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以來,中核集團在原二代加核電機型CNP1000的基礎上,開發具有三代核電技術特征的CP1000。在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后,中核集團又按照最安全、最先進的設計要求,完成了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百萬千瓦三代核電機組ACP1000的設計。根據國家能源局的要求,ACP1000與中廣核研發的ACPR1000技術進行了融合,形成了統一的自主第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方案。
為了建立核電國家品牌,為核電 “走出去”擴大影響,新機型需要一個響亮的名稱,政府有關部門、核電行業、社會相關方面對此也很關注。中核集團原黨組書記、董事長孫勤,組織集團雷增光、田家樹等人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品牌名稱必須用中文表示,以體現我國自主設計和自主知識產權,還必須體現中國人的精神,具有中核集團內涵,并表示核電發展的趨勢。許多同志對命名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孫勤董事長結合大家意見,提議叫 “華龍一號”。“華”表示中國之華夏民族,體現國家民族意識;“龍”體現中國人的民族精神,給人以向上、奔騰的力量感,“龍”也與中核集團 “十二五”期間的 “龍騰”計劃暗合,表示中核集團科技創新的成果;“一號”表示是自主開發的排頭兵、引領者,也表明自主核電開發建設還有更大的優化發展空間和更廣的應用范圍。為在國際市場上推廣 “華龍一號”技術,在國家能源局的指導下,中核和中廣核共同確定 “華龍一號”的英文名稱為HPR1000(Hua-long Pressurized Reactor)。
“華龍一號”核電品牌的建議提出后,得到各方面的廣泛支持,包括中廣核集團擁護。目前,“華龍一號”中英文商標由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雙方共享。國家能源局、國家核安全局、國防科工局等部門給予肯定,社會各界紛紛點贊,國際社會也表示認可。大家認為,“華龍一號”品牌不僅體現了民族精神,而且是落實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強調自主創新的體現,是對 “一帶一路”倡議、核電 “走出去”的有力支持。
黨中央、國務院多次提到推廣 “華龍一號”。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在重大國際活動場合推介 “華龍一號”。隨著 “華龍一號”國內示范工程建設開工和在巴基斯坦的落地,以及 “華龍一號”示范工程的順利進展,“華龍一號”的品牌效應也會更加突顯。
目前,“華龍一 號”處于示范工程建設時期。4臺 “華龍一 號”示范機組正在福建福清和廣西防城港雙線推進,位于福清的5號機組是 “華龍一號”首堆示范工程,這是全球唯一按照計劃進度建設的三代壓水堆核電項目,海外 “華龍一號”項目 (巴基斯坦卡拉奇項目)也進展順利。
“華龍一號”品牌是中國核電人自主創新的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中國核電人要珍惜這個品牌,遵循黨的十九大要求,繼續努力,不斷充實其自主創新的內涵,使 “華龍一號”不僅是一個品牌,更成為一種精神。“華龍一號”精神永遠鼓勵著中國核電人,在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的道路上,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大業中,再接再厲,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