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偉科
【摘要】:過去的幾十年,我國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的基礎,是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和使用。現階段,我國森林資源極度稀缺,人均林木占有量較世界平均水平少之又少。混交林模式的營建,不但能夠提高林分生產力,增強森林功能的多樣性,還能減輕我國林木資源稀缺的壓力。鑒于此,本文以廣東省連山林場楠木與杉木混交建設的實踐為例,對其基本情況進行分析,并提出混交造林技術要點。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借廣東省連山林場的楠木與杉木混交林營建經驗,提出混交造林技術與管理要點,促進我國造林事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楠木與杉木;混交林;造林技術;森林資源
【前言】:杉木是我國南方常見的一種速生樹種,連山是廣東杉木中心產區之一,其優良的生長特性被廣泛的應用到混交林建設項目當中。楠木是一種珍貴樹木資源,由于歷代的過度砍伐利用已經瀕臨滅絕。廣東省連山林場的楠木與杉木混交建設,能夠最大程度的利用林地資源。在促進杉木成林成材的同時,實現對楠木資源的合理保護。這是貫徹我國木材戰略儲備建設發展目標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森林資源保護,促進我國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1、 廣東省連山林場楠木與杉木混交建設項目目標與現狀分析
為響應我國的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建設發展號召,廣東省連山林場2012-2016年計劃新建楠木、杉木混合林約8000畝。投入資金約1360萬元,其中約1088萬元的財政預算基礎建設投入資金,余下部分是林場的配套資金。以廣東省連山林場2015年木材戰略項目為例,項目建設2667畝混交林,其中新造楠木林1000畝,改培杉木林1667畝。投入資金200萬元,其中包括100萬元的財政預算資金,余下100萬元為林場的配套資金[1]。在廣東省連山林場的楠木與杉木混交林項目具體實施之前,連山林場對林地進行了調查,確定了混交林的建設布局。根據混交林建設的具體要求和林場實際進行了合理布局,確保廣東省連山林場的楠木與杉木混交林營建的順利開展。
由表1可以看出,在廣東省連山林場的楠木與杉木混交林營建的整體布局中,1000畝的新造楠木林分分布在上草工區和吉田工區。兩個工區的面積分布相差不大,其中上草工區571畝,略多于吉田工區的429畝[2]。而1667畝的改培杉木區全部集中在巾子工區,這是根據林場的實際環境和杉木生長特性分布的。
在廣東省連山林場的楠木與杉木混交林營建項目中,林種的定位為商品林。連山林場的土地資源優越,土壤土質疏松適宜樹木生長。但是,由于管理不到位導致雜草叢生,降低了林場樹木的林分質量。此次混交林地營建合理的利用了采伐跡地,是充分發揮林地的地理條件和林地生態效益的具體舉措。同時,改培杉木林分是在多年前人工栽植的杉木林分中進行的,旨在對長勢不好的杉木林進行改培。
2、 楠木與杉木混交技術要點分析
2.1新造楠木林分技術要點
廣東省連山林場的楠木與杉木混交林營建過程中的新造楠木林地建設過程中需要主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林地清理。林地清理主要是對新造林地范圍內的灌木和雜草進行清理,在等高線位置建立1.2m的種植帶。合理的利用清除的灌木和雜草構建堆漚帶,在提供堆漚積肥的同時,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2)整地挖穴。人工明穴整地應注意樹木幼苗之間的距離,按照品字型錯位挖穴。預留20天的風化期,改善土壤的理化情況。(3)混交方式。此次楠木與杉木混交林地建設采取行間混交模式,兩種樹木種植比例為1:1。(4)苗木的選擇。選用不能低于40cm的杉木裸根苗和高于50cm的楠木營養袋苗進行混交。(5)苗木栽植。楠木與杉木混交林地苗木栽植,一般在雨后進行,1-3月是最為合適的栽植時間。(6)后續撫育工作。確保楠木與杉木混交林地建設的當年和次年各進行一詞撫育工作,主要是進行鋤草和施肥工作。
2.2改培杉木林分技術要點
杉木的改培工作與楠木新造工作具有相同之處,都要進行灌木和雜草的清理
工作,為樹木的生長創造充足的空間[3]。杉木的改培與楠木新造的不同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人工修枝。由于原有的杉木林地的撫育工作不到位,在進行改培之前,首先要清理掉死亡的樹木和多余的枝干。(2)撫育追肥。彌補先前撫育工作的不足,對改培杉木進行撫育追肥,確保樹木的健康生長。(3)病蟲害防治。對杉木的生長狀況進行定期巡視,發現病蟲害問題及時處理。(4)補植。利用林中空地,適量補植楠木,促進天然更新,逐步實現人工杉木純林由低效林向生態效益顯著的混交林過度。(5)附屬設施。這是混合林營建后的保護工作,在重要的地段設置宣傳標語,確保混合林營建的順利完成。
結論:混交林地營建是我國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建設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森林資源總量的主要途徑。在此次研究過程中,對廣東省連山林場楠木與杉木混交林營建)的基本情況進行分析,并提出新造楠木和改培杉木的技術要點。望此次研究的內容能對混交造林技術與管理提供參考,為我國的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建設提供范例,為我國造林事業的的快速發展盡一份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陳玉蓮.杉木與主要闊葉樹種的種間關系分析及杉闊混交林營建技術[J].林業勘查設計,2016,(4):67-69.
[2]鄧戰彪.廣東省連山林場生態公益林示范區建設技術措施與效益分析[J].安徽農學通報,2016,22(14):127-128.
[3]盧妮妮,許昊,廖文超,等.杉木及其混交林的結構與功能模型——以福建省將樂國有林場為例[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6,14(2):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