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偉麗 金建鋒
(1.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2; 2.杭州市市政設施監管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3)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機動車保有量急劇上升,城市停車難問題已經成為困擾城市發展的重大問題之一。為此,城市管理者想盡辦法,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停車資源,紛紛利用城市高架橋下公共空間,建設公共停車場。以杭州市為例,截止2016年年底,該市已利用現有中河高架、秋石高架等主要高架橋梁,建設公共停車場近30個,提供泊位3 000余個,并將結合城市路網建設,繼續規劃建設高架橋下公共停車場。以下結合高架橋梁特點,對利用城市高架橋下公共停車場的建設和管理進行探討研究。
利用高架橋下空間建設公共停車場,具備土地資源有效利用、建設周期短、成本低等優勢特點。
城市高架橋下空間的利用,除主橋下部空間用于交通通行功能外[1],匝道及立交等下部空間,主要為城市綠化兼顧部分城市應急倉儲功能,雖有利于提升城市環境和形象,但在當前城市土地資源十分緊缺的背景下,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不高。利用這些空間建設公共停車場,不僅可以緩解城市停車難頑疾,同時通過合理的外立面設計,與周邊城市設施融為一體,更可以提升城市環境和形象的效果,達到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
利用高架橋下空間建設公共停車場,一般不需要地基樁基加固、開挖等繁瑣的施工工藝,相對于修建停車樓、地下停車庫,具備建設成本低廉、建設周期短的特點,可較快地取得成效。
利用高架橋下建設公共停車場,必須滿足橋下凈空較大、占地面積足夠等要求。橋下凈空應當不低于2.2 m,以確保小型車輛及行人能正常通行,且不對橋梁造成危害。凈高足夠高的區域,可考慮設置雙層至多層機械車位。占地面積要足夠大,應以設置至少20個泊位以上為宜。此外,橋下還應有供機動車進出的輔道,公共停車場設置對沿線交通不應產生較大影響。
停車場的建設,首先要進行停車需求分析,高架橋下公共停車場建設也不例外。停車需求是城市土地開發、經濟發展、人口與就業、機動車保有量、居民出行及交通管理政策等的一系列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停車場的服務半徑一般設置為200 m[2],停車供需既要考慮現有停車的供需,也要分析該區域的規劃發展。目前停車建設需求分析主要采用配建指標法,即根據城市建筑物的停車配建指標而確定的各個類型建筑物所需的配建停車泊位。以杭州市為例,該市于2013年出臺了《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機動車停車位配建標準實施細則》,總體提高了原配建標準,達到了較高的配建水平。
高架橋下公共停車場的設置,勢必會對周邊道路的交通產生一定的影響,停車場交通組織應與周邊道路交通組織相結合,盡量減少2股車流沖突,以減少相互影響。高架橋下停車場車輛進出,建議結合高架橋下兩側輔道組織,采取單進單出單向交通組織或左進左出的雙向交通組織。
高架橋下公共停車場出入口,應當結合現場情況和技術規范要求,合理設置。出入口應符合行車視距要求,安全視角不小于120°,與城市道路相交的角度應為75°~90°[3]。出入口數量按照停車規模確定(見表1),一般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兩側輔道各設置一個出入口。

表1 停車場出入口設置要求
高架橋下公共停車場的建設,要處理好與橋梁之間的關系,做好橋梁設施的保護工作,確保橋梁安全。公共停車場的建設,需要為橋梁設施檢測、維護預留足夠的空間,特別是在設置機械車位時,建議車位頂板距橋梁底板至少保留0.5 m凈空。公共停車場圍欄等外觀需與橋梁外觀保持協調。為避免車輛碰撞造成橋梁損傷,公共停車場范圍內的橋墩需要進行隔離保護,可采取綠化隔離、鋼護欄隔離等。此外,為保障橋梁安全,高架橋下公共停車場一般按小型車車位標準設計,確有條件和需求設置大中型車位的,可在適當區域設置部分大中型車位,但應當做好限高、限寬等限制隔離條件。
高架橋下公共停車場有別于其他公共停車場,在日常管理中,尤其需要注重以下幾方面的管理:一是嚴格按照停放車型要求停放車輛,禁止超高、超寬車輛駛入,避免損傷橋梁設施;二是加強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定期檢查消防設施,避免火災等消防安全隱患;三是要積極配合橋梁養護單位,做好橋梁設施日常檢測、保養、維護,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由橋梁養護單位負責高架橋下公共停車場的日常管理,確保兩者無縫對接。
對于城市停車收費,隨著城市交通擁堵的問題日益突出,利益停車差別化收費政策,已成為一個“治堵”的主要利器,停車收費價格一般都遵循“路內高于路外”的原則,以便引導車輛從路內向路外停放。高架橋下公共停車場介于路內露天停車場和路外室內停車場之間,屬于新型的停車場建設模式。對其停車收費的定價,可采取折中的方式,合理引導車輛有序停放。
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在公共停車場引入智能化管理手段已成為共識。當前,智能化停車收費系統一般包括車牌識別系統、自助繳費系統、車輛引導系統等。智能化停車收費系統的應用,可有效提高高架橋下公共停車場的管理水平。
車牌識別系統:一般通過安裝在公共停車場出入口的高清攝像頭實現,車輛駛入停車場時,高清攝像頭自動識別并記錄車牌,抬桿放行,減少取卡等候時間。
自助繳費系統:通過自助繳費終端、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在線支付手段,車輛駛離前提前完成停車付費,減少出口停車付費等候時間。
車輛引導系統:分場內引導和場外誘導系統,通過電子屏、手機APP軟件等方式,發布停車忙閑狀態,引導車輛停放。
城市“停車難”問題已成為城市發展中一個難題,合理利用城市高架橋梁下部空間,既確保了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又有助于緩解周邊停車問題,具有深遠意義。同時,利用高架橋下建設公共停車場,要做到規劃合理、設計科學、配套完善、管理智能化,充分發揮停車場社會、經濟效益。
[1] 秦 肖,朱益軍,王曉陽.淺談城市高架橋橋下空間的利用和開發[J].浙江建筑,2013,10(10):8-12.
[2] DGJ 08—7—2005,建筑工程交通設計及停車場(庫)設置標準[S].
[3] 杭州市公共停車場(庫)建設技術導則[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