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楊柳
一、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農村信用社發展現狀
互聯網金融是在傳統金融行業和互聯網精神的基礎上兩者相互結合而形成的一個新興領域。借助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工具,能夠提高傳統金融業務的透明度、參與度和協作性,降低其中間成本,使之更便捷。農村信用社也有其自身優勢。農村信用社是我國農村規模最大的金融服務機構,與互聯網金融相比較而言,農村信用社的客戶資源更加穩定,業務范圍更為明確。但是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村信用社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
如今互聯網金融在農村信用社中開始逐步發展。農村信用社為了給用戶提供便利,已經與支付寶、財付通等形成了一些合作業務。我國農村信用社的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主要分為技術和交易兩方面。技術方面主要分為移動支付、場景支付、直銷銀行、網絡虛擬貨幣以及大金融數據等;交易方面主要分為資金融通、第三方支付、電子銀行、投資理財以及綜合性的交易平臺。農村信用社的電子銀行業務在最近幾年發展較快,到2014年底,全國農信電子銀行交易額超過了1萬億,同比2011年,其客戶量和交易額均翻了近10倍,然而全國農信社電子銀行替代率的平均值為33%,中國商業銀行的平均值為79%,此差距非常明顯,因此農信社在電子銀行業務上尚需繼續努力。
二、互聯網金融對農村信用社的影響
1.互聯網金融對農村信用社市場地位的影響?;ヂ摼W金融時代削弱了農村信用社的壟斷地位。首先,在互聯網金融時代,小微客戶在需要金融服務時,有了更多的選擇,即使在農村地區的廣大農民,在選擇購買金融服務時,也可以多方選擇,這削弱了農村信用社在這些地方的主導地位。其次,互聯網金融不僅順應了金融市場的改革,還滿足了利率市場化的要求。再其次,從信貸角度來看,將廣大資質較差的小微企業和個人納入客戶范圍的互聯網金融所展現出的普惠性,有效吸收了零散資金,解決了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擴大了客戶范圍。
2.互聯網金融對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的影響。從中間業務的角度來看,互聯網金融推出的大量門檻低、收益率高、流動性強的理財產品,如支付寶、余額寶等,在廣大中小投資者中深受歡迎,這使農村信用社的傳統支付業務迅速邊緣化,不再具有區域壟斷優勢。由艾瑞咨詢統計數據可知,2008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是2.9萬億元,2011年為7.0萬億元,平均每年增長1.4倍?;ヂ摼W金融模式下,互聯網企業使商家和客戶的支付更加便捷、高效,且成本更低。
3.互聯網金融打擊了農村信用社的收入來源。近兩年來,銀行業的存款增速比活期存款増速高了近1倍,“余額寶”、“理財通”等互聯網產品為廣大客戶提供了一種簡捷且收益較高的投資方式,這充分說明互聯網金融企業推出的貨幣基金等產品分流了傳統銀行活期存款。另外,農村信用社的主要收入來源于存貸款的利差,在交易成本上又遠高于互聯網金融,因此其在利率方面劣勢明顯。同時,互聯網金融企業積極推廣第三方支付功能,手機支付已在多領域替代了銀行的POS機支付渠道,這也使農村信用社的支付結算手續費收入急劇減少。
4.互聯網金融改變了農村信用社的科技支撐。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是其創新的過程。科技是農村信用社產品和服務創新的基礎,客戶對金融機構、服務渠道的選擇直接取決于金融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傳統銀行是通過人工辦理業務,這種模式需要現場面簽且時間長,另外交易資金受限額控制。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在對傳統金融機構產生威脅的同時,也推動了全行業的創新和發展。
三、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農村信用社存在的問題
1.有效信貸投放不足?;ヂ摼W金融給小型企業及農戶帶來了資金,以低門檻、高效率的方式提供貸款。相比之下,從農村信用社員工辦理信貸業務的筆數和金額可以看出,我們在農村市場的信貸投放量并不大,與吸收的儲蓄存款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由于農村信用社對風險控制較強,對貸款客戶進行信用評級并且要求其有較穩定的還款來源,這就使得貸款門檻變高了。因此農民、農業、農村等方面的信貸投放就與實際需求量出現了較大的差距。
2.程序繁瑣,成本較高。農村信用社的貸款、轉賬等業務流程繁瑣,客戶需要通過取號、排隊、填寫單據等過程才能進行業務辦理,繁瑣的流程浪費了大量時間,提高了成本?;ヂ摼W金融的出現使客戶辦理業務的程序簡化,通過網上銀行進行轉賬,使用“誠信貸”、“借錢”等軟件進行小額貸款,更加快捷有效。除此之外,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農村信用社成本較高的弊端也顯現出來。如通過網上銀行轉賬無需手續費,而傳統的農村信用社進行的轉賬業務需要收取手續費來彌補其人工或其它成本。
3.金融產品比較單一。通過數據分析,互聯網金融產品不斷增加并迅速占領市場,農村信用社目前主營業務是存貸款業務,而代收代付、代理保險等業務也僅能作為對傳統業務需求的補充,但是面對農村市場日益擴張的金融服務需求,現有金融產品和服務無法滿足現代農業金融的需求,導致客戶的流失,阻礙了農村信用社的進一步發展。
4.對新技術應用緩慢 。農村信用社現階段使用的綜合業務系統在業務產品設計、后臺數據分析上仍與現階段銀行系統存在差距,再加上特定的市場環境和客戶群,使得農村信用社錯過了與互聯網行業合作的良機,導致“互聯網+”在農村地區的推廣發展受到極大限度的制約。
四、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農村信用社發展對策
1.加速信用社業務創新。一是創新服務方式,向電子銀行轉型。農村信用社應積極主動應對互聯網金融挑戰,從人海戰術向網絡化、集約化經營轉變,發揮信息科技優勢,加快電子銀行渠道創新,優化手機銀行,打造綜合性金融電商服務平臺。二是加快金融產品的創新,農村信用社要根據市場需求來打破傳統思維,創新出更多元化的金融產品及服務。為弱勢群體提供更全面的幫助,提升對新農村和“三農”的建設。加強相應的代理業務,如農產品網上營銷等,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2.深耕市場,細分客戶。在互聯網金融大發展的經濟環境下,能夠準確定位客戶市場對于農村信用社來說顯得非常重要。在今后的發展中,農村信用社應加強對客戶群體的細分,深入挖掘現有客戶需求,提升服務質量,增加客戶黏性。應摒棄原有的推銷式經營模式,加快轉變服務意識,通過細分客戶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創新和研發產品及服務,提升服務功能,以精準的市場定位避免同質化競爭。
3.加強與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戰略合作。首先,將客戶資源與客戶信息進行共享?;ヂ摼W金融企業有大量的客戶資源和交易信息,而農村信用社則與社會各行業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兩者可以進行優勢互補。其次,農村信用社可以和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合作,由電商平臺來提供客戶和數據,農村信用社提供支付結算和信貸服務,成為客戶和電商平臺之間的服務中介、信用中介。根據農村信用社長期植根縣域的特點,B2C、B2B平臺就是一個好的選擇,如河北省永年縣的標準件產業、白溝的箱包產業積極與這些電商平臺合作。
4.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提升科技研發與應用水平。在互聯網金融的大環境下,科學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水平成為農信社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一是農信社要建立優質的信息處理系統,加強對數據的整合能力,完善分析系統,構建人性化的客戶管理系統,不遺余力地增加對科技研發的投入。二是要加強信息化時代對大數據的分析能力,利用計算機技術對客戶情況及偏好進行細分。三是要進行完善信息應急處理機制,提高持續監測的能力,使之保障交易的信息安全。
五、 結論
在互聯網金融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農村信用社受到巨大沖擊并且顯露出許多問題。農村信用社想在未來有更好的發展,需要順應時代潮流,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加強業務創新,通過更多的電子平臺發展自身特色,借鑒并利用互聯網金融的模式實現快速健康的發展。
(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