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于1996年的張家港聯合銅業公司,是銅陵有色集團公司當時在長三角地區發展實體經濟的一塊“試金石”。隨著大煙囪的拆除和脫硫塔的成功運行,不僅成為聯合銅業轉身綠色發展的縮影,更代表著企業一個傳統時代的過去,象征著一個嶄新時代的到來。
2月20日,經過半個多月的拆除,一座聳立在張家港聯合銅業公司廠區中央50米高的大煙囪徹底倒下。這座伴隨著該公司創立和發展20年的大煙囪終于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巍然矗立在藍天白云下正在裊裊冒著白汽的脫硫塔。大煙囪的果斷拆除和脫硫塔的成功運行,猶如破繭成蝶,涅槃重生,不僅表現出企業有“壯士斷腕”的氣概和魄力,更代表著該公司一個傳統時代的過去,昭示著一個嶄新時代的到來,使企業在加快轉型升級的進程中實現了華麗轉身。
創建于1996年的張家港聯合銅業公司,是銅陵有色集團公司當時在長三角地區發展實體經濟的一塊“試金石”。經過20年的滾動發展,從當初一期電解工程基建開始,先后進行二期、三期、四期、五期改擴建,使電銅生產能力由投產之初的1.5萬噸增加到目前的30萬噸;銷售收入從幾千萬元已躍升至超百億元規模企業,在長三角地區崛起了一座具有行業影響力、單體精煉躋身國內大型銅精煉企業行列的冶煉廠,并成為銅陵有色集團公司在長三角地區重要的銅精煉基地。
曾幾何時,該公司作為張家港市重點骨干企業,高聳的煙囪,熊熊的爐火,轟鳴的機器,成為企業生產發展的重要標志,也一度成為當地的納稅大戶,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有色金屬行業加快了戰略性重組和轉型升級步伐,長三角地區更是走在全國城市轉型的前列。傳統生產和環保工藝的銅精煉企業已不能適應環保要求和社會發展。多年來,該公司雖然進行過大大小小的環保改造,但由于生產工藝落后,設備老化,廠區內煙氣低空污染現象時有發生,不僅廠區內種植的綠化和植被難以存活,也使得周邊居民時常上訪,一直困擾著企業的生產與發展。
日益嚴格的環保要求倒逼企業加快轉型升級。2013年9月底,剛剛出任張家港聯合銅業公司主要負責人的吳立成,當看到廠區內六臺工藝和設備落后的陽極爐,仍然較為粗放的生產組織和同行業企業咄咄逼人的競爭態勢,作為企業掌門人的吳立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堅定地說:“企業要轉型升級,環保技改是先決條件,必須動真格,實打實,環保的標準不僅是治理污染,還應該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企業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進入“十二五”以來,該公司由生產粗放型向集約環保型轉變,由加工貿易型向資源綜合利用型轉變,由生產規模型向綜合效益型轉變。面對行業的發展新常態,社會對企業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不斷提高,該公司把環保技改升級、推動技術進步作為傳承企業“工匠精神”、加快企業轉型的有力抓手。該公司先后投資近5000萬元,采用先進的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實施大小技改項目100多個、環保項目30多個,完成了一批技術含量較高的節能環保示范項目。
“大力推進能效提升,加快實現節約發展”是《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十大重點任務之首。從2014年開始,張家港聯合銅業公司不斷加大對節能減排科技攻關的力度,率先打響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節能減排攻堅戰。從2014年開始,該公司通過對陽極爐爐體結構進行優化,將原先的兩臺陽極爐合并為一臺,單爐和日產量較改造前都提升一倍以上。同時,該公司合作開發并成功研制出國內首家重油全氧燃燒工藝,重油單耗由過去的77千克/噸銅左右下降到目前的34千克/噸銅左右。新上的陽極爐燃燒閥組全部采用DCS控制系統,陽極爐煙氣、氧氣均實現在線控制,提高了陽極爐工藝技術和自動化控制水平,不僅現場環境和環保效果大幅改善,而且崗位員工減少三分之一以上,勞動效率大大提高。
建立企業能源管理體系是構建節能長效機制的一項重要措施。張家港聯合銅業公司狠抓能源體系建設,制定和完善了能效對標管理辦法,對主體運行設備實施在線監測,并進行單系統、單爐次考核,集成化管控,實現了科學用能的精細化管理。進一步加強能源管控中心建設,對能源輸送、生產和應用等控制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充分發揮能源中心的電力、動力等專業調度臺作用,使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進行實時管控分析,真正做到摸得清、管得住、降得下。通過對陽極爐升級改造,該公司全廠綜合能耗指標在同行業處于領先水平,并成為全國8家工業能效促進示范企業之一。
為切實打造綠色工廠,張家港聯合銅業公司本著“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發展理念,采取“以新帶老”措施,全面打響環保整治攻堅戰。該公司結合PC電解一期工程建設,切實加大節能技改升級力度,廢除4臺燃煤鍋爐,將生產供熱系統改由沙洲電力公司余熱供汽。僅此一項,全年可減少二氧化硫36.96噸、減少煙(粉)塵排放量8.8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64.68噸。該公司成為工信部第三批符合銅、鉛、鋅行業準入規范條件企業。此外,該公司按照現代化工廠的標準,水、電、風、汽等綜合管網及配套設施進行了規范化整治,有效遏制了跑冒滴漏現象。廠區道路按人行橫道線進行規范性標識,實行人車分流,實施了美化亮化工程;對管網進行地面橋架綜合管網規劃和改造;對全廠排水系統統一改造,雨污和清污徹底分流,水循環利用率達到97%以上,污水實現閉路循環。2016年年底,隨著陽極爐精煉尾氣脫硫系統的成功運行,使該公司陽極爐煙氣低空污染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得到了蘇州市政府環保督查組的充分肯定。督察組認為:“正是因為張家港聯合銅業公司搶抓了環保技改和轉型升級的先機,才贏得了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先機!”

當前,有色金屬行業的產業優化升級和自動化、智能化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也是張家港聯合銅業公司加快全面轉型、打造具有行業核心競爭力銅精煉企業的關鍵時期。新時期賦予了張家港聯合銅業公司新的責任與使命。站在“十三五”新的發展起點上,該公司全面吹響了“二次創業”的號角。陽極爐節能環保升級改造完美收官,開創了國內精煉爐技術改造的先河;PC電解一期工程已實現達標達產,電銅產能已達到30萬噸。同時,隨著該公司“兩化”融合的深入推進,能管中心的建立和能源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企業由機械化逐步向工業自動化、智能化轉變,并借助滬通鐵路的建成通車和臨江近海的區位優勢,大力實施“工貿結合”和“產融結合”,超前謀劃好以“工廠為基礎,以金融貿易為紐帶,以物流、倉儲和稀貴金屬綜合貿易為配套”的多元化發展思路,努力拓展新的發展空間,打造新的發展優勢,加快企業向中國制造2025全面轉型。
未來幾年內,該公司將緊盯行業發展前沿,通過依托作為蘇州市廢雜銅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個平臺,加強與科研院校的合作,繼續發揚新時期的“工匠精神”,進一步對新工藝的應用研究和實踐,使銅電解制造技術更加完善;同時,通過對外技術交流、內部人才培養、行業培訓等形式和載體,在行業和地區成為技術創新的基地,成為長三角地區電解陰極銅工程科研、中試、市場化推廣、規模化生產的工程技術平臺,使張家港聯合銅業公司在打造“成本領先、指標一流、管理卓越、綠色環保”現代化銅精煉工廠的征程中越走越寬。一座現代化“花園式”工廠將赫然矗立在長三角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