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杰
【摘要】:就目前來看,能源發展與環境保護不僅是我國所重視的問題,也是全人類全世界共同關注的問題。我們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世界能源的主要構成就是煤炭和石油,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煤炭和石油能源急劇匱乏,而其又都屬于不可再生資源,因此,尋找研發新型可再生能源成為了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另外,在社會不斷發展的同時,環境污染、全球變暖等問題日益嚴重,因此,探尋能源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越來越重要。
【關鍵詞】:新能源發展;技術問題;發展對策
【引言】:
我國能源短缺已成為當今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瓶頸,能源的對外依存度呈逐年上升趨勢。以化石燃料為主的傳統能源正在逐年減少,為使社會保持可持續發展,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開發新能源是當前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
1.新能源的特點
新能源特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無污染,新能源的首要指標即是避免其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以此在確保生態環境多樣性的基礎上,做好能源的應用工作。其次是可持續利用原則。新能源作為現代化發展的能源產物,需能夠在社會發展進程中,可有效的維系社會發展的穩定,這便要求及必須具備與可持續利用的基本特性。最后是可再生的基本特性。早期的發電能源,主要以煤炭及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為主,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可再生能源必然會在歷史的發展潮流的中逐漸枯竭,所以新能源的可再生特點不容忽視。
2.我國新能源發展存在的問題
2.1技術相對落后,運行風險較大。
近些年,我國的新能源技術雖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替代能源等的開發相對滯后,節能降耗、污染治理等技術的應用推廣不力,一些重大技術裝備的自主設計和制造水平還不高。由于受技術水平的限制,新能源開發成本相對較高,與傳統能源相比缺乏競爭力,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還不能顯現出可觀的經濟、環保和社會效益。
2.2缺乏完善的產業協調運轉格局
我國的新能源產業要想健康發展,就要提升加強對各種新能源的開發與重視,在實際中要加強對新能源基地的電源以及電網建設,要提升對一些高規格、大型企業的重視,加強協調管理,要加強資源整合,只有這樣才可以推動其長足發展。但是在實際發展中我國并沒有形成成熟的資源管理體系,沒有形成產業、區域以及組團的發展格局。
2.3存在著一定資源浪費問題
在實際中有眾多的中小企業加入新能源行業,其整體的投資收益卻收效甚微。因為企業的規模相對較小,企業自身的投資與實際的規模經濟需求并不匹配。例如,在風電行業中,我國的就存在著大量的風電設備閑置問題。同時,相關數據表明我國的風電機組的平均利用率在20%左右。同時我國的光伏產業過剩問題也較為嚴重,設備閑置率相對較高,同時因為太陽能電池板庫存也相對較高。
2.4補貼資金不到位。
2016年年底,可再生能源的補貼資金缺口達到了600億元,2017年3月份,已飆升至750億元。新能源發電企業不能按時領取補貼,致使該類企業的現金流受到一定的影響,項目的抗風險能力也受到一定的削弱,進而導致該類企業的運營負擔加重,另外,光伏發電企業因其補貼資金的比重及對補貼的依賴性要高于風電,故其面臨的上述困境更為突出。此外,這些困境的,對于即將投建新能源產業的企業,也產生了消極影響。
3.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對策
3.1加強法律法規建設,保障規劃目標的實現
我國新能源發展緩慢的直接原因是新能源應用技術還不成熟,與常規能源相比缺乏優勢,達不到規模經濟效益,導致了新能源全面推廣的遲滯。為此,我國需要建立一個系統的解決方案,將各類新能源全部納入,統籌考慮,需要政府、企業和公眾的全面參與和踐行。應該結合我國的實際,借鑒國際經驗,尤其把強制性的制度手段落到實處。政府應該像重視環保一樣重視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通過立法保障新能源產業的良性發展。
3.2理性看待新能源發展,避免建設投資的重復性。
發展新能源是今后能源行業的趨勢,但是新能源的健康與均衡發展并不是一蹴而成的,實際的發展歷程都是長期的、持續的以及艱巨的,對此在進行新能源的開發中,必須對其進行合理規劃,注重新能源產業發展困境的分析,避免過度關注量的增長,而要著眼于質的提升,要增強我國新能源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加強人才培養,并在高校中增設相關專業,不斷的培育高質量的新能源技術性人才,強化與國外的交流與合作,掌握設備制造核心技術,提升我國新能源行業整體技術水平,不斷的提升整個行業的核心競爭力,進而形成一個健全的、高水平的新能源支持服務系統。
3.3提高全社會開發利用新能源的意識,形成全民支持新能源發展的社會環境
利用一切媒體,在全社會范圍內加強新能源的科普教育,樹立新能源是我國未來主體能源的觀念,提高公眾利用新能源的積極性。各級政府應該用實際行動支持新能源的發展,在政府采購計劃中積極購置和安裝新能源產品,帶動全社會使用新能源產品。政府通過經濟補貼鼓勵企業和個人購置新能源產品。
3.4加大投資力度與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是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關鍵。因此要加大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力度,從人才方面注重新能源研發的技術性專業人才的培養。對于投資巨大、外部性明顯的新能源技術研發,必須以足夠投入,建立公共研發平臺和檢測平臺,成立工程技術中心,在技術研發、風險投入等方面加大政策傾斜,形成集研發應用于一體的產學研技術創新體系。
3.5明確新能源產業優先發展的戰略規劃
只有明確新能源優先發展的政策,才可以有效的推動其長足發展,對此在實際中要從長遠的角度,基于行業以及區域的精準性協調性對其進行科學的布局,進而有效的彌補產業鏈條中的不足與問題,進而拓展其長足發展。同時要緩解新能源發展利益低下與綜合效益突出的問題與矛盾,要提升對新能源相關配套設施的重視,進而促進科技發展,保障其有效開展。要提升對各項配套設施的建設,加強對一些民營資本以及高科技企業的重視,基于多元化的股權方案加強解決各種新能源問題,進而充分的發展清潔能源。
結束語
發展新能源本質就是節約資源,加強開發與利用,提升對一些具有投入小、能效高以及污染小的新型能源的應用能力,進而真正的實現能源的可持續發展。但是在實際中我國在新能源利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和問題,對此在實際中必須要加強對其系統分析,探究問題與不足,通過科學的方式與手段不斷的完善、優化新能源的發展,進而真正的實現低碳社會的構建。
【參考文獻】:
[1]李春曦,工佳,葉學民,等.我國新能源發展現狀及前景[J].電力科學與工程,2012.28(4):18.
[2]薛偉賢,曹佳.新能源產業技術路線研究述評[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S1):276-2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