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2011年1月11日,西安警方稱,一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秦東陵一號大墓被盜案成功告破,7名參與盜掘的犯罪嫌疑人被抓獲,共追繳回被盜國家級一級文物和三級文物11件。

入夜,剛剛被盜的秦東陵,殘月在薄云里穿行,枯草在風中作響。這里就是被挖出10層樓深、直通秦始皇先祖墓室的盜洞。這是一個撲朔迷離的盜墓和反盜墓的故事……
早在2010年10月8日,秦東陵文管所所長高海鋒就開始警覺了。那天,他例行巡察時,在一號大墓頂上發現了一截鋼鋸條。對秦東陵地下寶物的想象一直刺激著盜墓者的神經。秦東陵埋著秦始皇的父親、母親、祖父、曾祖父,其中“亞”字形帝王大墓就有3座。經考古鉆探,一些陪葬坑出土的車馬飾物已顯現非凡氣象,何況主墓?
那天,高海鋒把鋼鋸條悄悄插進土里。10月19日再次巡查,他發現鋼鋸條不見了,并有新土出現。20日再來,他發現了一部對講機,心想壞了,盜墓賊得手了。
接到報警,辦案人員迅速趕到現場,在文物部門的協助下扒開墓頂的新土,眼前的情景令人震驚:一條近1米見方、30多米長的盜洞,精確地打到了主墓外壁邊緣。
盜墓者的專業和老練令人咋舌。盜墓者還熟練掌握了現代科技。警方證實,那條巨型盜洞并不像常人想象的,是一鍬一鏟挖出來的。盜墓者運用了一種“擠壓爆破”技術,瞬間一次成型。被查獲的作案工具包括防毒面具、礦燈、電線、氧氣瓶、通氣軟管、鼓風機、對講機、制氧機、探桿、套筒等。這些東西整整裝了幾麻袋。能擺弄這么多家伙肯定是個團伙。他們究竟盜走了什么東西?
面對堆積如山的證物,西安市公安局專案組的干警們一籌莫展。這伙盜墓者專業化的另一個表現是:連一個指紋都沒留下。
事實上,從去年夏天起,這伙盜墓賊就開始踩點了。10月17日夜,就在高海鋒還對可疑跡象猶豫不決時,盜墓賊老徐發動了汽車。把同伙拉到地方,又掉頭回去了。他是這次盜墓的老板,只出錢,不干活兒。
盜墓組織者是老肖。誰放風,誰操作設備,誰下墓,分工明確。午夜時分,洞打通了。小武從電線桿上引來電線,接到鼓風機上,用軟管往墓里吹氣。20多分鐘后,大海戴上安全帽和防毒面具,腰間拴緊繩子,上頭由人拽著,慢慢往下放。也就五六分鐘,他突然大叫:“不行!快拉我上去!”繩子急忙回收。大海一出洞就趴在了地上,不住地喘氣,半天說不出話來。那是這伙盜墓者第一次對秦東陵下手,結局是草草收場。
他們分析,大海難受的原因可能是缺氧。于是去買了新的氣泵和管子,第三天夜里又來下手。這一回,瘦小的老肖決定自己下墓。
洞底是一片濃得化不開的黑暗。沉寂了兩千多年,這里的黑色似乎已經凝固在了空氣中。礦燈只能照出腳前一小塊面積。老肖勉強可以看到,面前是一個闊如廳堂的空間,地上橫七豎八倒著木頭,有些早已腐爛的草席,還有個大肚小口的黑色陶罐。很潮,觸手之處都是泥,又冷又黏。
這時,老肖感覺身后有人在拉他。一回頭,卻空無一物。低頭看看,原來是繩子不夠長了。解開繩子,他開始磕磕絆絆地往墓室深處走。說不害怕那是瞎話,傳說古代帝王陵內常設有機關暗器。
案發后第9天,專案組的刑警們仍在苦苦思索。“我們對案發地周邊村民密集排查,對每件證物都反復檢查,一直沒有頭緒。”公安局刑偵局二處副處長馮煒說,“直到我們發現那個塑料袋。”
10月29日,一位老警察注意到一個團成球狀的東西,是個白色塑料袋,沾滿了泥巴。刑警們拿不準,它是從現場提取的還是誰無意中掉進來的。找出取證時拍的照片反復比對,最后發現,這袋子的確曾在現場。把塑料袋攤平,看得出,這是醫院用來裝CT片的一個口袋,上面用藍色圓珠筆寫著CT片號和一個劉姓患者的名字。
大家立刻意識到了這條線索的價值。刑偵局二處五大隊副大隊長楊云榮立刻帶隊前往醫院調查,發現劉某就診登記寫的是咸陽一個縣。前往該縣,全縣叫這個名字的有幾十個,無一符合醫生提供的體貌特征。排查范圍擴大到全省。同名者有數百人,幾經努力,縮小到了十幾個。最后發現西安城區有個劉某,各方特征都相當吻合。
“事關重大,我們不放過一個壞人,更不能冤枉一個好人。接觸劉某之前,我們先對其周邊關系做了詳細的摸底。”馮煒說。
刑警發現,劉某恰好有一個臨潼的親戚,而這個親戚跟文物方面有過聯系。劉某的作案嫌疑越來越大,真相似乎近在咫尺。突然,線索斷了。進一步排查認定,劉某在臨潼的親戚沒有作案時間。
專案組迅速召回所有成員,但他們憑直覺,這條線索不能輕易放棄。肯定有某個環節疏漏了,甚至是劉某自己都沒有注意的環節。
現實世界沒有頭緒,那虛擬世界呢?刑警們這樣想到。
篩查范圍擴大到劉某的網友,最后鎖定在一個網名“多多發財”的人身上。劉某去過他家,有一次恰好用CT袋裝東西丟在了那里。
11月5日,“多多發財”在睡夢中被抓獲,很快就供認了盜墓罪行。原來,“多多發財”在準備盜墓時,順手用CT袋裝些小工具……隨即,小武等盜墓賊被抓。
劉某并非案犯,甚至不清楚自己的網友是干什么的;而原以為天衣無縫的盜墓團伙至今也沒想明白,警方從哪里找到了突破口。
被盜文物哪里去了?刑警們搜遍了可疑窩點,都沒有找到文物蹤跡。老肖的供述是:“墓里什么也沒看到,我就拿上來一個木頭油燈和幾個竹片,也算有個交代。”
在刑偵局高軍探長眼里,老肖是最難纏的對手。他不僅有專業的盜墓經驗,而且上過大學,有文化,曾因合同詐騙罪被判過刑。
沒人曉得一號大墓地下究竟是什么樣子。上次考古勘測還是在上世紀80年代,僅弄清了墓室的基本形狀。專案組決定下墓取證,弄清陵墓和文物被破壞的情況。endprint
警察下墓沒有盜墓賊那么簡單。要防止對陵墓造成二次破壞,更要保護人身安全。他們先給墓穴換氣,一根管子往上抽風,另一根管子往下輸氧。11月10日,干警王鑫磊、陜西考古研究院小高進了盜洞。小高說:“剛往下滑了十幾米,就有一股氣味直沖鼻腔。回到地面一個多月,那種氣味還死死貼在嗓子上……”
王鑫磊戴著全套防護裝備在墓里呆了十幾分鐘,上來就吐了。
更危險的是,墓頂幾個地方已經塌陷,一旦塌方就是滅頂之災。
借助手電筒的強光,一條高約4米、面積數十平方米的寬大走廊展現在兩人面前。已在考古隊工作多年的小高對其規模之宏大表示驚嘆:“頂棚和墓壁都用粗厚的條木砌成,碼得很平整。”看樣子,這只是主墓周邊的回廊,棺槨還沒打開,更多的秘密隱藏在黑暗深處。
“從他們拍到的錄像看,這次盜墓賊還沒有打通木墻,所以沒有挖到金玉類文物。”高軍分析,盜墓賊把大量作案工具埋在了現場附近,表明他們正準備進一步動作,就被專案組打碎了妄想。
抓了盜墓者,卻一無所獲?刑警們沒有輕易接受這樣的結果。焦點又對準了老徐、老肖所說的“木頭油燈和幾個竹片”。老徐說:“那些玩意兒不值錢。又是死人的東西,放家里不吉利。回徐州的路上我扔黃河里了。”幾次交鋒,他一直不改口。
刑偵局二大隊副大隊長崔一波覺得,老徐的邏輯說不通:“你為這次盜墓已經花了3萬塊,不管拿到什么東西,說扔就扔了?不吉利,你本身就是盜墓的,還怕什么不吉利?”
崔一波讓老徐模擬當時的動作:“你怎么扔的?”老徐比畫著:“我雙手舉過頭頂,就扔出去了。”“這又不對了。”崔一波問,“一個木頭油燈、幾個竹片,值得這么費勁嗎?”老徐終于敗下陣來,坦白道:“文物藏在徐州一間地下室里。”
專案組再赴徐州,將被盜11件文物悉數追回,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件,國家三級文物10件。
盜墓賊在秦東陵打開的盜洞又被封閉了,卻留下了一連串問題和警示。我國豐富的歷史文物,正面臨著盜墓黑手的嚴重威脅。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張仲立說,盜墓犯罪組織近年來呈現職業化趨勢,形成了盜竊、銷贓、走私“一條龍”。相比之下,我國文物保護的力量卻很薄弱。
秦東陵保護面積超過24平方公里,一共只有4名文保人員。陵園大部分區域無法進車,只能步行巡察,轉一圈至少得一個多小時,失之粗疏是難免的。由于缺少經費,報警裝置、電子攝像頭等較先進的監控設備還無從談起。
秦東陵園區內建了10多座磚廠 ,煙囪林立,取土燒磚,不僅破壞了陵園景觀,也威脅著文物安全,甚至可能為盜墓賊提供掩護。
對于多次發生的盜墓活動,文管人員不僅沒有及時發現,有時甚至發現了也不報案。而有關部門對文物犯罪的打擊力度不足,不法分子常不能得到有效懲罰。
(責編:邵強 2231011950@qq.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