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孟南 何承波 迢迢
一心求考零分
我出生在安徽農村,幼年里,一次嚴重的腦膜炎差點要了我的命,家里砸鍋賣鐵,才把我救回來。父母擔心那次大病影響我的智力。事實上,我的智力的確一般般。
年少時我老實聽話,順從父母和老師,學習、生活,循規蹈矩。信奉題海戰術,反復刷題,成績也慢慢好起來,還考上了市里的重點高中。上大學,找個好工作,我以為這是我全部努力的意義。
直到某一天,我的生命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裂變。
事情發生在高一,為了參加作文競賽,我時常去書店看課外書,找素材——以前我還很少看課外書。無意間,一本叫做《通稿2003》的書很快吸引了我。作者韓寒在書里寫道,現在的教育問題是沒有人會一絲不掛去洗澡,太多人正穿著棉襖洗。
我沒有讀過韓寒,但這本小冊子啟蒙了我。我模糊地意識到,原來自己被困在牢籠里,只會去順從它。我變得有些憤怒,感覺太老實巴交了,十多年來就這么被騙了。
許多名人批判教育,但他們止步于批判。光說不練假把式,我想,不如我搞個方案出來吧。從高二開始,我構想出一套培養學生興趣愛好,根據興趣愛好選擇學科和考核的方案。取自古語 “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叫它“三人行教育”理念。一年多時間,“三人行”的科目設置,學習方式,以及怎樣考核,已經有個完整的框架了。
我的成績開始下滑,雖然考個二本也不成問題,但我一點也不在乎。
我在網上宣講自己的理念,但看不到任何效果。我知道人微言輕,作為普通人,很難發出自己的聲音,除非你是名人。我想我必須行動起來,先出名,再發聲。
一次課間休息,我翻看《中學生》雜志,看到了2006年蔣多多的高考0分事跡。蔣多多來自河南南陽,是個農村女孩,因為對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不滿,故意求考0分,她用了一些違規手法答題,在每一份答題卡上寫下了對體制的批判,并留下一些名言,比如:“星星只有在自由的天空才能發光,到了地上就成了冰冷的隕石。”
有人稱她白卷英雄,有人批判她炒作,總之,她一躍成為2006年的新聞人物。這讓我豁然開朗了。
秘密零分計劃
鴨蛋計劃秘密醞釀了兩年,我迎來了高考。
高考第一場,我的心里很靜,不激動,也不緊張。但坐在角落里,我不敢明目張膽,生怕被監考老師當場發現違規,開始不得不正常答題。到了文言文翻譯部分,我終于把“徐孟南”三個字,夾雜一些“#”號,寫在答題卡的密封線外,接著又寫上我的博客、個人網站,以及學校名稱。
終于到了作文部分,我先為地震和雪災祈福,然后開始隆重地介紹了我的“三人行教育”理念。交卷時,監考老師每收一份答題卡,就看一眼背面。他的動作嚇得我差點哆嗦。
好在,他走到我的眼前時,只是半翻一下,看了一眼座位號和考號,就把試卷和答題卡收走了。我虛驚一場,算是躲過一劫。
中午考完,我很高興,同學們還以為我會考高分,其實沒人知道,我高興終于快考到零分了。
第二天早上理綜考試,為了掩人耳目,我在教育理念的論述中胡亂畫了一些符號和公式。我更加得心應手了,中途還在考場上睡了一會兒。
四場考試,結束得比想象中要快。英語試卷交上去,我趕緊跑去網吧。把我的“高考答案”和這條“零分考試之路”,寫下來,對外公布。零分計劃之前保密了很久,現在我希望更多人知道,面對高考,我給出了怎樣的答案。
高考結束后的十幾天里,整天跟父母待在家里,我越來越恐懼:班主任隨時會打來電話,還有父母即將得知我0分后的反應,這些我無法面對。我一個人悄悄逃去了縣城。
在網吧里打開博客,我收到一張紙條,有個人對我說:“兄弟,我也是高考零分生,貴州的。我們要和2007年的零分生陳圣章一起把零分的事鬧大。”
但成績公布后,我們幾個人并沒有抱得鴨蛋。我對100多分的結果很惱火,也很失落。沒有零分,我們的計劃全亂了。
“零分生”的動機
“前輩”蔣多多在2006年率風氣之先,考到了零分。但后來,她失望了:“媒體只關注我,而不關注教育改革。”直到后來,面對媒體,她承認自己零分行為的“錯誤”。
2007年后,已經沒有蔣多多的消息了。2011年,多多加我QQ,我才知道她在杭州某技校學電子方面的技術,她說:“說真的,我也有點后悔。現在的生活還可以,就是有點辛苦。”
陳圣章是2007年的零分生。他是湖南瀏陽人,原本是體育特長生,對應試教育很反感,加上高考前三個月右腿受傷了,他決定把討厭的四門課,全部投入零分計劃。聽說,他在答題卡上表達了對現行教育和就讀學校的不滿,會寫的題也故意寫錯。結果他如愿了,四門課全考了零分。
高考后,陳圣章想挑戰作家蔣方舟和考霸張非,試圖對比社會大學和清華精英,但寄到清華的信一直沒有回響。他一直在創業,生意做得很多,雖然總是失敗,不過他愛折騰,有勇有謀。直到今天,他也不后悔當年的選擇。
2008年,跟我一起考零分的,還有吉劍、張強。吉劍來自云南昭通,在答題卡上,他文不對題地寫了自己研究出來的數學論文,還有對高考的看法,希望引起教育部門或相關學校的關注。
張強是貴州人,文采不錯,2007年他考了441分,雖然復讀了,但他卻產生了改變教育的看法。他原本打算寫一篇滿分作文來引起關注,但琢磨半天,發現所有滿分作文都是套路。只好改了主意,寫一篇零分作文。
在考場上,張強寫下一篇《作文與嫖妓》,寫得滿手冷汗。他自認為這是一篇妥妥的零分作文,但最終閱卷老師塞給他12分,加上少數民族加分,最終的高考總成績是32分。雖然分數低,但張強是我們幾個中唯一上了大學的。因為文采出眾,他被江西一所翻譯專修學校錄取,后來又轉到南昌某科技學院學新聞。
當然,“零分生”群體的動機也并非那么純粹,2010年,一位故意考零分的人,公開宣稱自己為了吸引投資,用零分來炒作。
反思:千萬不要學我
我聽從父親安排,去了電纜廠上班。閑暇之余,我用高二學的網站知識建了個零分聲網站,用手機寫下零分生們的故事。
我希望它影響更廣一點,但又不希望害了別人。我不得不反思“零分行為”的負面效應。當年的零分行為是個錯誤,它沒有給我的“三人行”教育帶來推廣作用。可能再多的媒體曝光也起不了什么作用,畢竟人微言輕。
我制作了條幅、宣傳單、宣傳視頻,并把我編寫的《高考0分聲》印刷成書。條幅上,我寫著:高考零分傳達教育改革的聲音,高考零分注定是錯誤是傷害。最下面橫書:請勿效仿我們。
我還把當年蔣多多、張強等人的警語印在傳單上。對于我自己,我是這樣寫的:2008高考零分徐孟南:選擇了就選擇了,錯了就錯了,重要的是我們成長了!
我背著背箱,先后去了南京、合肥,好在媒體報道不少,網上也流傳開了。零分行動持續了五年,我終于可以讓它翻篇了。
我草率結了個婚,轉身回歸家庭生活,不再理會有關高考的紛擾。
2015年,婚姻在瑣碎中走到了盡頭,我跟妻子離婚,一個孩子由我帶,一個孩子跟媽媽在外婆家。我妻子找到了真愛,我也獲得了自由。
也許是從婚姻中解脫的緣故,我終于看開了。回顧那五年,算是非常豐富的人生經歷了,這比什么都寶貴,它改變了我的性格,改變了我看待事物的思考方式。作為當事人,熬過那么長不被理解的日子,我學會了如何理解不同人的不同立場。也有愧疚,最對不起的人,就是我的父母。
那時,重回考場的心思越來越強烈。但找不到高中畢業證,又沒有膽量厚著臉皮回7年前的學校辦證明,這個計劃又擱淺了兩年,直到2018年。
3月,我參加了安徽省普通高校分類招生考試。
十年沒摸過課本,只復習了兩個月,但我考了262分(滿分300分)。報名的三所學校全部通過,我選擇一所人文氣息還算不錯的院校。我的計劃很純粹,只想好好體驗一下校園生活,多在圖書館里待一待,讀幾本書,無關學歷,也無關職業。
六月份,又一年高考進行時,我提前收到了千萬人夢寐以求的紅色信封——一份大學錄取通知書。
十年兜兜轉轉,我終于在今年9月份回到大學了。
十年前,跟我一樣故意交白卷、考零分的考生們,今天,有的依然憤怒,有的泯然眾人。無一例外,所有人不愿再面對媒體,他們有了各自的生活,徹底告別了過去。
只有我,回到了原點。
小編叨叨叨:曾在雜志上提到過徐孟南重返高考的新聞,十年,他從異數“英雄”變成了眾人眼中的“普通人”,時光兜兜轉轉,一切重新回到起點,那個渴望改變什么的少年,終于在嘗盡了生活的波折之后意識到了自己年少沖動犯下的錯誤。十年抑或一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對或錯,后悔或無悔,人生之路沒有教科書,沒有標準答案,重要的是你能承受那些選擇造成的結果。
—林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