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歡 康龍 孟超 成軍鋒 郭文娟
(陜西千渭之會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 陜西寶雞 721000)
淺析寶雞市花椒產業發展情況
陳歡 康龍 孟超 成軍鋒 郭文娟
(陜西千渭之會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 陜西寶雞 721000)
寶雞是花椒的主產區,特別是鳳縣所產的大紅袍花椒,其色艷,肉厚、味濃,被譽為“花椒之王”。近幾年來,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我市花椒的栽培規模不斷擴大,產量大幅度提高,花椒產業發展蒸蒸日上。為了全面掌握我市花椒的生產潛力及存在問題等情況,我們通過走訪調研,取得了我市花椒種植及經營現狀的第一手詳實資料,分析了寶雞市花椒產業發展的優勢、取得的經驗及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對策。
花椒;調研報告;寶雞市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屬蕓香科植物,原產我國。全世界約有花椒屬植物250種,我國有34種14變種。花椒別名:檓、大椒、秦椒、蜀椒、川椒或山椒,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其分布于我國北部至西南,我國華北、華中、華南均有分布。
寶雞是花椒的主產區,特別是鳳縣所產的大紅袍花椒,其色艷,肉厚、味濃,被譽為“花椒之王”。近幾年來,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我市花椒的栽培規模不斷擴大,產量大幅度提高,花椒產業發展蒸蒸日上。為了全面掌握我市花椒的生產潛力及存在問題等情況,我們對有關部門、部分鄉鎮和種植戶、營銷戶進行了走訪調研,取得了我市花椒種植及經營現狀的第一手詳實資料,從而為我市花椒產業的發展壯大打下良好的基礎。
截止09年底我市花椒栽植總面積70萬畝,7000余萬株,年產花椒5000余噸,產值近2億元。90%分布在鳳縣、陳倉區、太白三縣,眉縣、千陽、隴縣、渭濱區有零星分布。其中豐產園17.1萬畝,低產園19.9萬畝,未掛果園33萬畝。
我市花椒主要分布縣區面積及產量:鳳縣42.5萬畝,5000萬株,掛果14萬畝,年產花椒3500t;陳倉區27.5萬畝,2000余萬株,掛果8萬畝,年產花椒1701t;太白1萬畝,70萬株,掛果0.5萬畝,年產花椒100t。

表1 寶雞市花椒的分布情況
我市花椒主要集中在鳳縣的雙石鋪鎮、鳳州鎮、平木鎮、唐藏鎮,陳倉區的晁峪鎮、坪頭鎮,太白縣靖口鎮等25個鄉鎮,258個行政村。其中花椒專業基地鄉鎮17個,專業村113個。
全市栽培面積千畝以上大戶17個,百畝以上大戶70個,年收入10萬元的近百戶,鳳縣西山村椒農李宏順共栽植花椒1060畝,8.48萬株,以年收入近50萬而成了花椒界的傳奇人物。
我市栽培的花椒以鳳縣大紅袍為主,少量分布豆椒、枸椒、韓城椒。其中大紅袍56.8萬畝,占栽培總面積的81.7%,豆椒8萬畝,占栽培總面積的11.5%。構椒及其他品種4.5萬畝,占栽培總面積的6.5%。
目前花椒栽植均為一年生大紅袍實生苗,近年年育苗約800萬株,主要集中在鳳縣唐藏鎮倒回溝村、南星鎮高橋鋪村兩個育苗基地,每年育苗240畝,可提供商品苗400~500萬株,其余為農戶自育。其中90%用于本市栽植,其余10%外調。高60cm,地徑0.5cm商品苗每株0.15元。
花椒栽植地多為山地,海拔在1100~1400m之間。陰陽坡均有栽植,生產中以半陽坡栽植最好,陽坡干旱,易患枯稍病,陰坡面常受凍害危害。近50%集中連片栽植以03年退耕還林為主,初植株行距3m×2m,“品”字型排列,每畝110株,目前已進入掛果期,樹勢開張,通風透光不良,很多種植戶已自發的進行漸伐改造,近年新建園株行距多為 3×3(70 株/畝)或 3×4(56 株/畝)。
花椒近年已成為個別縣區、鄉鎮的支柱產業,鳳縣09年花椒產值1.4億元,農民人均收入1800元,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0%以上。09年鳳縣大紅袍銷售價20元/斤,韓城椒11元/斤,豆椒、構椒5~7元/斤。韓城椒較大紅袍投入少、產量略高,實際收益約為大紅袍的50~60%。其他品種約為大紅袍的30~50%。
雖然我市鳳縣及周邊地區花椒栽培歷史悠久,但因長期處于粗放經營狀態,良種栽培管理技術在生產中應用還遠遠不足。病蟲害發生較為普遍,使得椒農得不停地補種換代樹苗,增加了生產成本。修剪、擴盤、科學施肥、合理密植等問題在生產中應用率不足50%,這不但大大降低花椒的產量,并嚴重影響花椒的品質。
凍害,尤其是倒春寒,對我市花椒種植有著巨大的影響。凍害可分為冬季凍害和春季凍害。冬季凍害主要是極端溫度過低,低溫來的早,持續時間長造成的,常常導致地上部分,特別是枝條上部嚴重抽干,甚至整株死亡;冬季低溫來的早,陽坡花椒受凍害率則高于陰坡,主要是由于陽坡枝條尚未完全木質化所致;若冬季極端溫度過低,陰坡花椒受凍害率則高于陽坡,這是因為陰坡溫度較陽坡低的緣故。
春季凍害主要是晚霜凍和“倒春寒”造成的,主要表現為嫩梢和花芽受凍。凍害可造成大量減產,甚至絕收。2007年的倒春寒給花椒主產區都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在鳳縣個別地區的椒樹幾乎絕收。
近年來,隨著工價的不斷上漲,花椒采摘的問題日益突出,2006年工價基本上為1元/斤鮮花椒,還得給雇工管吃住和車費;2009年工價又升到1.5~2.0元/斤鮮花椒,按4斤鮮花椒曬1斤干花椒計算,每斤干花椒的工錢成本就得6.0~8.0元。這已成為花椒種植的最大開銷。即使如此還是勞力不足,不能及時采收,今年僅燒鍋莊村就有1/3花椒因未及時采收導致落椒。嚴重挫傷了群眾的發展熱情。而采摘器僅能應用于緩坡及平地,同時采摘容易造成枝條嚴重受損,影響第二年的產量。據測算,僅采摘費用就已占到花椒收入的一半左右,制約了經濟效益的大幅度提高。
長期以來,花椒主要以原始調味品及油料原料的形式出現,其他產品開發研究較少,隨著花椒栽培面積的快速擴增和產量的不斷提高,開發利用花椒新途徑已成為迫在眉睫的工作。去年鳳縣雖然引進了花椒芽菜生產線,鼓勵平木等凍害嚴重的地區發展芽菜園,但規模有限,還不能大規模擴張發展。椒農之間缺乏組織,品牌意識不強,各自為政,相互壓質壓價,影響了整個產業效益。
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對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要求越來越高,也越來越規范。因此,必須盡快根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參考國內外市場對干雜果的質量要求,制定我市花椒綠色標準化生產的地方規范;大力推進無公害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通過示范園區廣泛開展技術培訓和服務,提升林農科學管理水平,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的農民技術員和科技示范戶;同時加強技術指導,落實規范化科學管理措施,引導其通過土壤改造、品種改良、科學管理等手段,全面提升花椒的品質;逐步建立良種扶持資金,積極引進名優抗性品種;同時在示范園區開展科研攻關,解決花椒生產中的凍害和病蟲危害問題,提高果品品質,增強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花椒作為我市大農業中一個極具優勢的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現代科技示范園是科技成果轉化的載體,發揮著示范、引領的作用。通過示范園核心區的技術集成、組裝,示范區的集中展示,輻射區的大面積推廣,使花椒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在寶雞市得到全面的推廣應用。
逐步建立干雜果良種扶持資金,確保補貼資金到位;加快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促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花椒產業化進程。要遵循“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積極引導,采取多種形式發展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同時借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大好時機,加快山區林地和退耕地的開發和建設,減免有關稅費,積極支持和鼓勵規模化生產、經營,進一步鼓勵林農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在廣大山區、丘陵地區發展花椒的優勢。
積極與有關科研院所合作,開展花椒產品的開發利用研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花椒相關產業,培育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鼓勵科技人員領辦科技型企業,提高“鳳椒”的市場競爭能力和產業化運作抗風險能力。
高度重視國內外市場的開拓,加強信息等全方位服務,鼓勵和引導企業、經濟合作組織到大城市、到國外開拓市場,不斷提高我市“鳳椒”的知名度和市場份額。積極實施品牌戰略,堅持做精做大做強“鳳椒”品牌,造就幾個有較高知名度和區域特色的著名品牌;同時,還要加大推廣宣傳力度,通過產品推介會、交易博覽會、媒體廣告等各種形式,努力擴大品牌影響,使寶雞花椒能夠逐步成為享譽國內、走向世界的健康食品。
[1]史勁松,顧龔平,吳素玲,等.花椒資源與開發利用現狀調查[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3,22(5):6~8.
[2]曾京京.我國花椒的栽培起源和地理分布[J].中國農史,2000,19(4):68~75.
[3]侯燕捷.我國經濟林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J].河北林業科技,2015,6(3):76~78.
F326.12
A
1005-7897(2017)24-0220-02
2017-10-20
陳 歡(1988-),男,漢族,陜西寶雞人,助理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林業相關工作。
康 龍(1986-),男,漢族,陜西武功人,助理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林業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