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吉林省舒蘭市天然林撫育為例,從政策、技術、資金投入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天然林停伐后的森林培育問題,提出將來天然林培育方向的建議。
[關鍵詞]:天然林停伐;森林培育;撫育成本;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對生態建設高度重視,把生態文明列入“五位一體”協同發展,到2017年底已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黨的“十九”更明確地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寫入報告當中,這對林業工作者來說是莫大的激勵,更是應積極承擔的責任。天然林是最優質的森林生態資源,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即順應民意,滿足群眾對綠色生活、良好生態的需求,也是給森林休養生息的時間。在這種形勢下,天然林應該怎樣經營,是否還應該撫育,如何進行撫育,是政策制訂部門和林業經營單位面臨的新課題。
1 .天然林撫育現狀
森林撫育是森林經營的一種方式,其目的是對未成熟的森林采取人為干預措施,定期伐去部分林木,以提高林分質量、加快保留木生長、縮短森林培育年限,同時提供中間利用產品。所以,撫育采伐具有雙重意義,既是培育森林的方法,又是獲取木材的手段。
目前我國現有森林資源中,天然林占58.6%,而天然林中的中幼齡林比例高達60%左右,是重要的天然林后備資源,對天然中幼齡進行撫育,加快天然林后備資源的培育,對改善我國森林資源不足的局面具有現實和戰略意義。但長期以來,受人們思想觀念、社會環境、經濟條件等各方面的限制,森林撫育的指導思想在很多地方并沒有得到認真貫徹執行,天然林培育效果并不理想。特別是近些年來受經濟利益的影響,天然林撫育林分的選擇過多考慮材質、樹種好、售價高的林分,甚至對不符合撫育條件的天然林資源強行撫育,違背撫育技術規程的現象時有發生,培育森林的撫育措施最終演變成以撫育為名、以獲取木材為目的的單純取材行為,給天然林資源帶來一定的破壞和透支。事實上,只要允許有木材產量和木材銷售,就不可避免效益采伐的行為。近二十年來,天然林資源逐年減少,林分質量逐年下降的現狀也證明了這一點。正是由于國家意識到了這種狀況,及時出臺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的政策,這是十分必要也是符合時代要求的重要決策。
2 .天然林停伐后的撫育措施及原則
根據國外的經驗,忽視對森林及時進行撫育間伐,會損失10%的木材產量,并降低木材質量。因此,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不應該取消對天然林的所有經營措施,否則將會失去天然林停伐的意義和目的。首先,應該明確“商業性采伐”的概念和內涵,要明確天然林撫育不能以獲取木材經濟利益為目的,而是以改善林木生長環境為目標。為了控制在天然林撫育時人為進行商業性采伐,在制定撫育措施時應當限制木材產量,盡量不占用或少占用采伐限額。其次,在進行天然林撫育時,必須遵循森林自然生長與演替規律,以盡量減少人為干預為原則。具體來說,對于郁閉度較高的天然幼齡林,可以采取透光撫育的措施,主要伐除大灌木、萌芽條以及密度過大、生長不良的林木,但不能以生產規格材為目的;對于中齡林主要伐除無培育前途的被壓木、病腐木、枯死木,輔以割灌除草等簡單的撫育措施,撫育過程中禁止采伐生產有經濟價值的大、中徑級木材;對于郁閉度較低的天然林,可以采取割灌除草加補植的方式,促進其向復層混交林演替。
吉林省舒蘭市在2011年至2014年期間,利用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資金,在五個林場對4.5萬畝中幼齡林進行了撫育試點,其中天然中幼齡林撫育面積占61.9%,主要采取透光、修枝、割灌、除草、間伐等撫育措施,共消耗采伐限額2.9萬立方米,出材量1.1萬立方米,平均每畝采伐量0.64立方米,出材量0.24立方米,伐除對象基本上是病腐木、被壓木及生長過密的小徑木,期間輔以修枝、割灌和除草。三年過后,經過對布設的監測樣地和對照樣地進行比較發現,撫育過的林分其生長環境、林內衛生條件等有明顯改善,監測樣地平均胸徑基本高于對照樣地平均胸徑一個徑階。
3 .天然林撫育的保障措施
3.1 制度與技術保障
一是要制定實施方案、實施細則,在組織管理、任務落實、技術培訓、施工作業等方面,制定詳細的管理措施;二是制定管理制度,落實撫育作業質量責任制,以管理制度和責任制度來約束各項作業工序;三是從培育森林的目標出發,根據《森林撫育作業規程》(GB/T15781-2015),確定適宜撫育的天然林林分和撫育措施,優先將亟需撫育的林分納入撫育范圍,實際操作中,嚴格按照技術標準執行。
3.2 政策與資金保障
2015年以前,各地方和國有林區森林撫育依賴于木材銷售收入反哺森林撫育資金的不足,如現階段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標準為每畝100元,實際上四年間舒蘭市撫育成本平均在每畝157元左右,四年間舒蘭市共投入撫育資金707.58萬元,除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投入450萬元外,其余257.58萬元全部是從當年木材生產銷售資金中解決的。
天然林全面停伐后,國家對國有林場的改革補助資金主要是管護工資和管理經費,不能用于補貼森林培育。過去那種利用撫育產品銷售收入獲取資金來反哺森林培育的條件已不復存在,天然林撫育的必要性與缺少資金來源的矛盾突顯。特別是對天然幼齡林的撫育,過去因為沒有經濟利益,只有投入,沒有產出,森林經營單位沒有積極性,長期被人為忽視,歷史欠賬較多,大量的天然幼齡林生長環境不良,自然成材周期緩慢。
目前,舒蘭市仍有約15萬畝郁閉度在0.8以上的天然中幼齡林需要采取透光、間伐等撫育措施,另有7.4萬畝郁閉度在0.5以下的天然林需要采取割灌、除草、補值等撫育措施。因本地用工成本不斷攀升,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資金不足,在缺少其他經費來源的情況下,舒蘭市不得不暫停了天然中幼齡林的撫育工作。
4結論
綜上所述,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重點是停止天然林主伐等以獲取經濟利益為目標,或傾向于經濟利益的商業性采伐行為。對天然中幼齡林科學合理地采取撫育措施,即能最大限度地保護天然林資源,同時也能起到加速天然林成長、達到培育森林資源、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中國林業統計年鑒》(2014)
2.《森林撫育規程》(GB/T15781-2015)
3.《森林采伐作業規程》(LY/T 1646-2005)
作者簡介:劉玉新(1967—),吉林舒蘭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資源管理、森林采伐更新調查設計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