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來越多人憂慮18億畝耕地紅線難保、田地無人耕種、國家糧食安全受到影響的時候,代表著農業農村先進生產力的新型職業農民的出現,使得這一切都在瞬間有了答案。這個日益壯大的新群體,有技術、懂經營,正在成為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力量。現狀固然美好,但不得不說的是,在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道路上,我們還面臨著一系列問題,這些都是當前我們需要迫切解決的。
政府重視是前提。我國的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起步較晚,當職業農民體系在發達國家業已成熟的時候,我國的大部分人對其還倍感新鮮。這就需要政府部門提高認識,從政策、立法、制度和落地等方面真正對其重視起來,逐步建立完善職業農民注冊、職稱認定、信息檔案登記等制度,以便于對其進行管理、培訓和支持。此外,還應完善新型職業農民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完善配套政策體系,在財政、稅收、金融、保險等方面給予扶持,提高新型職業農民的市場競爭能力。
教育培訓是基礎。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憑經驗種田、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民已經越來越難以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了,而如何使對土地飽含深情的這些農民成為具有較高技能和良好素質的職業農民呢?開展專業的教育培訓無疑是解決之道。這就不僅要求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能夠采取有力措施,積極組織開展新型職業農民的教育培訓工作,拓寬培育途徑、創新培育機制,不斷提高其生產經營能力,而且要注重對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探索創新教育方法,支持新型職業農民通過彈性學制參加中高等農業職業教育,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龍頭企業等主體承擔培訓職能。鼓勵農業園區、農業企業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實習實訓基地和創業孵化基地。真正做到“教育先行、培訓常在”。
完善立法是保障。雖然我國在一些法律條文中對職業農民的培育工作略有提及,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第55條規定“國家發展農業職業教育。國務院有關部門按照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統一規定,開展農業行業的職業分類、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管理農業行業的職業資格證書”,但缺乏真正意義上針對職業農民的法律規范。因此,相關部門要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為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保駕護航。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繁榮廣大農村事業,使我國的農業現代化更上一層樓,這是我們的夢想,更是我們的目標。“夢想無疆,路徑有形”,相信只要我們切實舉各方之力,真正將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工作落到實處, “三農”中國夢的實現必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