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艷軍
中醫學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曾流傳下了許多雅稱和佳話。這些帶有時代印記和傳奇色彩的雅稱與佳話,千百年來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至今仍是人們茶余飯后的美談。
岐黃之術。黃帝,是中原各民族的共同祖先,姓姬,號軒轅氏。岐伯,是傳說中的古代著名醫家,黃帝的臣子。我國現存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匯聚了古代勞動人民與疾病做斗爭的臨床經驗與理論知識,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這本成書于戰國時代的醫學名著,托名黃帝與岐伯討論醫學,并以問答的形式寫成。后世有感于這一醫學名著的巨大影響,便將中醫學稱為“岐黃之道”、“岐黃之術”。
蒼生大醫。唐代藥王孫思邈少時因病學醫,不但對醫學有較深的研究,而且博涉經史百家學說,兼通佛典。他醫德高尚,堪稱醫界的楷模。在《千金要方》一書中,他提出了“大醫精誠”的思想,并被后世視為行醫的道德標準。他主張:“若有疾厄(災難)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怨親善友,華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不得瞻前顧后,自慮吉兇,護惜身命。深心凄愴,勿避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成蒼生大醫?!彼眢w力行、積德行善,被人們尊為“藥王”。后人將醫德高尚的醫生均稱為“蒼生大醫”。
懸壺濟世。據《后漢書·費長房傳》載:市中有一老翁賣藥,懸一壺于市頭。用他的藥給人治病,每每藥到病除,十分有效,引起人們的注意。經過悄悄地觀察,人們發現這個神奇的老人每到落市關門后,就會跳入到裝藥的葫蘆中去。于是,人們就把“懸壺”作為行醫的一種代稱。一些開業醫生也以葫蘆為招牌,表示開業應診之意。根據濟世救人的職業特點,人們便將開業行醫者通稱為“懸壺濟世”之人。
譽滿杏林。三國時的名醫董奉,醫術高明,醫德高尚。他為人治病有個特點,既不受謝又不受禮,只要求治愈者在他房前栽杏樹作為紀念。重癥愈者種五棵,輕癥愈者則種一棵。數年后,住處蔚然成林,紅杏累累。開處方取藥需要杏果時,他囑咐病家不用付錢,只要拿一斗谷子換一斗杏果即可。這樣一來,用杏果換來的谷子堆積滿倉。等到災年的時候,他再用這些谷子救濟貧民。人們非常感謝他,送給他的匾額上寫著“譽滿杏林”、“杏林春暖”等話語。這些贊譽之詞久經流傳,便成了醫德高尚、醫術高明的雅稱。
再世華佗。華佗是后漢時的著名醫家,精通內、外、婦、兒各科,尤其擅長外科。施針用藥簡而有效。行醫各地,聲名頗著。一次出診的途中,華佗碰到有人家出殯。他看見棺材縫里流出來的血,還像活人的血。憑著醫生的本能,他斷定病人尚未死亡,決定立即開棺救人。經過搶救,終于救活了棺材里的尚未死亡的休克產婦,被人們譽為“神醫”。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則有他為曹操開頭顱治其頭風病的故事。后來,華佗這一名字就成了醫術高明的代名詞。人們在贊揚某位醫生醫術高明時,常會情不自禁地伸出大拇指說道:“你真是再世華佗啊。”
手到病除。中醫診病,講究望、聞、問、切。所謂切,就是伸手診脈。醫術高明的醫生只要一出手,就能診明病情,從而消除之。無名氏所寫的《碧桃花》中有位太醫,在替人診病時說:“你放心,小人三代行醫,醫書脈訣,無不通曉,包你手到病除?!笔┠外衷凇端疂G傳》第六十五回也寫道:“百藥不能得治,后請得建康府安道全,手到病除。”因此,手到病除便成了病人對醫生的最高褒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