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飛虎
摘要:平臺型媒體的崛起是新媒體時代“平臺化”趨勢的體現,但作為一個發展中的融合概念與商業模式,不甚清晰明確的理論邏輯決定了其在經歷了爆炸式增長之后一定會陷入實踐困境。本文以人民日報旗下的“人民號”作為分析對象,認為平臺型媒體準確的構成邏輯應當是領先的融媒體實力、優質的內容供給、強大的技術支撐、堅守的主流價值四點的有機構成。
關鍵詞:人民號;平臺型媒體
中圖分類號:G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 -8122 (2018) 10 -0032 -03
一、平臺型媒體的起源與實踐困境
2014年2月,美國社交媒體Sulia的CEO喬納森-格里克在科技新聞媒體Re/Code上發表了《平臺型媒體的崛起》一文,結合Platform(平臺商)和Publisher(出版商)之義,他在文中第一次使用了合成詞“Platisher(平臺型媒體)”,之后,杰羅姆為其提出了一個為學界廣泛接受的定義:“平臺型媒體”是指既擁有媒體的專業編輯權威性,又擁有面向用戶平臺所特有開放性的數字內容實體[1]。四年來,平臺型媒體從國外走向國內,從探索走向成熟,已經匯聚了融媒體時代巨大的內容流量,成為了“‘互聯網+時代媒體轉型發展的一個主流模式”。
從2014到2018,統覽這四年間我國的平臺型媒體發展歷程,我們可以認為中國在平臺型媒體上的嘗試時間是較早的、態度是積極的、成果是豐富的。不過,平臺型媒體作為新媒體時代媒介融合“平臺化”特性的具體體現,相對于“移動化”、“可視化”等其他特性,其提出畢竟也不過四年,落地時間則更短。而作為一個發展中的概念,它實則源起于操作性的互聯網實踐認知,無論是格里克還是杰羅姆,他們對于平臺型媒體的理論表述都很難說是完善的。從基本的架構來說,平臺型媒體準確的構成邏輯應當是進行其理論搭建的首要基礎工作。我們觀察平臺型媒體的實踐困境諸如專業性的缺失、低質內容的生產、虛假新聞、技術邏輯對新聞的凌越的時候,應當認識到,首先,這些問題并非只是我國獨有,它遍布于整個平臺型媒體生態圈,其源頭在乎平臺型媒體的本質屬性而非外在影響;同時,這些癥狀或疑問其實并非僅僅是傳統媒體桎梏在平臺型媒體上的自然延伸,但平臺型媒體卻的確為其提供了具有解釋力與解決力的思路。
二、“人民號”的平臺型媒體邏輯
“人民號”是由人民日報推出的并植根于人民日報客戶端的面向全國媒體、黨政機關、各類機構和優質自媒體的全國移動新媒體聚合平臺,于2018年6月11日正式上線。盡管相對于我國其他平臺型媒體的嘗試,“人民號”的這一步似乎稍顯晚了一些,但人民日報的巨大影響力使人們不得不對于“人民號”和其背后的內涵予以格外關注。在筆者看來,“人民號”的意義首先在于平臺型媒體這一概念及其邏輯在相對于市場操作的更高層面獲得了認可,“國家隊”的入場是對平臺型媒體發展必然性與必要性的肯定;當然,其意義還在于對平臺型媒體發展現狀背后的深度思考與發展趨勢的關切。
從“人民號”上線到現在已過去了兩個多月,筆者通過對其管理理念與運營狀況的觀察與分析,認為“人民號”對于平臺型媒體準確的構成邏輯做出了自己的思考,同時也為整個平臺型媒體生態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筆者認為,“人民號”的平臺型媒體邏輯在于:
(一)領先的融媒體實力
作為“人民號”的推手,近幾年,人民日報的融媒體角色經常是以刷屏爆款的形象出現在新媒體平臺上的,如H5形式的“軍裝照”、短視頻形式的“中國很贊”手指舞……每逢重大時間節點,人民日報總能出守正出新,在取得巨大社會影響的同時,贏得人民的交口稱贊。在這背后,體現的正是作為央媒的人民日報在媒體融合上的傳播創新。實際上,自1997年1月1日創辦人民網開始,人民日報的媒體融合進程一直走在包括18家中央媒體在內的國內媒體前列。隨著媒體變革大勢所趨,人民日報始終保持銳意進取的態勢,加快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兩微”入駐、人民日報客盧端上線、“中央廚房”開啟建設……人民日報的融媒之路一步一個腳印,而且每個腳印都踏得堅實有力。根據統計,目前,人民網的傳播覆蓋超過2億人次,網民遍布210多個國家和地區;人民日報微博粉絲超過1億,在中國媒體微博中高居榜首;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關注人數超過1900萬,影響力在2000多萬個微信公眾賬號中排名榜首;人民日報客戶端累計下載量已經突破2.4億,在主流媒體新聞客戶端中亦屬翹楚。如今的人民日報早巳不單單只是一張報紙而已,一個強大的以“人民日報”為中心的融合媒體集群已經形成。
(二)優質的內容供給
從局域性、單向、低效率的傳播生態進化到全平臺、雙向、高效率的傳播生態,無論內容消費場景如何升級、傳播方式如何變化,內容始終是服務用戶的基礎,媒體的核心存在價值也始終在于供給用戶以優質內容,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內容的供給側改革而“平臺型媒體”的核心要義則在于打破單一的內容生產邏輯,實現內容生產方式的開源。對“人民號”來說,首先,其基礎內容資源可謂得天獨厚:目前,人民日報旗下擁有29種社屬報刊、44家網站、118個微博機構帳號、142個微信公眾號及31個手機客戶端,作為“人民號”的初始信源,人民日報可為其供應大量權威內容。在者,“人民號”在與百度“百家號”實現內容共享的基礎上,進一步廣泛邀請各類媒體、黨政機關、機構、企業、優質自媒體、名人人駐,使其成為“人民號”專業的內容提供方。最后,“人民號”將平臺開放給用戶,鼓勵個人注冊申請“人民號”,允許其成為內容生產者。用戶的接入意味著新聞內容生產的泛眾化,內容質量問題常常不可避免,然而,人民日報經受住70年時間考驗的專業準繩將為優質內容的堅守提供保障。應當說,相對于其他平臺,“人民號”對于平臺型媒體的理解顯得更加開放,對于融媒體時代的內容生產想法也更加獨到。畢竟,UGC所呈現的蓬勃創造力,正是搭建一個移動內容創新與創業新平臺所急需的源頭活水,也是平臺型媒體實現分眾化、個性化的前提,更是當前傳播產業實現升級的時代趨勢。
(三)強大的技術支撐
喻國明認為,平臺型媒體的基礎系統正是“吸引和掌握著海量信息的開放平臺”[2],“大流量開放平臺的主要功能是構建并維系多元信息匯聚和不同意見自由流通的生態系統”[2]。這個生態系統必須能夠面對內容生產者與用戶,同時實現兩者之間信息的高效對接。這意味著,平臺在技術層面的搭建與維護是維持信息在各節點間流轉的首要之義。作為一家媒體機構,人民日報的業務能力更偏重的自然是內容,技術實力并非其長項,而且平臺型媒體對于技術的高要求是其短時間內難以自行滿足的,故而尋求技術層面值得信賴的合作者顯得尤為重要。在“人民號”上線的發布會上,人民日報宣布與百度達成戰略合作,不僅在內容上實現互通,更將在技術上共同探索。作為國內網絡公司巨頭,百度的技術積淀毋庸置疑,國內最早的平臺型媒體嘗試亦是從百度開始的,應當說,百度對于平臺型媒體的搭建已有一套成熟的具有的行動力的解決方案。而在生態維護上,百度多年前便看到了人工智能技術對于世界的重要影響,儲備了大量技術人才,近幾年更是提出了“All in AI”的口號,全面發力人工智能技術。依托百度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人民號”擁有了將海量的內容與用戶納入精準的數據庫并進行有效算法分析的能力,這將為“人民號”在內容創作、內容審核、內容聚合、內容分發四個層面上提供了有效保障,釋放最大程度的傳播效能。
(四)堅守的主流價值
目前國內的平臺型媒體為數不少,比如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網易號、企鵝號、大魚號、一點資訊號、百家號……它們都在近幾年獲得了不錯的發展,不過問題也愈加突出,比如低俗內容、謠言、假新聞、標題黨等等,背后凸顯的其實是這些平臺的“流量焦慮”。在競爭激烈的互聯網下半場,流量已經成為稀缺資源,“如何更大程度的獲取流量”仿佛已經勝過“技術與理性之問”.成為了各大平臺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
“技術也好,制度也好,產品也好,歸根到底是為了價值觀的表達。”[3]如果說,眾多的自媒體已經對平臺本身進行了“去中心化”的解構,那么現實的問題則提醒我們,實現主流價值的“再中心化”已是當務之急。如何讓價值觀成為“平臺型媒體”決定性的引領?這其中不僅涉及政府部門“從傳播機構的管理者到社會傳播生態的共建者”的角色轉變,更涉及信息平臺對主流價值觀的堅守。70年來,人民日報的宗旨一直是“堅持正確辦報方向”,這一點在“人民號”上亦得到傳承。“人民號”提出將以“黨媒算法”作為運作邏輯,這一概念的提出,一方面是中央媒體對于算法價值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人民號”對“算法”作為一種工具必須接受價值觀指導的正確認知,對平臺型媒體而言,有效發揮“把關人”作用是維護平臺健康發展的基礎職責。習近平主席提出,新聞工作者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新聞志向、工作取向”,對于平臺型媒體而言,如果說信息被承載于平臺型媒體之上,那么平臺型媒體則必須建立在社會責任之上,對凝聚主流價值做出引領。
三、結語
喬納森·格里克自己創辦的平臺型媒體Sulia早已消失在了世人眼中,不過他口中的“平臺型媒體”卻發展至今,而且成為了改變當今世界媒體格局的一股重要力量,可以看到的是,包括Face-book、Google在內的國際巨頭近幾年紛紛加碼,上線了自己的信息平臺。對中國而言,“人民號”的推出不僅是對國際傳媒行業的趨勢緊跟,更在國內樹立了標桿,為平臺型媒體在中國的發展做出了思考與貢獻,對世界范圍內的平臺型媒體發展也具有特殊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杰羅姆,平臺型新媒體是有效的商業模式嗎?[J].中國傳媒科技,2014(Zl).
[2]喻國明,焦建,張鑫,“平臺型媒體”的緣起、理論與操作關鍵[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5 (6).
[3]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媒體融合如何“合而為一”——2018媒體融合發展論壇上的主旨演講[EB/OL].人民網,http://media.people.com.cn/nl/2018/0910/c40606 - 30283544. html,2018 - 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