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艷中+黎建波+孫朝暉+李兵+夏旭東
摘 要:針對LTE多頻段組網如何協同的問題,文中提出了一種切換優化試驗方案。該方案能夠減少不必要的異頻切換,并對不同業務采取不同的策略,更好地提升用戶體驗。優化前后測試結果表明,該優化方案能較好地提升LTE網絡性能。
關鍵詞:切換;LTE;多頻段;參數優化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17)12-00-03
0 引 言
目前,我國電信運營商移動網絡使用的無線頻段主要包括800/900 MHz、1.8 GHz、2.1 GHz、2.3 GHz、2.6 GHz等,而LTE技術的最佳無線帶寬為20 MHz。一些運營商主要采用1.8 GHz頻段覆蓋室外區域,采用2.1 GHz或2.3 GHz頻段建設室分系統,后期通過在2G/3G使用的800/900 MHz低頻段重耕出一些1.4/3/5 MHz的帶寬頻率用于城區深度覆蓋和農村廣覆蓋,從而打造出一張無縫覆蓋的LTE優質網絡。由此導致LTE網絡會存在三種頻段混合組網。如何處理好三種頻段間的協同優化問題值得研究,可通過做好各種場景下LTE的駐留、重選和切換參數設置與優化策略,達到最佳的網絡覆蓋及用戶體驗。本文將重點研究800/900 MHz低頻段與1.8GHz頻段和室分頻段之間的切換優化問題。
1 LTE切換原理
1.1 切換事件及相關參數
(1)A1定義為服務小區質量高于一個絕對門限。用于停止正在進行的異頻/異系統測量,在RRC控制下激活測量間隙。
(2)A2定義為服務小區質量低于一個絕對門限。指示當前頻率的交叉覆蓋,可以開始異頻/異系統測量,在RRC控制下激活測量間隙。
(3)A3定義為鄰小區比服務小區質量高于一個絕對門限。主要用于同頻切換。
(4)A4定義為鄰小區質量高于一個絕對門限。主要用于切換/負載平衡,類似重選高優先級小區。
當A2事件上報后,網絡側下發A4事件測量控制命令(A4事件用于觸發LTE系統內異頻不同優先級的切換,只有LTE不同頻點劃分不同優先級時A4事件才起作用)。目前LTE網絡不同頻段間的切換主要由A4事件來執行。
A4事件判決公式如下:
Mn+Ofn+Ocn-Hys(4)>Thersh (1)
其中:Mn為鄰小區測量結果,Ofn為鄰小區頻率特定的偏差,默認為0,Ocn為鄰小區個性偏移(CIO),Hys(4)為A4事件遲滯參數,Thersh為A4事件門限參數。
(5)A5定義為服務小區質量低于一個絕對門限,且鄰小區質量高于一個絕對門限。主要用于切換/負載平衡,與重選到低優先級小區相似。
A5事件判決公式如下:
觸發條件:
Ms+Hys(5)
取消條件:
Ms-Hys(5)>Thresh1或Mn+Ofn+Ocn+Hys(5) 其中:Ms為服務小區測量結果,Mn、Ofn、Ocn、Hys同公式(1),Thersh1為A5事件門限1參數,Thersh2為A5事件門限2參數。 1.2 切換信令流程 LTE切換流程可以分為三個步驟,即測量、判決和執行。 (1)測量包括測量控制、測量執行與結果處理?;靖鶕枰oUE下發不同種類的測量任務,在RRC重配消息中給UE下發測量配置;UE收到配置信息后對測量對象實施測量,并根據上報標準對測量結果進行評估,當測量結果滿足標準后向基站發送相應的測量報告,如A1/A2等事件。 (2)判決以測量為基礎,資源申請與分配主要由網絡側完成?;就ㄟ^終端上報的測量報告判決是否滿足切換條件。 (3)當滿足判決條件時,即發生A3/A4/A5等事件,按以下步驟進行執行切換: a.切換準備為目標網絡完成資源預留; b.切換執行由源基站通知UE執行切換,UE在目標基站上完成連接; c.切換完成是指源基站釋放資源、鏈路,刪除用戶信息。 根據切換發生的位置區域大小,切換信令流程可分為以下三種: (1)站內切換信令流程:當UE所在的源小區和準備切換的目標小區同屬一個eNodeB時,發生eNodeB站內切換。X2、S1接口上沒有信令操作,只是在站內的兩個小區之間進行資源配置,所以切換由基站在內部判決。 (2)X2切換信令流程:當UE所在的源小區和準備切換的目標小區不屬于同一個eNodeB時,則進行eNodeB間切換。eNodeB間切換需要加入X2和S1接口的信令操作。協議36.300中規定,eNodeB間切換一般通過X2接口進行。X2切換的前提是目標基站和源基站均配置了X2鏈路,且鏈路可用。具體過程如下: a.源小區在接到測量報告后需先通過X2接口向目標小區發送切換申請; b.得到目標小區反饋后(此時目標小區資源準備已完成)才會向終端發送切換命令,并向目標側發送消息; c.目標小區接入UE后,目標小區會向核心網發送路徑更換請求,通知核心網將終端業務轉移到目標小區,更新用戶面和控制面的節點關系; d.待切換成功后,目標eNodeB通知源eNodeB釋放無線資源。 X2切換的優先級大于S1切換,可保證切換時延更短,用戶感知更好。 (3)S1切換流程與X2切換類似,其不同之處在于所有的站間交互信令及數據轉發都需要通過S1接口到核心網進行轉發,時延略大于X2接口。當條件中的任何一個成立時都會觸發S1切換:源eNodeB和目標eNodeB之間不存在X2接口;源eNodeB嘗試通過X2接口切換,但被目標eNodeB拒絕。
2 LTE異頻切換優化試驗及分析
2.1 切換優化試驗方案
本次試驗在湖南電信LTE FDD網絡上進行,主要分析800 MHz低頻段與1.8 GHz頻段和室分2.1 GHz頻段之間的切換優化問題,1.8 GHz頻段和室分2.1 GHz頻段之間的切換應滿足“快進慢出”的原則。目前,湖南電信LTE多頻段空閑態駐留策略:1.8 GHz和2.1 GHz優先級最高,優先級均設為7,高于優先級4的800 MHz頻段LTE網絡(將這三種頻段LTE網絡分別簡稱為L1.8G、L2.1G、L800M)。
LTE多頻段間切換為異頻切換,一般采用A4事件,并采用A1、A2事件進行異頻測量控制。由于L800M能獲得的帶寬較?。?.4/3/5 MHz),當大帶寬信號較好時,應盡可能地讓UE優先占用大帶寬信號使用數據業務,即優先使用L1.8G或L2.1G信號,L800M以承接VoLTE語音業務為主。本次試驗在某市一般城區環境下采用了A4/A5事件實現這一切換策略,并參考廠家建議和其它省份的參數值設置本次試驗參數,具體見表1所列。
試驗區域和3個測試點位置如圖1所示,該范圍內共計有4個L1.8G基站,其中收容所旁基站與L1.8G共址建設L800M基站??紤]到L800M與L1.8G切換多發生在室內,因此采用CQT測試方法,測試點1和2多位于收容所旁基站第2區的天線主瓣方向,測試點3位于該扇區的天線旁瓣方向。
2.2 切換參數優化前后對比分析
針對試驗區基站,通過測試和網管統計,分析該試驗方案的效果。
(1)L1.8G和L800M雙向切換參數修改前后的試驗區小區性能指標變化分別如圖2和圖3所示。
從圖2可看出,L1.8G小區平均用戶數明顯增多,L800M用戶向L1.8G遷移趨勢明顯(其中端午節期間情況特殊)。
從圖3可以看出,用戶體驗下行平均速率提升比較明顯,由參數修改之前的13.9 M提升至參數修改后的15.3 M左右。
(2)統計三個測試點數據。L1.8G至L800M方向切換參數修改前后測試指標對比見表2所列。
因為當L1.8G至L800M切換時A4事件的A2測量門限 (-110 dBm)和A5事件的門限1(-110 dBm)相同,且異頻切換判決門限都為-105 dBm,從上表三個測試點的CQT測試結果可知,A4事件試驗和A5事件試驗切換前后的RSRP值、SINR值和下載速率變化不大,且性能指標方面也無太大波動,故A4和A5兩套參數都可用于一般城區L1.8G至L800M方向的切換。
(3)在試驗過程中,對用戶流量、RRC連接建立成功率、LTE系統內切換成功率等其它指標進行分析,參數修改后,這些指標性能都有小幅提升。
(4)參數修改后,UE在業務態下將更難從L1.8G&L2.1G向L800M切換,L1.8G上差點較修改前增多,導致CQI指標稍有下降。
3 LTE異頻切換協同優化策略建議
通過對試驗網數據進行分析,發現LTE用戶體驗更佳。因此,修改后的參數適合大部分城市的一般城區場景,運營商也可以根據具體城市的環境特點、基站建設情況、用戶行為等做一些小的調整,但不同設備廠家的切換參數會存在細微差別。
參數修改后,用戶將更多地駐留在L1.8G&L2.1G上。當用戶駐留在L800M時,在L1.8G&L2.1G信號尚可的情況下會及時切換至L1.8G&2.1G。因此,L1.8G&L2.1G網絡流量有所增加,L800M流量呈下降趨勢,而由于帶寬的原因,整體上用戶體驗速率較參數修改前有所提升。此外,當用戶發送VoLTE語音業務時,建議在建立QCI=5信令信息時強制到L800M網絡上,充分利用L800M網絡深度覆蓋和廣覆蓋的優勢,減少切換,以便減少掉話。根據不同業務的特點,采取不同的策略,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網絡感知和業務體驗。
4 結 語
通過修改切換參數,減少不必要的異頻切換,提升網絡性能,并針對不同業務采取不同的策略,更好地保證用戶的業務體驗,為LTE網絡下一步的建設和優化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建議。其他運營商的LTE多頻段協同切換可參照湖南電信的優化方案,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
參考文獻
[1]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LTE無線網規網優培訓教材[Z].2015,1.
[2]田艷中. CDMA2000室內分布系統與室外基站協同規劃分析[J].電信科學,2009,25(8):100-103.
[3]李昶,張建斌,安靜. TD-LTE與TD—SCDMA協同網絡優化策略[J].電信科學,2015,31(8):147-154.
[4]唐開華.基于用戶體驗的多網協同優化創新策略[J].移動通信,2015(17):21.
[5]田艷中,李毅,蔣招金.高層住宅小區LTE網絡深度覆蓋方案分析[J].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2015(9):48-51.
[6]白文樂,吳月新.互動式LTE網絡架構應用設計[J].物聯網技術,2015,5(6):56-57.
[7]顏薇芳.小基站助力LTE深度覆蓋[J].物聯網技術,2015,5(12):31.
[8]郭晉宇.LTE異頻切換觸發事件的研究[J].科技廣場,2016(3):31-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