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玉米收儲補貼政策改革進入第二年,東北地區的新玉米大量上市。關于市場行情,農業部預計,今年東北地區玉米購銷開局將會良好,開秤價有望高于上年。
今年我國繼續在東北地區深化玉米收儲政策改革,完善“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機制。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介紹,2016年改革效果很好,2017年市場各方都有相對明確的預期,“我國玉米結構調整繼續加快步伐,預計籽粒玉米調減約2000萬畝,玉米產量將繼續減少。去年以來玉米深加工和飼料企業加快向東北地區轉移,產能陸續形成,規模化畜禽養殖也加快在東北地區布局,有利于玉米就地轉化。2016年產的玉米收購結束以后,國儲玉米拍賣成交率高,市場交易活躍,價格穩中有漲,市場主體對新玉米購銷形勢較為樂觀。”
唐珂表示,綜合這些有利因素,預計今年東北地區玉米購銷開局良好,“開秤價有望高于上年,同時要看到玉米庫存依然處于高位,下游需求尚未根本好轉,市場供求總體寬松的格局沒有改變。東北糧食外運的壓力依然較大,部分偏遠地區依然存在“賣糧難”的風險。
作為東北地區調減玉米后改種的主要品種之一,大豆的種植效益直接影響到種植結構調整優化的可持續性。唐珂介紹,當前大豆生產形勢總體樂觀,“據農業部大豆全產業鏈信息分析預警團隊調度,今年我國大豆生產呈現出‘面積擴、單產升、總產增的局面。國產大豆恢復性增產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成果,有利于緩解我國大豆產不足需的局面,但產量的增加不可避免地帶來市場價格的下行壓力。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國大豆進口繼續高位增長,1—8月累計進口大豆6333.68萬噸,同比增長17.3%,預計全年進口量可能突破9000萬噸,是國內產量的近6倍,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國產大豆的市場空間。”
農業部監測顯示,目前東北地區新季大豆低開低走,開秤價凈糧為每公斤3.8元左右,上市初期價格低于上年同期且跌速較快,后期市場走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資料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