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摘要】:我們吉縣地處山西省西南部,屬黃土高原殘垣溝壑區。全縣總面積1777平方公里,總人口11.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9.2萬人,轄3鎮、5鄉、79個行政村、567個自然村,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基本縣情是:農業獨大,但基礎脆弱;工業發育不足,但潛力巨大;三產優勢明顯,且開發前景看好。
【關鍵詞】:吉縣; 調研報告
1、我們吉縣地處北緯35°53'10"-36°21'02",東經110°27'30"-111°07'20",海拔780-1200米之間,年均無霜期172天,年均日較差11.5℃,年均日照時2653小時,年均降雨量579毫米,海拔高,溫差大,光照足,無污染,無霜期長,加之土層深厚,節令分明,非常適宜蘋果生長和果品糖份、營養物質積累,具有得天獨厚的蘋果生產優勢,是全國蘋果最佳優生區,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全國無公害蘋果生產示范縣、名優特蘋果生產基地和山西省優勢農產品蘋果生產基地。所產蘋果果型端正、色澤紅潤、皮薄質脆、香甜爽口、綠色安全,富含Vc、VB及鈣、鉀、鐵等營養成份,具有補心益氣、生津止渴、健脾和胃、利咽潤肺等保健功效。經農業部質量安全中心果品品質檢測,吉縣蘋果Vc含量為5.30mg/100g,高出普通蘋果1.3mg;總糖檢測值為14.9%,高出GB10651-89鮮蘋果標準中其它品種含糖量的1.9%-3.9%;碳水化合物檢測總量為16.6g/100g,高出普通蘋果均值3.1g;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富含人體8種必需氨基酸中的7種,且均達到或超過國家質量標準。吉縣蘋果曾榮獲首屆全國農博會蘋果類唯一金獎、第三屆中國農博會“名牌產品”稱號、北京果品鑒評會頭名金獎和國家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中國食品市場名優品牌認證、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產品等國家級16項認證、27項獎項,被指定為中南海、人民大會堂招待特供果品。2009年9月我縣被中國果蔬產業品牌論壇組委會命名為“中國蘋果之鄉”,榮獲“中華名果”稱號。2011年10月,吉縣蘋果被評為山西特色農產品“十大名牌”;2011年12月,吉縣被國家農業部考察命名為“全國農業(蘋果)標準化示范縣”、吉縣蘋果暢銷國內各大中城市,并出口東南亞、俄羅斯等地區和國家。2015年6月,吉縣蘋果又榮獲“2015中國十大蘋果品牌”、“2015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50強”和“中國果業百強品牌”稱號。
2、吉縣畜牧業發展情況
圍繞省、市相關工作要求及全縣主導產業發展的需要,以“打造現代畜牧強勢、促進標準產業旺勢”為思路,強力推進畜牧業快速發展。截止2015年底,全縣畜禽飼養量達到51萬頭(只),其中;豬8.9萬頭;牛0.79萬頭;羊10.4萬只;雞31萬只;肉類總產量0.63萬噸;禽蛋產量0.25萬噸;畜牧業總產值達0.83億元,同比增長4%;年有機肥產量達到20余萬噸,同比提高了10個百分點。對我縣的農業,尤其是蘋果產業的有機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2.1規模化養殖跨越發展。2012年前,我縣養殖業規模化程度比較低。千頭豬場只有一個;羊大部分以放養為主,舍飼圈養場最大規模不超過300只;蛋雞飼養場最大規模為5000只。三年來堅持強化服務意識的新常態,凡是有意向建場的,我們一是帶出去參觀學習,派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科學合理規劃;二是重點指導糞污處理和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池的選址和建設;三是加強對養殖場戶的技術指導,適時進行畜種的更新換代、春秋防疫等,保證畜群結構合理和健康成長,最大限度的保障養殖場戶的經濟效益。規模養殖場建設如雨后春筍,出現了天豐生態養殖責任有限公司、吉縣東城鄉東旭養殖有限公司、吉縣智琴養殖有限公司、莊子園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蘭村養殖有限公司、辛村養殖專業合作社養羊小區等一大批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尤其是天豐生態養殖責任有限公司實行全方位電子監控、育肥豬全自動化飼喂,并且成功推行豬的人工授精技術,其精液可供周邊50余戶養殖場(戶)使用,成為西山地區首屈一指的標準化養殖場;吉縣春娥養殖專業合作社設計存欄蛋雞50000只,現存欄15000只。該場引進先進成熟的生產管理技術,上料、揀蛋、清糞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呈現出現代畜牧業的典型特征。截止目前我縣萬頭豬場2個,千頭豬場5個,500頭以上10個;5萬只雞場一個,3000只以上雞場12個;500只以上羊場及小區10個,其它規模不等的中小型養殖場達80余個,規模養殖量占到全縣飼養量的40%以上。全縣畜牧業已快速步入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良好軌道,建設標準、飼養管理、配套設施都有了質的飛躍。
2.2畜牧業投資大幅增加。自2012年以來,一是隨著政府的引導,產業的需要及發展的趨勢,許多人看到了畜牧業發展的機遇以及發展的前景,將目光轉向養殖業,有許多在外創業的年輕人紛紛回鄉投資于養殖業。二是畜牧部門加大項目支持力度,爭取到省市項目資金近300萬元,先后實施了草食畜棚圈建設項目、動物防疫體系建設項目、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項目、規模健康養殖項目、扶持“菜籃子”產品(畜產品)生產項目、畜禽標準化健康養殖項目。三是政府各相關職能部門同時加大對畜牧業項目資金的投入力度,三年來,財政、扶貧、發改、環保、物價等部門投入畜牧業資金達1400余萬元。大量資金的投入,極大的提高了我縣養殖規模化和標準化水平。
3、畜牧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制約因素和實際困難
3.1 缺乏對應市場波動的保護措施是制約畜牧業發展的主要因素。生豬價格的連年走低,使養殖企業走向破產的邊緣。導致生豬存欄特別是能繁母豬存欄下滑,造成市場供給不足,今年價格開始上漲,大部分豬場來不及補欄,造成惡性循環。
3.2消費主導生產的新常態也是制約畜牧業生產的因素之一。隨著城鎮化比重上升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畜產品消費進入一個總量增大、品種增多、品質增高的新階段,特色化短缺與結構性過剩并存,產業結構不能適應消費主導生產的新常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