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念爽
【摘要】隨著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制約了農村現代化進程發展,環境整治工作勢在必行。本文分析了農村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化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農村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化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化;問題和對策
一、農村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化存在的問題
(一)村民的環保意識薄弱
在長期的生活習慣的影響下,也因為知識水平的局限性,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相對比較薄弱。雖然很多鄉鎮也修建了垃圾池,實施了一些舉措,但是為了圖方便,污水隨意倒入水塘溝渠、生活垃圾胡亂堆放在田邊街道、人畜混居的現象時有發生,人們也缺乏垃圾分類處理的意識,造成了農村聚居地環境衛生臟、亂、差。而且由于鄉鎮對于環境保護的宣傳工作沒有全面地普及,村民沒有清楚了解環境整治工作的內容和整治目標,不能夠從思想上認知環境保護和整治環境的重要性,因此達不到從源頭上控制垃圾產出量,對垃圾的處理成效不佳。
(二)缺乏對環境整治有效的監督管理
一些鄉鎮企業以犧牲環境來追求經濟效益,廢氣、廢水、固體廢物、有毒化學物品沒有經過處理直接排放,對于街道上的噪聲、機動車尾氣等的也沒有采取防治措施。大多數村鎮對環境整治工作不重視,沒有設立專門的環境監管機構,由于沒有環境整治專業的環境整治人員,缺乏切合實際的制度,也有很多制度、措施依然停留在文件形式上沒有真正實施,沒有有效的手段能夠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也缺少環境監管人配合管理,使得環境污染事件得不到處理。鄉鎮部門檢測了空氣質量、企業排污、土壤、水質等指標測試之后測試結果并沒有向村民公開,導致他們不能了解環境污染的真實情況以及造成的嚴重后果。
(三)環境整治資金投入不足
環境整治工作需要長久的進行,而非一朝一夕之間就能夠完成的,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對于農村環境的整治投入了一定的經費但依然不夠。鄉鎮部門對于公共服務資金投入比例不均衡,對環境整治工作還不夠重視,環保整治工作依然處于滯后階段,環境保護設施建設還不夠完善,環境整治技術人員數量不多,基層環保隊伍的建設也難以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理過程中造成二次污染。
二、農村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化的對策
(一)加強宣傳教育工作
保護農村環境的主體是廣大群眾,環境整治長效機制的建立需要群眾的參與。政府部門應當運用廣播、電視、報紙、宣傳欄、面對面講解等形式向農民、基層干部、學生宣傳農村環境整治長效化的意義,普及農村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等知識,做好群眾的思想教育工作,鄉鎮地區的空氣質量、企業排污、土壤、水質等指標的測試結果公開透明地向村民公布,讓群眾認知了解,提升他們的環保意識,激發廣大群眾對農村環境長效整治的積極性,讓他們樹立環境保護的責任感,使得環境整治工作更好更快進行。
(二)完善環境整治制度建設
農村環境整治工作涉及的方面多、范圍廣,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污染問題也越發嚴重。鄉鎮地區應當加強環境整治體系的建設與管理,建立專門的環境整治機構,加強對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能培訓,優化農村環境整治隊伍,將環境整治工作添加進政府的考核內容中,讓各組織部門協調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加強村鎮之間的交流合作。僅僅依靠政府部門的力量是不夠的,還要結合農村實際情況不斷完善環境整治制度,對垃圾堆放、污水排放和禽畜污染等制定明確的政策和條例,讓群眾參與到環境整治工作中,讓村民之間相互監督,向政府反饋環境整治的意見,發揮監督作用,加強農村環境建設工作。
(三)建立多元化的農村環境整治資金的投入機制
國家應當加大對農村環境整治資金的投入,地方政府提高環境整治資金投入比例。除此之外還要創新籌資的方式,不斷擴大融資渠道,配備先進的監測設備,可以出臺惠及民生的政策吸引社會、企業、農民資金的投入,將環境整治作為民生工程的重要內容。例如政府部門可以提供生活垃圾統一處理的崗位,挨家挨戶地收集、分類運送到垃圾填埋場進行處理;建設牲畜養殖基地,對畜禽的糞便+濕分離處理實行無害化處理;引導農民發展綠色有機農業,嚴格控制農藥、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量,盡可能地減少污染,采用集約型生產模式建設綠色有機食品加工基地;將森林種植、道路建設、新能源開發等工作承包給企業、集體,因地制宜保護、整治環境,實現農村垃圾、污水的有效處理,提高當地居民的收入,促進環境與經濟效益穩步發展。
(四)加強農村環境整治的監管
為了農村環境整治有長效持久的發展,需要不斷健全農村環境監測管理機制,加強環境整治監管。環境整治管理部門首先要對農村環境情況與問題有一定的了解,以靈活的方式隨機檢測鄉鎮土壤環境、飲用水水質、垃圾污染、空氣質量和企業污染等情況。建立環境整治獎罰措施,鼓勵當地民眾對不進行垃圾分類處理、秸稈焚燒、亂砍濫伐、企業亂排污水廢渣等行為進行舉報,鼓勵當地民眾反映當地的情況和意見建議,杜絕應付檢查現象的發生。環境保護部門要及時處理違法違規行為,公平公正地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對于那些對環境資源造成損害的行為要落實到集體和個人,讓環境整治真正發揮實效。
農村環境整治工作還需要經過長期地探索創新,不斷鞏固和完善環境整治長效機制,讓農村環境的整治能夠可持續發展,帶來經濟效益的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