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2月2日上午9點,蕭軍《八月的鄉村》與《奔流》讀者見面會暨時代大講堂開講儀式在河南省文學院時代傳媒會議室開幕。
參與本次大講堂儀式的有中國蕭軍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蕭軍之子蕭鳴、中國蕭軍研究會秘書長王魯鋒、河南時代傳媒集團董事長、時代報告雜志社社長、總編輯張富領、河南省孝文化促進會會長、河南省焦裕祿精神文化研究會會長、原民政廳副廳長魯獻啟、《人民鐵道報》四川記者站站長傅洛煒、時代報告雜志社常務副總編鄭旺盛、河南省新時代書畫院執行院長王朝軍,以及《奔流》雜志的編輯、讀者等人。
時代大講堂開講儀式由時代報告雜志社常務副總編鄭旺盛主持。
蕭軍是20世紀30年代我國左翼文學流派東北作家群中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家,《八月的鄉村》是他的成名作。這本書是我國抗戰文學的先聲,對我國抗戰文學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魯迅先生曾為這本書寫下序言,他認為,《八月的鄉村》是一部“嚴肅、緊張”的作品。
而《奔流》雜志是魯迅先生于1928年創辦的,河南省文聯于1957年正式創刊,雖歷經沉浮,于2014年在文聯領導的關懷下復刊。期間,《奔流》為全國的文學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展示文學藝術成果、促進文學藝術創作與交流溝通的廣闊平臺,培養了一大批蜚聲文壇的優秀作家,維系著一代又一代文學愛好者揮之不去的文學情結和夢想。
河南時代傳媒集團董事長、時代報告雜志社社長、總編輯張富領在致辭中表示:2016年,是魯迅先生逝世80周年,而《八月的鄉村》與《奔流》雜志因為這位橫跨文學、出版、藝術界的“先生”再次有了淵源,這是河南文藝界的一件幸事。
作為時代大講堂的首期開講嘉賓,中國蕭軍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蕭軍之子蕭鳴為《奔流》讀者講述了父親蕭軍坎坷的人生道路和創作經歷,并介紹了中國蕭軍研究會的歷史流變。此外,他還對中國哲學史上的經典之作《道德經》進行了剖解:《道德經》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對中國人的道德觀和做人、做事的基本方法都產生了巨大作用。無論對中華民族性格的鑄成,還是對中國人的道德觀和做人、做事的基本方法也產生了巨大作用。
《中國鐵道報》四川記者站站長傅洛煒26歲開始研究老子,對《道德經》也進行了精辟的闡釋。
本次讀者見面會上,蕭鳴先生代表中國蕭軍研究會向時代傳媒集團贈送了《八月的鄉村》,河南新時代書畫院執行院長王朝軍將蕭軍《立秋有感》寫就書法作品贈與蕭鳴。
河南省孝文化促進會會長、原民政廳副廳長魯獻啟表示,時代大講堂深刻把握到了時代的脈搏,貫徹了習總書記文藝座談會的講話精神,傳承并發揚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粹。
時代傳媒集團董事長張富領說:“在剛剛過去的第十屆文代會上,習近平主席強調,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樣重要的歷史節點上,時代大講堂必將書寫出它所獨有的價值和意義。我們也當有信心,為筑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的文藝高峰獻出心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