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在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舉辦三屆二次常務理事會。會議透露,農業農村部將按照“循序漸進、分步實施、多措并舉”的原則,力爭5年內淘汰高毒農藥,并將對登記超過15年的老舊農藥開展再評價,同時繼續推進小宗作物用藥登記和農藥殘留限量標準體系建設。
據介紹,近年來,特別是新修訂的《農藥管理條例》實施后,農業農村部強化農藥登記的引導作用,提高登記門檻、鼓勵創新,推進生物農藥登記和特色小宗作物用藥登記,新登記產品中環境友好型農藥比例不斷增大,鐵皮石斛、人參、冬棗、枸杞、荔枝、楊梅等特色小宗作物用藥登記增加。
(王騰飛)
7月30日,財政部、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共同印發《關于將三大糧食作物制種納入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險費補貼目錄有關事項的通知》,支持種業發展。財政部稱,下一步,將繼續積極支持農業保險發展,完善農業保險制度,推動農業保險“擴面、提標、增品”,逐步構建市場化的農業生產風險分散機制。
財政部金融司稱,雖然我國制種保險投保規模不斷擴大,但總體參保率仍然較低、賠付率較高,在防范種業生產中的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發揮。
(據中國新聞網)
日前,從天津市農業主管部門獲悉:《天津小站稻振興規劃方案》已初步編制完成,《方案》以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為目的,立足京津冀、輻射全國、面向世界,全面提升小站稻品質和品牌競爭力。到2022年,小站稻面積將達到100萬畝,年產優質小站稻65萬噸,將小站稻打造成“中國名牌”大米。
《方案》主要內容包括:小站稻地方標準構建、品種研發升級、建設大數據中心、集成小站稻綠色高效栽培技術、積極開展小站稻高端品牌打造行動、推進小站稻種植加工和旅游相結合等。
(據天津日報)
從隆昌市農林局獲悉,隆昌市優質水稻新品種——宜香優2115百畝示范片、內6優107百畝示范片和內香系列優質水稻品種萬畝示范片水稻通過省級驗收。
據了解,隆昌市在近日的省級驗收中,在示范區內選擇有代表性的上等、中等和下等中稻示范田塊進行了實測實收,并按13.5%的標準含水量折合畝產,其中云頂鎮方田村5組、9組宜香優2115百畝示范片驗收田塊最高畝產783.5公斤,百畝示范片平均畝產759.3公斤;云頂鎮圣水村6組、8組內6優107百畝示范片驗收田塊最高畝產831.5公斤,百畝示范片平均畝產789.5公斤;內香系列優質水稻品種萬畝示范片中稻平均畝產624.87公斤。
(內江新聞網)
日前,杭州種業集團聯合中國水稻研究所在江西省余干縣召開了早稻新品種“中組143”現場觀摩會。“中組143”是中國水稻研究所實施的國家七大農作物育種專項項目之——《高產高效早秈稻新品種培育》項目最新成果,2018年通過浙江省審定,由杭州種業集團有限公司獨占全國生產經營許可。
據了解,該品種系早中熟常規早秈稻品種,2017年浙江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0.6公斤,比對照“中早39”增產3.4%;全生育期比對照“中早39”短0.9天;具有田間生長整齊一致、株高適中、莖稈堅韌、穗大粒多、結實率高、后期青稈黃熟轉色好、豐產性好等特點。
(據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