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炯波
【摘 要】根藝,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根雕藝術。根雕藝術是通過運用大自然界的各種奇根異木,創造各種造型的一門藝術;是發現自然美,并經過清潔修飾或創造性加工的造型藝術。黃賓虹---畫界十分有名的大畫家,他曾經說過,世間萬物有的事物是上天賜給我們而不是我們人類造就出來的,也有的事物是大自然創造不出來的,而是我們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造就出來的。對于根雕藝術來說,它是由大自然與我們人類共同努力的結果,根雕藝術是十分神奇的一門藝術,講究人天同構,它是具有生命力的一門藝術。本文對根雕藝術進行淺談,進而增強人們對根藝的相關了解。
【關鍵詞】根雕藝術;自然型;雕刻型
根雕藝術所用的材料,有根雕藝術家們精挑細選的樹根木枝,甚至有些是被人們所丟棄不用的枯枝殘根。但是,如果被根藝家看中,他的慧眼識材再進行藝術上的加工創作,這些所謂的“枯枝殘根”就會變得具有價值,身價可能會增加數倍,有的作品還會達到變廢品為寶貝的藝術境界。在根藝界常有的一句話,就是:化腐朽為神奇。它是指通往成功的根雕藝術作品。根據根藝作品的展現手法,我們將我國的根雕藝術分作兩個類別,一個是自然型的根藝,另一個是雕刻型的根藝。自然型的根藝作品和雕刻型的根藝作品都具有自身獨特的藝術特點,在市場上的發展也很有前途。下面淺談下根雕藝術的自然型與根雕型兩種根藝。
一、根雕藝術的自然型根藝
自然型的根雕藝術是通過在保存根材的自然形態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創作的根藝作品,它具有非常鮮明的特點,就是來自大自然,并還原大自然。自然型根雕藝術在加工方面,通常情況不可以進行雕刻,甚至不可以進行油漆,根藝家們只能夠對根材進行裁剪式的處理或者打磨式的處理。關于裁剪,需要清楚把握根材的自然生長態勢,根藝家需要在遵循根材母體的自然延伸基礎上,進行裁剪,裁剪掉多余的枝蔓。如果根藝家在裁剪之后,發現所選根材的顏色有所差異,可以選擇采用煙熏、火烙、污泥或者化學腐蝕的辦法進行彌補措施,總之,不可以在根材上刷顏色,也不可以留下明顯的人工造作的任何痕跡。大部分自然型的根雕藝術作品都相對具有抽象的相關表現,正是由于根材較為抽象的表現造型,它給人的聯想的空間比較大,它能夠反映在人們的視覺里的一種不可言表的心態,它可以物化為人們現實生活中的一種難見的夢境。
我國傳統的根藝在取材用材方面非常的講究,一般樹根都是選取比較堅硬和蒼老的根材,由于根材具有硬度,所以它才具有光潔度,才能夠耐受時光對其的侵蝕,在雕琢處也會因為根材具有硬度而產生一種古樸美感,而且它的自然皺紋不會受到損傷,整體顯得深沉而耐看。我國著名的根雕藝術家李蒂認為,任何一個成功的根雕藝術作品都應該具備有5個條件,第一,選取的材料要奇特;第二,根藝家利用巧妙;第三,根藝家的構思足夠深刻;第四,對根材的制作較為精細;第五,經過造作后的造型完美。五個條件中,關于根藝家的構思和創意是非常重要的,根藝家的構思深淺往往決定了根藝作品的成功與失敗,根藝家構思深刻的根藝作品會給人們在情感上的鼓勵以及在思想上的啟迪。要想達到這種境界,根藝家要具備高超的根藝制作技術,還需要具有藝術方面的修養以及生活常識,這樣才能夠使根材的天然之美和人們的主觀之美緊密結合在一起。根藝家李蒂先生在對多余的枝蔓雕鑿方面以及人工造作的拼湊方面,他十分反對,他認為這些弄巧成拙的伎倆,是對根材天然之美的破壞,是對大自然的資源的嚴重浪費。
關于自然型的雕刻根藝,根藝家們需要具有一雙慧眼,能夠識別朽木,需要有一雙巧手,能夠對根材造作有奇思妙想造型的技藝,做到這樣,才能夠造作出比較優秀的根藝作品。有些經驗豐富的根藝家們,他們比較擅長利用樹木枯根扭曲多變的枝干,以及根材富有韻味的根材肌理進行造作各種各樣的根藝作品,他們擅長利用枯枝殘根進行構思自己的雕刻藝術世界。根藝家梁天鋒先生,他造作的根藝作品---神龍獸,在根材的選用上采用的是較為名貴的霸王根,霸王根的根材盤根錯節,在往返中穿插,就像是一頭神龍獸正在歡舞騰躍,就好像是在行云布雨,給人們帶來吉祥和如意。梁天鋒先生其它的根藝作品,比如他的騰躍和婀娜多姿根藝作品,又例如他的天獸吞月與人生如意等根藝作品,在根藝作品的造型上構思巧妙,給人們一種情感哲理性的思考,把樹根雕刻藝術的造作推向更高的一個境界和檔次。
二、雕刻型的根雕藝術
雕刻型的根雕藝術是指給根材進行局部的雕刻,對其局部進行雕刻加工,彌補自然界的不足之處,使得根材經過藝術的雕刻加工得到升華,變得更加完美。雕刻型的根藝反映了我國傳統的哲學理念----天人合一,使得天工的天然之美和人工的雕刻之美實現和諧統一,天趣以及人意實現有機的融合。
根雕藝術作品的加工不在于根藝家雕多少,它在于是否雕得適當,是否雕得巧妙。根雕落腳點需要彰顯根材的自然美感,不可進行過分的雕刻使得其自然的質地改變,一般情況下,掌握的限度為三分為人工,七分靠天成。另外,特殊情況也需要特殊地對待,主要把握怎樣在根材上進行雕工,使得根藝作品在雕刻和不雕刻之間實現真正的氣脈貫通,實現人天同構的效果。雕和不雕的關系是對立而統一的,根藝家需要處理好。
我國美術院的教授楊成寅先生有個經典的形容,他提到,在一個有發展前景的奇特根材上雕刻人物,就好像針灸中醫使用扎針為病患按穴位進行扎針治病,針扎的精準,就能做到一針命中穴位,全身皆麻,針到病除的效果。中國的地域遼闊,樹根的資源也十分豐富,在荒山野嶺旁,江畔溪邊,沙漠高原上,以及鄉村路旁,造就了我國千姿百態的各種根材,為根藝家們貢獻了無盡的根藝用材。其中,選用柏樹根進行造作的根藝作品最多,古柏的品格堅貞,質地較堅凝,萬古長青,是萬年長壽的木材。在我國的《本草綱目》中將柏樹作為百木之長,它的結構較為細密,而且堅韌耐用,尤其是柏樹崢嶸有序的木材造型與其組合成束的木材肌理以及其淡雅純美的木材色澤,得到廣大根藝家們的喜愛。
根據當前根材雕刻藝術品的造作形勢,主體的根藝作品為人物,表現比較多的是傳統題材相關的人物作品,這是由于傳統的題材頗受人們的喜愛,符合市場的需求。例如,古柏根雕作品----成長中的彌勒根藝作品、觀音倚石根藝作品、劉海戲蟾根藝作品以及洛神根藝作品等,這些是梁天鋒先生的主要代表作。他合理地運用了古柏曲直有序的木材肌理,讓藝術品的衣紋更加流暢生動,進而轉化為人物的某種形態。人物臉部的神態是人物生動的靈魂,他將雕刻功夫應用到人物臉部的刻畫上,比如:彌勒和善的笑容,劉海認真專注的神情,洛神美麗端莊的神態,都在梁天鋒的巧手下再現,將腐朽化為神奇的存在。
總而言之,自然型的根雕藝術與雕刻型的根雕藝術各有千秋,都有所講究。相對來說,雕刻型的根雕藝術作品更受廣大消費群體的歡迎,市場的需求量愈來愈大,尤其是根雕藝術品位高的藝術作品,得到收藏家們的關注和青睞,它的價格正在不斷地升值,使得根雕藝術的半壁江山變得熱鬧紅火。
【參考文獻】
[1]胡西林;青山夕照 劫后余生——介紹《黃賓虹先生山水寫生冊》[J];收藏界;2005年11期.
[2]孫魯楊;于細微處見精神——淺談黃賓虹先生筆下所流露出的中國畫精神[J];美術大觀;2012年02期.
[3]查永玲;黃賓虹與中外學術交流——介紹美國德里斯珂教授給黃賓虹先生的信[J];新美術;199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