國選手張宇鎮淘汰,連中國選手的邊都沒摸著。
美國馬里斯特學院(Marist College)一項民調發現,有44%美國人表示有新年立志,當中最多人選擇戒煙(17%),其次為減肥(16%),第三就是勒緊褲頭減少花錢,比率為13%。
賓夕法尼亞州斯克蘭頓大學的教授,臨床心理學家John Norcross 在八十年代末曾經在做過新年決心實現度的調查。他發現人們在許下新年愿望后的六個月內,有40% 的人堅持地執行了自己的決心。但他也發現,在長達的兩年的跟蹤調查中,堅持執行想法的人就只有 19% ,也就是說近八成的人在立flag。
奧地利市場和社會分析研究所(IMAS)的也曾經做過調查,在奧地利,新年立志者大多數是女性、教育程度較高者和住在州首府所在城市的人。調查者面對面訪問了1022位16歲以上的奧地利人,37%的受訪者決心有所作為,而63%希望新的一年里所有一切保持原狀。受訪者中女性的42%,而男性中僅有1/3計劃在除夕之夜痛下決心開始做某些事情。他們當中半數人決心要多參加運動,43%的人決心更自覺清醒地生活和更多地自省,1/3的人決心更健康地飲食,31%的人發愿減肥, 22%的人提到要戒煙。
而有調查顯示,許下新年愿望的加拿大人﹐超過70%愿望落空。
看來,全世界喜歡新年立flag的不在少數,而被打臉更是家常便飯。
PART 3為什么人們喜歡立flag?
人們喜歡立flag,尤其喜歡在微信朋友圈中曬出來,這是寬松的社會文化環境的體現。
過去,人們推崇做成了再說,甚至做成了也不說,講究韜光養晦,低調做人。而當代社會具有很強的包容性,不管你是個性張揚還是為人低調,不管你是人來瘋還是悶葫蘆,都不會受到過多指責,還可以得到自由發展。多種價值觀、多元繁榮的生活方式都可以并存共容。
所以立個flag,在朋友圈“曬”出來算啥啊?北京國貿的時尚編輯想當穿Prada的女王,中關村的程序員想上市,上海金茂大廈的金融男想一夜暴富,東村的二狗想把西各莊的翠花娶回家,窩在地下室絞盡腦汁地做公眾號的想閱讀量破“10萬+”。 這些元氣滿滿的豪情壯志在歲末年初的朋友圈隨處可見。
—“今年我要賺錢把前年賣的房子買回來!”這位大哥看來是被房價搞得嗚呼哀哉了。
—“希望今年能夠找到在北京丟的那兩萬輛單車。”這位肯定是在共享單車的坑里當了炮灰,還能翻身不?
—“今年要做微金融,年化收益率100%。”確定不是國際忽悠局搞出來的龐氏騙局?
更何況,立flag,尤其是微信朋友圈立flag讓人們刷出了存在感。
微信朋友圈就是社會大舞臺中的一個縮影,隨手一“曬”,就將自己全方位展示給他人,滿足人們心底充當主角的潛在愿望,何樂而不為?野百合也有春天嘛。
平時清湯寡水、素面朝天、長裙過膝的女孩在朋友圈曬出楊洋的照片,寫上:“新的一年我要脫單,這樣的男朋友請給我來一打!”底下點贊和鼓掌的表情包無數,驚嘆于想不到看起來弱雞的你原來是這樣的肉食動物!
女漢子則霸氣側漏地在朋友圈放上一個鉆戒的截圖:“那誰誰誰,今年再不向老娘求婚就給我滾!”底下起哄和看熱鬧的吃瓜群眾無數,可憐的那誰誰誰真不明白這“薛定諤之滾”,弱弱地留言:“是滾回來還是滾出去?”
你看,立flag無形中提供了一個情緒釋放的渠道。你可以借此將困難、委屈、不滿等情緒包袱甩出來,讓不好的情緒一掃而光,還會得到朋友們的關心和安慰;也借此進入到積極向上的狀態中,給自己打氣,讓親友寬心。這是調節情緒的一劑良藥,打一針雞血使壓力得到緩解,又不會直接影響到現實的生活。同時也是一種精神上的化妝術,讓自己在朋友中的形象更加立體豐滿,外表高冷內心暖萌,外表蘿莉內心女王,外表淑女內心潑辣……但是這類精神上的化妝術過火了,也會弄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到最后泡沫破裂,人設崩塌。
PART 4為什么立flag容易被打臉?
果殼網曾經有篇文章介紹,紐約大學的心理學家皮特·高爾威澤(Peter Gollwitzer)驗證過,在立的目標flag為人所知后,人們完成該目標的動力和行動似乎降低了。人們在制定此類目標時并不具體,而寬泛的定義導致了很多行為都會讓自己產生成就感—他人的了解和認可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當別人了解你的“志向”后,你似乎產生了“我已經完成目標”的虛幻,從而降低了行動力。并且,高爾威澤等人的研究還發現一個人對自己的此類目標越狂熱,越容易受到“他人認可”虛幻的影響。
其實這是人的惰性。人們常常以努力的姿態來代替努力本身,以自我感動來代替真正的行動,以行動的數量來代替質量,以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被打臉那是必然的。
看起來是每天打卡讀書,其實是浮光掠影、水過鴨背,記憶力好得能夠記住八卦新聞里的男女主角,卻把蘇東坡說成蘇洵的爸,把趙孟頫說成是李清照的老公。立這樣的flag,能不被打臉?
說是要每天運動瘦身,卻怕出去跑步白白浪費了剛抹在臉上的0.5毫升3999塊一瓶的蘭蔻黑金致龐面霜。猶豫著要不在家里踩幾下動感單車得了,一想到健身房里亮出八塊腹肌的時尚型男,咬牙跺腳就出門,鉆進開著空調的健身館里,站在七八種器械旁邊搔首弄姿,變換七八個角度自拍,琢磨著是用美圖秀秀來個“云變美”,還是去韓國動刀打針“人造美”,或者是化妝修容“技術美”。 立這樣的flag,你逗誰呢?
在他們心里,新年立flag其實就是賣人設 。
立flag要成為網紅吃貨的,不會去研究美味的配方,拿捏廚藝的分寸,不過是研究怎么把一盤水果沙拉(記得突出牛油果)擺得骨骼清奇,精致玲瓏,以拍出極具特色的照片,把一分做到十分,用最小的代價贏得最多的掌聲。就好像網紅奶茶店的主要功能,不是喝,而是用來排隊,用來引流量,用來拍照上朋友圈。
用一個時尚的詞,叫“云社交”。
立flag成了他們的自我催眠。你很難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在網劇《微微一笑很嚇人》里只有三句臺詞“歡迎光臨”“請問您點點什么”“請慢走”,在52集的《特工太后》里只活了三分鐘,你好意思說你今年之內成了網紅?
在別人用云南白藥噴一噴扭傷的小蠻腰,踩著15公分的恨天高走起了臺步的時候,你卻在電影里玩票;在別人練一字馬、馬甲線的時候,你卻在綜藝節目上吃吃喝喝。真正走秀的時候你卻摔了,吃瓜群眾鼓勵“你是最棒的”,你好意思照單全收?為什么被打臉你自己難道心里沒點數?
PART 5立flag,也可以實現
俗話說: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
我們之中的大多人,沒想明白自己想要活成什么樣子,只會跟在別人后面,找一個又一個的樣板標桿來立flag,然后把自己的人生依葫蘆畫瓢地套進去,結果削足適履,朝秦暮楚,定下目標之后三天立即被證明是flag而打臉,在兜兜轉轉中迷失了自己。
而更可悲的是,當最后看清自己再平凡不過的真相后,卻不能接受,只有用立flag來自我感動。
真心想做一番事業的人,不會迷失自己,更不怕被打臉。他們知道固然“好的開始時成功的一半”,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被打臉不要緊,關鍵是認準了目標,恢復的速度比被打的速度快。
誰不是一邊被打臉,一邊捂著臉前行?
2001—2002的英超賽季,主帥溫格帶領阿森納以客場不敗成績問鼎。在2002年新賽季開始后,溫格雄心勃勃,立下flag:“沒人會排在我們前面,如果我們最終賽季不敗,我也不會感到驚訝。”結果眾人皆知:阿森納被曼聯逆轉丟冠,溫格慘遭打臉。阿森納全隊上下憋著一口氣,在接下來的2003—2004賽季一路高歌猛進,最終締造了不敗奪冠的英超神話。
古希臘雅典的政治家德摩斯梯尼立志要成為雄辯家,但他天生口吃,嗓音微弱,還有聳肩的壞習慣,上臺演講時發音不清,論證不力,多次被轟下臺去。為了改進發音,他把小石子含在嘴里朗讀,在海邊迎著大風和波濤講話;為了改掉說話聳肩的壞習慣,他在左右肩上各懸掛一柄劍;他還在家里裝了一面大鏡子,每天起早貪黑地對著鏡子練習演說,糾正表情。通過多年的刻苦努力,他最終成為了雅典頂級的演說家。
這世上,沒有那么多的不敗奪冠,也沒有那么多的有志者事竟成,多的是即使被打臉卻仍然實現不了自己的“小目標”。怎么辦?
電影《國王的演講》中,還沒有成為喬治六世的約克公爵給女兒講睡前故事,說從前有兩位小公主的爸爸被巫婆詛咒變成了一只企鵝,當他成功地回到了宮殿里,女兒們在廚房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和吻。約克公爵問女兒們:“在那個吻之后,你們猜公主的爸爸變成了什么?”相信所有的人都會和天真的女兒們一樣脫口而出:“他變成了一個帥帥的王子!”但公爵給出的答案是:“他變成了一個短尾巴的信天翁。”
在女兒們失望地“哦”了一聲之后,公爵張開雙臂,解釋說:“這下他有了很大的翅膀,可以抱著他的兩個小寶貝了!”
我們立下的flag,很多時候就像這個“企鵝變成信天翁”的故事,結局不會有帥帥的王子,但是會有小確幸的溫馨。
你是愿意選擇人云亦云似的flag來自我催眠,還是愿意面對不能變成王子的flag?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羅曼·羅蘭)
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有一天實現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