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為進一步推動電解鋁產能置換工作,工信部在發布《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的通知》(工信部產業〔2015〕127號)的基礎上,發布了關于企業集團內部電解鋁產能跨省置換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中提出,對企業集團內部電解鋁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工作程序進行簡化,企業集團內部企業間電解鋁產能置換由企業集團自主決策、主動接受監督。
《通知》指出,企業自主決策、主動接受監督必須確保產能退出企業產能指標真實準確、無重復利用和法律債務糾紛,產能退出和職工安置到位。在此基礎上,企業集團向轉出地省級人民政府提交產能轉出報告,包括轉出產能指標相關信息、產能退出、職工安置和債務處置等責任落實情況。與此同時,在產能指標轉入地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網站對轉入產能指標相關信息、產能退出、職工安置和債務處置等責任落實情況予以聲明。產能指標轉入省(區、市)須對企業集團產能置換方案、產能轉入指標真實有效性進行核實,將審核意見一并在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網站進行公示。公示期間,如有對企業聲明存在質疑,產能轉入地省級人民政府須予以核查并作出答復,確保無異議后,方可公告。如未按此程序履行相關手續,該產能置換視為無效。
近日,工信部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全面推行綠色制造,提升環保裝備制造業水平,促進環保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實現有效供給。

《意見》指出,到2020年,行業創新能力明顯提升,關鍵核心技術取得新突破,創新驅動的行業發展體系基本建成;先進環保技術裝備的有效供給能力顯著提高,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主要技術裝備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在每個重點領域支持一批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規范企業,培育十家百億規模龍頭企業,打造千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形成若干個帶動效應強、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環保裝備制造業產值達到10000億元。
《意見》還提出多項主要任務,包括強化技術研發協同化創新發展、推進生產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推動產品多元化品牌化提升發展、引導行業差異化集聚化融合發展、鼓勵企業國際化開放發展。其中推進生產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具體措施包括,探索推進非標產品模塊化設計、標準化制造,推廣物聯網、機器人、自動化裝備和信息化管理軟件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提高環保裝備制造業智能制造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實現生產過程精益化管理。加大綠色設計、綠色工藝、綠色供應鏈在環保裝備制造領域的應用,開展生產過程中能效、水效和污染物排放對標達標,創建綠色示范工廠,提高行業綠色制造的整體水平。
近日,工信部、國家開發銀行發出《關于開發性金融支持特色產業精準扶貧項目試點和推進礦物功能材料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聯合開展特色產業精準扶貧項目試點(以下簡稱“扶貧項目試點”)和礦物功能材料產業示范基地建設(以下簡稱“產業示范基地”),強化政策制度優勢和開發性金融功能作用,利用集中連片特困區、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優勢非金屬礦資源,發展礦物功能材料等特色產業,增強造血機能,補齊發展短板,改善民生福祉,助力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如期實現脫貧目標。
《通知》提出,因地制宜依托特色優勢非金屬礦產資源,遴選實施20~30個基于非金屬礦產深加工的扶貧項目試點,集中開發推廣和示范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增加適銷礦物材料品種,提高產品品質,打造特色品牌。以節能環保、土壤治理、生態修復、現代農業、綠色建筑等需求為牽引,保護性開發重要非金屬礦資源,發展礦物功能材料及石材雕刻等產品,推廣應用非金屬礦深加工的新技術新裝備,發展綜合利用和近零尾礦排放成套技術,實現特色非金屬礦產高效利用;鼓勵開發推廣高效節水節能等清潔生產技術裝備,高效適用的礦山治理和修復技術,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高技術服務業。“十三五”期間,打造20個左右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產業示范基地,并借助基地平臺進一步吸引骨干企業赴貧困地區投資建設興業。
《通知》還提出了扶貧項目試點和產業示范基地的申報條件、申報程序以及金融支持、配套政策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