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鴻 宇
(山西省婁煩公路管理段,山西 太原 030300)
在公路基層的施工過程中,水泥穩定碎石是極為關鍵的一項技術,其施工質量如何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公路工程的整體施工質量。所以,要求在公路施工過程中應當確保前期準備工作做充分,嚴格依照設計流程進行施工,特別是在進行碾壓作業過程中,更應當規范流程,這樣才能確保公路基層中水泥穩定碎石施工的質量。
在水泥穩定碎石進行施工過程中,其是采用特定級配碎石材料,并且摻入相應的膠凝材料,一般是摻入水泥、粉煤灰等材料,將骨料間形成的孔隙完全填充,各種材料經過充分的拌和之后,開展攤鋪作業以及壓實作業。水泥穩定碎石結構所擁有的強度值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碎石顆粒之間形成的鎖結效應,碎石材料的壓實度和實際密實度極為相近。實際施工過程中,此種結構的前期強度相對高,同時強度值也會伴隨齡期不斷增加而逐漸增加,最終形成板結結構。所以,此種路基結構相對于其他形式的基層結構而言,表現出相對高的強度,并且還擁有較為優良的抗滲性能以及抗凍性能,在公路路基施工之中應用非常廣泛。
由于水泥穩定碎石擁有相對高的強度值,而且水穩性也非常優良,不僅干縮相對較小,而且抗凍性能較強,其用于公路路基施工之中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不過,此種結構自身脆性相對大,對于環境溫度以及濕度存在較大的敏感性,長期使用時易發生一些質量問題。所以,在水泥穩定碎石結構施工過程中,要求嚴格控制施工質量,為公路工程整體質量的提升提供可靠保障。
在某一公路工程之中,公路基層的要求壓實度應當不小于97%,標準試件經過7 d浸水養護之后抗壓強度值應當超過2 MPa。此工程施工中水泥穩定碎石結構所使用的材料包含有水泥材料、粉煤灰材料、級配碎石材料。在實驗室中先利用與實際施工相同的原材料開展前期試驗工作,完成配合比的設計以及擊實試驗,從而得出最大干密度值以及結構的最佳水分含量。再依照相應的配合比制作好試件,試件成型以后在溫度為(25±2)℃、濕度超過95%的環境之下養護6 d試件,然后再將試件轉移到水中養護1 d,最后進行抗壓強度試驗。進行施工以前,在實驗室中一共設計兩個不同的配合比,然后分別選擇較小距離的路段開展試驗路段施工工作,得到的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配合比試驗結果
結合現場實際施工而言,采用配合比1的情況下,在進行碾壓處理過程中更易成型,通常采用壓路設備碾壓6遍左右便能夠滿足壓實度超過97%的標準要求,經過7 d養護之后采取鉆心的方式進行取樣測試。在采用配合比1的施工路段,鉆心得到的試樣較為光滑與密實,測量后得出其抗壓強度值在3.0 MPa左右。在采用配合比2的施工路段,鉆心得到的試樣光滑性較差,個別試樣表面出現脫落問題,測量后得出其抗壓強度值在2.4 MPa左右。因此,在對配合比1和配合比2進行對比分析以后,此次施工決定應用配合比1作為施工配合比。
要想保證公路基層的施工質量,應當在還未開展施工作業時,確保放線工作更加準確,依照施工圖紙中的樁號,對于中線以及邊樁開展放線作業,并且測試路床具體的標高值,依照測得數據,準確計算基層的標高值,并計算鋪松參數等等。
在進行混合材料的拌和過程中,應當通過廠拌拌和方法,同時依據設計配合比、設計要求、標準要求等開展拌和操作。在拌和過程中,實現應當完成設備調試工作,確保各種材料配比正確性。因為粗集料之中會包含一定水分,這些水分的存在會嚴重影響到基層壓實度以及質量,所以,要求在當天攪拌作業前應當測試粗集料中的含水率,并且適當調整拌和時添加水量,從而保證拌和過程中水灰比盡量控制在適宜范圍之內。并且,在拌和過程中也要實時對拌和料情況進行觀察,確保沒有窩團、夾心以及離析現象。
要想確保水泥穩定碎石層和下承層之間結合強度更高,進行施工作業之前首先要確保下承層清潔,同時還要灑適宜水分,保證下承層表面濕潤。再根據攤鋪層具體的厚度值以及設計要求具體密實度大小,計算得出單方混合材料可以鋪攤的總面積大小。進行鋪攤作業時,需要實時根據鋪攤作業情況調節鋪攤的速率,確保混合料拌制與運輸作業能夠更好的配合鋪攤作業,防止發生較長時間斷料問題。在進行鋪攤作業施工時,要實時的對鋪攤厚度以及平整度加以檢查,確保各項指標均能夠達到設計要求。要是鋪攤設備無法完成鋪攤作業的一些角落位置,應當通過人工鋪攤的方式進行填補處理,確保鋪攤的均勻性,并且確保基層平整度達到要求。在鋪攤作業完成后,應當通過現場鉆芯的方法進行取樣,養護7 d之后測量試樣的抗壓強度,準確的評定混合料質量。要是發現混合料質量達不到要求,則應當重新的進行鋪攤施工。
在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結構鋪設完成時,應當及時對基層結構進行碾壓處理,碾壓時間最好控制在基層材料的含水率為最佳含水率時期,并且依照先輕后重的碾壓順序,從路肩位置往路中心位置實施碾壓作業,同時,還必須在特定時間范圍之內完成碾壓作業,并保證基層達到設計的壓實度要求。在進行碾壓施工時,應當確保推進速率保持一致,盡可能保持在2.2 km/h~2.5 km/h范圍內。不同碾壓區間應當加設上非常顯著的標識,并且確保不同碾壓區間擁有明確的層次區分性。鋼輪壓路設備應當緊緊跟隨著鋪攤設備進行碾壓作業,碾壓至表層達到密實、平整、不存在明顯的痕跡為止。同時,在碾壓作業時,需要安排專門測量人員,利用灌砂法對基層結構的壓實度加以測量,測量達到要求之后應當即刻采用膠輪壓路設備開展碾壓作業,而要是未能達到要求,則需要再次進行碾壓處理,直到密實度達到要求,同時還應當對碾壓次數加以記錄。水泥發生終凝之前,要保證所有碾壓作業完成,并且不僅要滿足壓實度要求還要滿足平整度要求。在壓路設備進行碾壓施工時,不得中途停機或者掉頭,避免因此使基層結構遭到破壞,在壓路機械停機時,需要將其停靠于完全碾壓好的路段中。
進行基層結構施工時,應當盡可能減少路面橫縫的數量,要是由于外界因素影響不得不停工,在超過2 h之后需要加設橫向施工縫。而且,在每日的作業段段頭位置處,還應當加設橫向施工縫。在加設橫縫時,需要確保加設的橫縫和路面中心線保持垂直。在碾壓工作完成之后,經過測量基層結構的壓實度以及高程等均達到了設計標準,則應當采取人工作業方式把末端位置處理成垂直向下斷面結構,同時在末端放置上與混合料高程一致的方木。
若是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結構施工完成,而且經過檢驗達到要求之后,應當即刻采用土工布以及塑料薄膜加以覆蓋,同時進行灑水濕潤養生處理。通常,要確保養生時間超過7 d,在此階段嚴禁重型車輛通行,防止路面表層結構發生松散或者開裂問題。
在公路工程施工過程中,水泥穩定碎石技術是極為重要的一項技術,而且基層施工質量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整個公路工程的施工質量。因此,要求我們在進行基層施工過程中,應當通過實驗選擇適宜的配合比,并且在具體施工時嚴格依照標準及規程進行,從而保證基層結構的施工質量。
[1] 王吉福.公路路面基層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施工技術探討[J].山西建筑,2017,43(16):146-147.
[2] 董麗娜,陳小雨.公路路面基層施工的水泥穩定碎石技術[J].技術與市場,2016,23(3):104,106.
[3] 方智斌.淺談市政施工中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施工[J].江西建材,2017(8):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