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災,伴隨著人類對火的利用而產生,與人類文明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從古至今,如何做好“消防”,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隨著社會的發展,消防一詞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救援、抗災。但是應對火災仍是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
“消防”古已有之
高壓水槍、云梯、消防車等充滿科技氣息的現代化消防器材,讓我們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但早在公元前中國就有了消防的概念并隨之推出了許多的消防法規,設立了防火機構。

古代消防:商周時期就已經有了“防患于未然”的防火理論,到了漢代,防火思想已非常成熟,強調把災難消滅在萌芽狀態。東漢人荀悅在《申鑒·雜言》中稱:“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謂之防,發而止之謂之救,行而責之謂之戒。防為上,救次之,戒為下。”雖然荀悅并未直接說這是避免火災、減少損失的三種措施,但在沒有自來水管、高壓水槍和消防車的古代,很顯然是符合防火要求的。
消防法的問世:真正意義上的“防火消防法”始于周代。據《周禮·夏官·司爟》記載:“凡國失火,野焚萊,則有刑罰焉。”這也被看成是中國有明確文字記載的最早的火災刑罰條例。
“失火”與“縱火”概念被明確定義則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在墨子制定的防火法令中,對火災責任人的處罰極其嚴厲。隋唐以后,中國的防火法規已相當規范和具體了。如《唐律·雜律》中曾明確規定,對故意縱火行為嚴懲不貸,即便最輕的也要“徒三年”,最重的“絞”。見火不救也要治罪:“諸見火起,應告不告,應救不救,減失火罪二等。謂從本失罪減。其守衛宮殿、倉庫及掌囚者皆不得離所守救火,違者杖一百。”
古代的救火機構:我國的救火機構最早可以追溯至原始社會,傳說,在三皇五帝時期的帝嚳為加強對火的管理,曾任命重黎為火官,重黎“居火政,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之曰祝融”,因其管理用火而被后人稱之為火神。
周朝時期,我國出現了火政官員,依據職責的不同,則又分為司烜、司爟,前者負責在城中用木槌敲鈴,提醒人們注意防火;后者負責對造成火災者追究其責任并給予處罰。
治安消防組織“武候鋪”:在唐朝京師長安出現了治安消防組織——武候鋪,它分布在各個城市和坊里。其人員配置依據位置而定,大城門100人,大坊30人;小城門20人,小坊5人,受左右金吾下屬的左右翊府領導,在全城形成一個治安消防網絡系統。
軍巡鋪——最早的專職消防部隊:宋代的軍巡鋪是世上第一支全職消防隊伍。其編制與功能和現代的消防部隊差不多,軍巡鋪擁有當時各種先進的消防器材,如消防云梯、水囊、唧筒,軍巡鋪受過專業訓練,“每遇火發撲救,須臾便滅,不勞百姓”。
此后的元、明、清等各朝代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化,在處理火災責任人上大多“死罪”。
119的由來
如今,一般人都知道失火要撥打“119”,然而這個家喻戶曉的報警電話的啟用,則可以追溯至20世紀70年代。
在現代電話設備普及以前,消防報警有賴于“瞭望臺”和“火警鐘樓”等傳遞信號,依照地區的順序記數,安排消防救火。比如南區救火會的順序是2,那么這個區域發生火警時,就鳴鐘兩下,并依著地區數量懸掛小紅旗,夜間改點紅燈。
在19世紀80年代左右,我國的上海出現了第一臺電傳報警裝置,它與警鐘互為補充。到了20世紀初,在當時的上海的法租界第一次出現專用火警電話。為了方便人們報警,一些電線桿上還設置了電話標志:采用紅色玻璃作外罩,至夜晚,燃紅底白字的方燈,上書“火警”兩字。如遇火警,人們只要擊碎玻璃罩,一按電鈴,拿起話筒就可向消防隊報告。
建國初期,基于國防的需要,無線電通訊被提到議事日程。1955年初,上海初步建立起了無線電通訊網,為消防的迅速調度創造條件,這在當時我國國內已是十分先進的了。但此時全國各地的火警號碼不盡相同。在1982年,根據國際標準化管理的需要,我國統一規定火災報警電話號碼為119并沿用至今。
高科技筑牢平安防火墻
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不斷涌現,伴隨而來的是各種先進的智能設備。如滅火機器人、排煙機器人、400米救生拋投器……這些高大上的消防科技你都了解嗎?
滅火機器人:上坡、下坡、上臺階、噴水、滅火……這不是消防員嗎?然而它可不是真正的消防員,它是滅火機器人。

這種滅火機器人每秒鐘可行進1.5米、噴水80升,最遠射程88米,相當于可以從地面噴射至30層樓的高度進行滅火作業,最大待機時間為8個小時。該機器人能夠遠距離操控,在對狹小空間、化工單位的滅火更加有效,避免了消防人員到達現場出現傷亡。
排煙機器人:這個有著大圓筒,“雙腳”上還有履帶的裝備名叫“排煙機器人”。你可別小看這個“矮胖子”哦!消防員可通過遙控器,遠程操作它在隧道、地下、底層建筑排煙和滅火等救援,對火災現場“預處理”,減少人力的投入。并配備了一臺無人機,實時監測機器人行蹤。
400米救生拋投器:確定待救人員方位后,扣動扳機,彈頭落入水中后變成救生圈,三四秒即可完成救生器的操作,這個外形恰似火箭炮的消防神器名叫400米救生拋投器。
干粉滅火球:干粉滅火球的直徑約為20公分,輕巧方便,無需維護,當它接觸到火焰時會在3秒內自動滅火,且會產生100分貝以上響聲,使火勢在蔓延初期就能夠得到控制的同時也能夠起到報警作用。endprint
路軌兩用消防車:路軌兩用消防車比一般消防車要大一些,車中配有進口的消防泵和路軌行駛系統,不僅能上馬路還能下地鐵,屬于消防車中的兩棲戰斗車。它在陸地或軌道上可以來去自如,主要用于鐵路隧道、地鐵火災以及其他事故的救援。
……

這些高科技的滅火設備和先進的滅火技術,為消防安全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互聯網+開啟智慧消防
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這些“聰明腦袋”會被運用到消防上嗎?應對未來火災,又應該采取什么樣的防火措施呢?在公安部2017年10月10日發布的《關于全面推進“智慧消防”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我們也許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貌。
消防遠程監控將全面升級:相比傳統監測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消防遠程監控將實現全面升級:利用圖像模式識別技術對火光及燃燒煙霧進行圖像分析報警;室內消火栓和自動噴淋系統水壓、高位消防水箱和消防水池水位、消防供水管道閥門啟閉狀態、防火門開關狀態都將在線上進行監控;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消防控制室值班情況都能得到實時監控。
此外,消防監控系統將接入電氣火災監控系統,以實現對漏電電流、線纜溫度等情況的實時監測。
滅火救援實現“一張圖”實戰指揮: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地理信息等技術的應用,“智慧消防”將實現滅火救援的一張圖指揮、一張圖調度、一張圖分析、一張圖決策。

在2018年底,公安部消防局、總隊、支隊三級實戰指揮平臺將實現聯網運行,各類信息資源數據在平臺上實現常態化采集維護;通過應急通信系統實時獲取災害現場圖像、語音和數據,掌握災情動態及發展態勢;關聯作戰對象的地理位置、概況、結構、消防設施和數字化預案,以及周邊道路、水源、重大危險源等信息,為分析研判作戰對象提供立體式支撐;在作戰指揮上,應用位置定位、物聯網、移動指揮終端等設備,掌握調動力量所在位置、數量和狀態,實現移動式信息推送、一鍵式力量調度和前后方信息交互。
高層住宅將實現智能消防預警:在現代城市中,高層建筑火災預防和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未來,各地將結合當地智慧用電、用氣、用水系統,整合高層住宅建筑各類監控系統和視頻資源,建立智能消防預警系統。在新建高層住宅應用城市物聯網消防遠程監控系統,對消防設施、電氣線路、燃氣管線、疏散樓梯等進行實時監測。在老舊高層住宅建筑也將加裝應用獨立式火災探測報警器、簡易噴淋裝置、火災應急廣播以及獨立式可燃氣體探測器、無線手動報警、無線聲光警報等設施。(編輯/起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