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學瑞
王懷隱是北宋著名醫學家。他本是道士出身,卻精通醫藥,后在朝廷任醫官多年,并領銜編修大型方書《太平圣惠方》,影響深遠。這里說的是王懷隱偶然發現浮小麥功效的故事。
太平興國年間某一天,王懷隱查看院中晾曬的中藥材時,無意中發現小麥里有大量又瘦又空的癟粒,頗為生氣,便讓店伙計給送貨的張大戶退貨。此時,一個漢子攜妻求診:“先生,我妻子近來常發無名火,還哭笑無常,甚至傷人毀物,實在怕人,您快給看看吧!”王懷隱察色按脈問病情,而后捋須說道:“莫慌,此乃婦人臟燥癥。”王懷隱為患者開出甘草、小麥、大棗三味藥,正是張仲景名方甘麥大棗湯。帶藥臨別時,那漢子卻又折返說:“先生,我差點兒忘了,我妻子還有夜間盜汗的毛病。”王懷隱回答說:“先治好你妻子的臟燥癥再說吧!”
5天后,那個漢子帶著妻子樂滋滋地來拜謝王懷隱:“先生真是藥到病除啊,您不愧為名醫呀!”王懷隱自謙過后,正要給其妻診治夜間盜汗的毛病,沒想其妻笑著說:“我的病都好了。”這下輪到王懷隱納悶兒了,甘麥大棗湯還能治盜汗?典籍未記載啊!帶著疑問,王懷隱有意用此方試治幾名盜汗患者,卻總不見效,始終心存疑慮。有一天,王懷隱聽到屋外店伙計與張大戶的爭吵聲,便想起那些癟麥子,想到給那漢子妻子治病用的小麥是癟麥子,而給盜汗患者治病用的卻不是,便上前了解情況。聽到張大戶紅著臉說“癟麥子是淘麥時漂浮在水面上的麥子,因舍不得丟棄,一時貪利送來”時,王懷隱若有所悟,吩咐店伙計暫不退貨,讓店伙計把“浮小麥”另存一處。
后來,王懷隱用浮小麥試治盜汗、虛汗,果然屢試不爽,他由此認識了浮小麥的功效,并在日后編寫《太平圣惠方》時載入書中,使良藥流傳于世。
浮小麥是小麥在風揚時輕浮干癟或水淘時浮于水面的小麥,斂汗作用甚佳,對陽虛自汗、陰虛盜汗效果卓越。同時,浮小麥還可益氣、除熱,治療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與小麥相比,浮小麥長于養心除煩,擅治婦女臟燥而見心神不安、煩躁失眠、喜怒無常等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