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皇中學 田緣
在春天讀書,是“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從煙雨朦朧的小巷里走過,靜享春的清新,驀然回首,卻又發現一樹紅杏點燃春的熱情;在夏天讀書,是“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在綠樹白花間徜徉,在一片樹蔭下沉沉睡去;在秋天讀書,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登高望遠,愁緒萬千,慨嘆人生與家國的命運,更立志做出自己的貢獻;在冬天讀書,是“江涵秋影梅花瘦,四無塵,夜窗如晝”,頑皮的孩童們雪球扔進我的窗里,我不慌不忙輕輕地接住,再緩慢地拋出窗外,化作一幅墨色山水圖。
喜歡這樣一句話:“宋詞的多面性就像生命的本身,絢爛與孤獨,喜悅與感傷,各具其美,記得花間晚照,記得金戈鐵馬,豁然面對得失起落,好好珍惜自己。”
最好的青春里怎么能夠沒有詩呢?怎么可以沒有詩呢?我依然記得在寒冷的冬天與親戚朋友圍爐夜話的場景:窗外是洋洋大雪我們坐在暖爐旁子旁,桌上擺了幾碟可口的吃食,生命里的喜悅與哀愁自然而然化作詩句,歡聲笑語溫暖了房間,全都是真情流露,至今仍然覺得無限風雅。陸陸續續看過幾次《紅樓夢》,最喜歡眾姐妹踏雪尋梅的場景,讓我感到無法言說的溫暖和親近,也讓我更加堅信“詩酒趁年華”。
西湖勝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不是一句蒼白的漂亮,熱鬧節日里的“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是人們內心深處的喜悅,不是喝酒后的吹牛皮;“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备皇遣幻魉缘碾y受想哭。“不學詩,無以言”。
為什么有人在生活中不愿意念詩呢?為什么念詩變成了一種難堪而不情愿的事情呢?只會說蒼白的無力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情,這樣赤裸裸的句子不是應該更感到難堪嗎?
小編叨叨叨:時而寫詩,時而寫文的田姑娘,到底讀過多少書才可以像你一樣如此才華橫溢,動輒寫出一堆詩句。最后的發問提升了整首詩的力量,詩變得不再柔弱。愿你我皆可發現生活中的美好,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