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夢雪+甘婉婷+鄒坤
摘 要:本文針對經濟新常態下,對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就業現狀、就業趨勢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就業建議。這對社會穩定發展、學校就業問題解決以及學生自我價值實現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獨立學院;就業現狀
一、經濟新常態下的就業形勢
從近幾年的統計數據來看,新常態下我國就業形勢呈以下態勢:
首先,政府簡政放權,優化就業渠道。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大力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努力營造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良好環境;催生了眾多新就業形態。
其次,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就業人數增加。五年來,各地區各部門積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促進就業轉型,就業結構持續優化。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為就業提供了廣闊的增長和提升空間。
最后,經濟平穩運行,就業規模擴大。2012—201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在勞動年齡人口總量依然龐大的大背景下,我國就業人員總量保持了平穩增長。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有效聯動,經濟增長的就業彈性增強。
二、新環境下獨立學院大學生就業形勢的SWOT分析
(一)內部能力因素
1.內部因素的優勢分析
獨立學院大學生充分利用母體學校的資源,實現與母體學校大學生的師資力量共享和實踐平臺共享。獨立學院學生應明確自身定位,明確與普通高校本科學生的差距。在學習生活及社會實踐中,不斷鍛煉自己,增強核心競爭力。
2.內部因素的劣勢分析
首先,獨立學院與普通高校存在一定差距。因為獨立學院學生屬于民辦高校學生,學校知名度和社會認可度不高;其次,獨立學院辦學時間短,就業指導機構、隊伍不健全,專業課設置針對性不強,導致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相對薄弱;最后,獨立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經驗少,學校對學生的技能培訓小眾化。
(二)外部環境因素分析
1.外部機會
經濟轉型帶來的就業機遇。第三產業發展較快,拉動了學生就業發展。各種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加快成長,帶動網絡就業創業,創造了更多適合高素質年輕群體的就業崗位。
整體就業形勢持續向好。在經濟增量擴大、服務業吸納能力增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以及積極就業政策的共同推動下,失業率保持低位。
2.外部威脅
高校擴招帶來的挑戰。自1999年大學擴招以來,大學生畢業人數只增不減,呈現直線遞增態勢。加劇了人才市場的競爭。
國家就業政策信息反饋不及時。少數地方存在政策、措施不落實問題,另外,大部分學生在就業季四處奔波投遞簡歷找工作,造成了身心的雙重勞累,對各種就業信息以及就業政策的關注度不高。
三、獨立學院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
(一)供需矛盾突出,初次就業率低。
獨立學院人才供給與企業需求之間存在著尖銳的供需矛盾。造成這種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大學生的職業技能與企業要求的能力不匹配,大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還停留在理論層面,沒有掌握真正的職業技能,導致學生在人才市場中處于被動地位,初次就業成功率較低。
(二)自我定位不清,就業流向結構性失衡
獨立學院學生選擇工作帶有明顯的功利性。一方面,由于獨立學院的學費高昂,因此很多學生及家長認為付出高昂學費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將來能有較好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獨立院校學生普遍存在學習效率低、退學等現象,僅僅是把大學教育當成個人的跳板和學歷投資,想在畢業后憑借文憑找到就業機會。
(三)就業指導機構不健全
獨立學院辦學時間短,就業指導機構不健全。獨立學院相對于其他公立大學來說,辦學時間較短,專業課設置針對性不強,各種配套設施還較為缺乏。因此,學校缺乏就業指導機構對畢業學生進行指導交流,學生很難從舒適寬松的大學生活過度到社會工作者的角色。
四、獨立學院大學生就業的相關建議
(一)提高大學生的職業技能
構建“職業型”、“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幫助學生深入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開展職業化教育,培養大學生潛在的職業素質和創新意識。開展創新教育,開展有關創新創業方面的實踐活動或大型比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潛能。
(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心態
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幫助學生樹立就業競爭意識和多元化擇業觀,引導其就業心態,積極應對就業挑戰。從學生自身角度來講,由于獨立學院的學生底子薄,專業知識很不扎實,可以適當地鼓勵他們進行深造,考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考研等。
(三)健全就業指導機構
實施全程化就業指導。進一步加強就業和實習基地建設,同時充分利用學校較為優勢的平臺和資源,加強校企合作,與企業建立良好的就業合作關系。以此對學生進行就業引領,增加畢業生就業率。
(四)鼓勵大學生創業
鼓勵學生利用各種積極的就業政策創業。獨立學院應當舉辦創新創業大賽,鼓勵大學生抓住這次良好的機會,樹立創新創業意識,敢于拼搏和實干,借助國家和政府積極的就業扶持政策,大膽地去嘗試創新和創業。
五、結論
獨立學院大學生就業問題與國家、社會、家庭以及學生本身緊密相關。學生應當利用新常態下有利的就業政策,結合自身的優劣勢和環境對自身的影響,揚長避短,找到適合自己的就業方向;此外,高校要為大學生設置針對性的專業課程,建立優秀的就業實訓基地;企業則需要從選人、用人、育人等多方面培養人才,不斷挖掘他們的潛在能力,提升員工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車艷芳.山西省獨立學院學生就業現狀分析及對策[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