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說,這是一本有時看不懂卻完全放不下的書;有人說,它是一部對“學而時嘻之”博文的精選;有人說,讀這本書絕不像讀某些讀物來得暢快;有人說,與同人于野一起尋找話題,堪稱世界上最有趣的事情之一……
當文人情懷泛濫之后,有些事是需要用理性去認知的,盡管科學研究并不總是真理,卻可以很好地完善人們的認知體系。準確來說,這本書是用來拋磚引玉的,無關文理之爭。
該書作者萬維鋼是位喜歡讀書和思考的物理學家、書評高手。博客“學而時嘻之”是一個“具有高思維密集度的東西”,作者賦予了它嚴謹的科普新知的態度。博文的更新頻度很低,有時候甚至幾個月都不會有一篇新文章,但只要發出則必然反響巨大。斷斷續續,積累多年,很多人竊喜終于等來了《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的思維理解世界》的出版。
對于萬維鋼多年的追隨者來說,它是一部具有啟蒙意義的好書。前言新知,醍醐灌頂,思維力大漲,嚴謹而不失通俗。不可否認的是,以“理性思維審視世界”的思維方法是時下社會需要的,而將最能碰撞出新成果的多學科研究方法糅合運用、跨界融合亦是難能可貴。劉未鵬曾就此書發表過一番言論,總結概括后無外乎一句話:世界上有一類書是屬于只看作者名就知道是好的。而張明揚說:“這幾年,我一直心甘情愿地被一個理工男‘洗腦’,他就是萬維鋼。”
“用理工科的思維理解世界”基本上就可以概括該書的總體格調。全書以理性思維取勝,作者糅合了大量的前沿新知,得出了自己的批判性認識。它反不靠譜的常識性思維慣性,是反常識的;它反聽著無害但喝起來有毒的心靈雞湯,是反成功學的;它要用“科研的格調”來理解和認識世界,需要讀者擁有靠譜的判斷力。
作者常用有趣的實驗、數據來解讀感性的事物,其理工科思維涉及行為經濟學、認知心理學、社會學、統計學、物理等許多學科,以前沿的科學視角解讀生活,為人們提供了認知的新方法。讀完本書相當于精讀了十幾本經過篩選、再創作及通俗化處理的巨著,不僅有趣還十分有營養。
由于是集結的文章,從表面上看,這本書的內容會稍顯分散,但每一章節的內核都是用理性的思維理解世界,且憑借作者嚴謹的態度,其行文總是頗具有說服力。或許你可以不同意這本書中的某些觀點,但絕不能忽視作者所采用的,基于科學理性的思考方式。
在讀書的過程中,鑒于每一章節包含的信息量龐大,你很難一口氣將它讀完,精讀、啃讀必定會不可或缺的。漸漸地,跟著作者的思維久了,你會恍然發現你也能夠反駁作者的觀點了。比如,作者采用的一些論點的論據是征引統計數據,乍一看你會完全被它們說服,但當你繼續看完這本書,就會發現,作者會提醒你統計數據只能做到相對靠譜,而無法做到物理學意義上的精確。因為統計的數據對象有時候和事件的真正原因毫無關聯,就如同你不能非得用數據,統計出“送子鸛”和“生育率”有關聯一樣。結論會有,但結論和原因關聯與否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重讀這本書將會有另一種感覺:挑刺地閱讀,“別想說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