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俊
【摘要】:近自然森林經營與傳統森林撫育方式是兩種不同的經營模式,兩者各有優缺點,本文對近自然森林與傳統森林撫育方式的特點進行有效分析。
【關鍵詞】:近自然林經營;傳統森林撫育
本文在分析近自然森林經營與傳統森林撫育特點的基礎上,找出各自的特點與不足,并且總結有效提高林業經營質量的策略,從而歸納兩者具體差異。
1.近自然林經營的主要特點
1.1近自然林經營的方法
近自然林經營方法主要按照植物生長的習性,充分利用現有森林生態植物的生長發育規律,有效合理安排各種林業經營活動,達到不斷優化森林結構的目標。近自然林經營方式成本相對更低,而且林木生長更符合林業經濟發展規律,是在保護性經營模式下發展起來的新型林業經營理念。首先,自然林經營方式的采伐強度較相對低,是在滿足林業生長需要基礎上進行的有效林業采伐,它更符合林業生長的基本規律,實現了各樹種間的和諧關系,達到了林業經營與立地相適應的目標。其次,自然森林經營嚴格按照接近自然原則制定出有序的林業經濟的發展計劃,盡可能的達到了林分建立、撫育、采伐方式的相互協調,從而實現了原生態的林業生態群落的平衡。第三,在自然森林經營過程中采用各種降低成本的方式,由于自然林采伐面積相對較大,可以達到林材出產多,林木質量好,木材收益較高現代林業經營發展需求。
1.2自然林經營的主要特點
自然林經營主要從生物學、氣候學、地理環境學因素出發,科學的運用植物生長規律進行有效撫育。具體來說有以下特點:首先,自然林經營主要以鄉土樹種為主,極大保持了林業生產力,而且有效的避免了早期生長過程中的爆發性疾病問題,有效的避免因水土不服問題帶來的經濟損失。其次,可以在較小的林地面積上實現天然林的有效更新,對于提高林木生長質量,滿足林木生長所需自然條件有重要的意義。
1.3近自然森林經營的問題
近自然森林經營在我國已經取得較好的成效,在我國林業資源保護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自然森林經營方式仍然存在著問題。首先,近自然森林在空間分布上并不均勻,而且林木的質量參差不齊,林木徑階的跨度較大,林木的密度不均,這給森林經營管理帶來較大的隱患。其次,當前自然森林經營與林牧業的協調發展還存在著矛盾,天然林更新質量相對較差,補植的效果不足,傳統的牧業對自然森林的經營有破壞性。第三,由于自然森林經營的見效周期相對較慢,因此自然森林經營的周期投入較大,加上近年來日常補植、撫育采伐、人工促進的成本日益提高,這使得近自然森林經營的成本日益上升。
2.傳統森林撫育的主要特點
2.1傳統森林撫育的特點
傳統森林撫育方式主要以人工方式為主,在多年來的撫育工作中積累了大量的撫育經營,而且傳統森林撫育方式為我國林業資源保護與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首先,傳統森林撫育方式的見效性,成本相對較低,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大規模撫育任務,對于維護我國生態平衡,提高森林數量與質量有重要的作用。其次,研究傳統森林撫育方式的理解著作較多,積累了大量的傳統式的森林撫育工作的經驗方法,可以起到穩定撫育的目標。第三,傳統森林撫育的周期相對較短,可以快速的見效,因此適應短期收益,而且可以在更惡劣的環境下開展撫育工作。
2.2傳統森林撫育的問題
傳統森林撫育工作的計劃性不足,沒能針對實地情況進行充分的科學研究,森林撫育過程中的科技含量不足,沒能有效的根據林地情況進行適當的撫育,因此導致撫育政策把握不足,沒能實現撫育作業與林業發展有機結合。而且傳統林業撫育作業的管理不足,實施操作的隨意性相對較大,現有的撫育操作方式不滿足高效撫育需要,降低了技術操作的效率。第三,傳統撫育人員操作不足,相關的操作規章制度不完善,沒能實現對林區的及時清理,因此影響了林業操作的總體質量與效果。
3.近自然森林經營與傳統森林撫育差異
3.1采伐差異
近自然森林經濟與傳統森林撫育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林分密度和林木分布均勻性上,通過采伐強度沒有根本上的差異。但是,由于天然森資源的分布不均,森林密度相對較高,這就決定了近自然森林采伐的強度相對更大。
3.2伐木選擇不同
近自然林木的生長有更強的競爭關系,這樣才能更有利于林木資源的有效生長,通常情況下近自然森林采伐主要以單株采伐為主,而傳統森林采伐以規劃采伐為主,通常選擇單株采伐的方式有助于提質增效,近自然森森經營采伐樹木的平均胸徑、平均樹高等指標均明顯的高于傳統林木。
3.3撫育經營的策略
近自然森林經營與傳統撫育的經營方式不同,近自然林的經營主要借助天然更新,從而盡可能的關少對林地、幼樹的損害,達到提高較好生存空間的目標,從而有效的維護天然林的植物多樣性。而傳統撫育方式下的林木生長主要采用周期性的采伐方式,因此傳統采伐方式的林齡結構更合理,更有周期性特征,或者采用漸伐方式,達到提高可技能經營效益目標。
4.近自然撫育的方法
4.1自然森林經營調查
自然森林經營調查是提高自然森林撫育效果,保證自然森林撫育技術手段有效的基本措施。在使用自然森林撫育方法之間應當對自然森林撫育地域的具體情況進行科學全面的分析,注重調查該地區的基本植被情況,能夠在全面分析當地林分結構,森林自然度,立地條件的基礎上,對進行自然森林撫育進行合理評估,找出有效的近自然森林撫育的基本策略,由此做好相關的撫育準備工作,保證全面提高撫育森林的效果。
4.2完善撫育計劃
為了提高近自然森林撫育的質量,還要根據地域勘察情況進行群落生境制圖,制定具體的近自然林的撫育措施,形成具體的自然撫育專題圖。首先,制定明確的近自然森林撫育的目標、策略,階段計劃等,注重以近自群落生境圖的方式標注出來,并且把相關的數以群落生境圖的形式表達出來,然后結合單株經營技術、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技術、動態測評技術,實現因地制宜的改造,從而全面提高近自然林改造的質量,全面提高近自然林的社會與經濟效益,達到提高近自然林撫育質量的目標。
結論:近自然森林經營方式更有利于實現資源的保護,是科技性更強的林業經營方式。傳統森林撫育的規模較大,可以在短期內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關鍵在于根據地理自然環境,合理搭配選擇不同的林業經營方式。
【參考文獻】:
[1]惠剛盈,等.森林可持續經營的方法與現狀 [ J]. 世界林業研究,2013(9):1-8.
[2]李春明,等.撫育間伐對森林生長的影響及其模型研究 [ J]. 林業科學研究,2013,16(5):636-641.
[3]雷靜品,等.在我國實施近自然森林經營的分析 [J]. 世界林業研究,2014(10):63-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