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花
摘 要 依托數字出版物存儲量大、檢索便捷、形式新穎、成本低廉等優勢而出現的數字閱讀,受到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年讀者的熱烈歡迎和追捧,為讀者創造了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本文從分析數字閱讀現狀和發展趨勢入手,明確數字閱讀給傳統出版編輯工作帶來的挑戰,思考和探索立足數字閱讀的出版編輯工作轉型之路。以實現傳統出版編輯工作與數字閱讀的有機融合,開創適應數字閱讀的出版編輯工作新局面。
關鍵詞 數字閱讀;編輯工作;轉型思考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99-0026-02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子閱讀器的推出和手機的普及,人們的閱讀方式已經更多地由傳統的紙質媒介轉向數字媒介,數字閱讀正在開啟一扇通向全民閱讀的新大門。編輯工作者應充分認識數字閱讀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明確數字閱讀給傳統出版編輯工作帶來的挑戰,著力思考立足數字閱讀的出版編輯工作轉型之路。進而抓住機遇,開拓創新,推動數字閱讀條件下出版編輯工作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1 數字閱讀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數字閱讀是閱讀內容和閱讀方式的數字化,是讀者借助電腦、手機、掌上閱讀器等網絡終端載體閱讀數字化內容的過程,是伴隨互聯網發展而出現的不同于傳統紙質閱讀的嶄新閱讀方式。在全球范圍內,2016年電子圖書的銷售份額占比達到38.2%,付費電子書市場價值超過1 260億美元,較2015年分別增長了9.2%和16.9%。
中國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更是令數字閱讀異軍突起。2017年中國數字閱讀大會發布的《2016年度數字閱讀白皮書》以詳實的數據表明: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網絡直播等現代信息技術為數字閱讀注入了強勁的動力,2016年我國通過網絡終端閱讀網絡新聞的用戶達到6.2億,閱讀網絡文學的用戶達到3.4億,比2015年增加了20%和16%。伴隨著數字閱讀用戶數量的迅速增長,數字閱讀產業蓬勃發展,付費閱讀、版權和廣告的收入成為數字閱讀產業鏈延伸的“催化劑”,人工智能和有聲內容的開發、數字傳媒與影視動漫的互聯互通,輻射帶動了電子出版物線上交易的活躍性,激勵傳統出版領域以“數字閱讀”市場為圓心,加快閱讀平臺和閱讀軟件開發建設,實現出版形式、營收結構的多元化。
2 數字閱讀給傳統出版編輯工作帶來的挑戰
數字閱讀是數字技術與互聯網普及的結果,帶來的是出版形式、出版載體和傳播方式的顛覆性變革。這種以媒介融合為標志的新的出版環境和閱讀方式,給傳統出版編輯工作帶來了不可回避的挑戰。
2.1 出版編輯思想和理念
數字閱讀是一種脫離了紙質出版物的網絡閱讀,閱讀所依賴的信息載體與紙質出版物有著本質上的差異。大多數出版編輯缺乏對數字閱讀載體出版編輯思想和理念的新認識。部分出版編輯混淆了數字出版物與紙質出版物的內涵區別,忽視了數字出版媒介的特征和運行方式及數字閱讀對出版編輯在信息采集、讀者分析、數字出版技術運用和數字出版物營銷上的新要求。這就直接導致了編輯出版的產品與數字閱讀市場的適應性不足,出版物的閱讀整體性價值降低,讀者接受的廣泛度也大打折扣。
2.2 選題策劃的出發點
對于出版編輯工作而言,選題策劃是決定出版物質量和社會價值的首要環節。數字閱讀豐富了出版形態,帶來了知識表達方式、傳播體系的多樣化和圖書傳播意義的廣泛延伸。傳統出版編輯的選題策劃出發點往往以工作經驗和既定流程為基礎,缺乏對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的科學預測,對出版內容在網絡、手機等不同媒介和平臺的應用考慮不周,使得編輯的出版物難以實現對不同媒體細分市場的覆蓋,與數字閱讀的“碎片化”和“隨機性”有著一定的差距。
2.3 數字出版技術的了解和掌握
要編輯出版適合數字閱讀需要的網絡出版物,了解和掌握數字出版技術是前提和基礎。大多數出版編輯學的是文史類專業,在業務上精通的是文字內容的細致化整理和修改,對于以計算機和網絡多媒體為代表的數字出版技術了解和掌握的不夠扎實。沒有扎實的數字出版技術做后盾,數字出版的內容創新、結構創新和傳播形式創新必然受到一定的影響,讀者數字閱讀的激情和體驗不能得到有效激發,出版物也難以達到預設的傳播空間和品牌效應。
2.4 讀者的數字閱讀心理
相關的調查研究表明:讀者的紙質出版物閱讀和數字閱讀在心理感受上存在較大的差異。傳統的紙質出版物閱讀追求的是“自在飛花輕似夢,寶簾閑掛小銀鉤”的心理體驗。而數字閱讀呈現“跳躍式”“碎片化”的閱讀特征,閱讀的目的更多是滿足休閑和娛樂需要,有著較明顯的求趣心理和泛娛樂化傾向。如果出版編輯不能明確數字閱讀的心理特點,編輯的數字出版物就難以實現與讀者心理的高度吻合。
3 立足數字閱讀的出版編輯工作轉型之路
針對數字閱讀給傳統出版編輯工作帶來的挑戰,我們應充分認識編輯出版優秀數字讀物對數字閱讀的促進作用,并以此為基點,探索立足數字閱讀的出版編輯工作轉型之路。
3.1 轉變出版編輯指導思想和理念
馬克思主義認知史觀闡述了認識與行動的緊密關系,明確了認識對行動的決定性作用。這就從理論的高度揭示了基于數字閱讀轉變出版編輯思想和理念的重要性。廣大出版編輯工作者應遵循新聞出版總署提出的《關于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認真學習與數字出版相關的現代出版編輯理論,正確認識全媒體數字時代出版業的發展格局,全面分析數字媒介對出版業發展的重要影響,樹立數字出版與傳統出版有機融合的出版編輯思想,明確數字閱讀對出版物提出的新要求,關注在線下載、手機閱讀、手持閱讀器等新型傳播手段,能動地將紙質出版內容進行數字化加工賦予其全新的意義和形式。
3.2 以數據分析指導出版物的選題策劃
數字閱讀促進了出版物形態的多元化,改變了傳統出版編輯的方式和流程,推動了出版物選題策劃在內容、形式、讀者群體、市場價值等方面的綜合考量。為了使出版物的選題策劃更科學、更能符合數字閱讀和市場變化的需求,出版編輯要利用多種渠道,獲取讀者的年齡結構、閱讀喜好、瀏覽習慣、購買能力和數字圖書需求傾向,掌握數字閱讀時不同讀者人群的認知負荷與認知能力,形成與出版物選題策劃相關聯的數據鏈。面對獲取的大量數據,出版編輯應進行數據的分析和整合,使選題出版物呈現適合傳統閱讀和數字閱讀的不同形態。
3.3 熟練掌握數字化出版編輯技術
數字時代的來臨、數字閱讀的普及,使得數字出版物占據了出版市場的半壁江山。對于出版編輯工作者而言,只有熟練掌握數字化出版編輯技術,才能明確什么樣的選題適合數字化出版,應該怎樣對傳統出版內容進行數字化處理,什么樣的數字手段對于數字閱讀讀者更有吸引力。因此,每個出版編輯都應該認真學習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數字化出版編輯技術,熟悉數字化采編、錄音、攝像、儲存、傳輸技術。有嫻熟的數字化出版編輯技術做后盾,編輯的出版物才能方便數字閱讀讀者的多平臺閱讀,才能滿足多樣化的受眾需求。
3.4 提供以讀者需求為導向的個性化服務
在網絡時代,讀者的數字閱讀呈明顯的“碎片化”和“多元化”特征,相應地要求數字出版物根據讀者的需要推出定制的產品。出版編輯應該潛心研究數字閱讀的一般性規律和個性化需求,按照“一種內容,多種載體,復合出版”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開發產品,為讀者量身訂制個性化產品,提供以讀者需求為導向的個性化服務,滿足不同層次讀者的閱讀體驗。
參考文獻
[1]王劍宇.簡述數字化背景下編輯工作的變化及應對[J].數字化用戶,2014(7).
[2]王守兵.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編輯思維轉型及其策略選擇[J].中國編輯,2015(3).
[3]代曄.數字出版引發編輯轉型的思考[J].數字傳媒研究,2016,33(2):16-18.
[4]王芳芳.編輯角色與工作的現代化轉型思考[J].新媒體研究,2016(7):131,138.
[5]趙玉淵.數據化時代出版編輯工作的發展趨勢探析[J].新媒體研究,2016,2(18):190-191.
[6]李金澄.大數據時代傳統出版編輯工作的轉型研究[J].新聞傳播,2017(1):63-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