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純
林則徐出身于貧寒的教師家庭,他的父母都是品德高尚的人。幼年時,其父林賓日教育他“不妄與一事,不妄取一錢”。林則徐26歲中進士后,在翰林院里當文官,36歲時離京出任杭州、嘉興、湖州的“道員”,即這三地的行政長官。但林則徐對于官場的種種陋習十分反感,干了一年后,以父親生病為由,辭官而去。林則徐回到杭州后父親已經病愈,但他對仕途冷漠,遲遲不向朝廷報到。他認為私欲是官場的病根,所以,后來他在自己官府公堂上掛起了一幅自寫的楹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边@副對聯內涵的哲理,直到今天仍有鮮明的價值。
林則徐擔任過鹽運使、按察使、布政使, 48歲任江蘇巡撫(省長),53歲升任湖廣總督,55歲任欽差大臣虎門銷煙。蒙冤流放新疆3年后又任陜西巡撫、云貴總督。無論什么官職,林則徐不僅個人清正廉潔,而且對他人的種種腐敗行為從不容忍,這種事例不勝枚舉。
1830年8月林則徐出任省級大員湖北布政使,掌管全省人事財政大權。林則徐每任新職,在赴任前常發出“傳牌”。所謂傳牌,就是事先向沿途各地發出一些必須執行的命令。這種“傳牌”不僅是獨善其身,也是告誡同僚和下屬,對于官場的種種陋習和腐敗,我林則徐絕不同污合流,你們也當潔身自愛,否則嚴懲不貸。
1838年的最后一天,林則徐在北京受命欽差大臣,他的任務是到廣州收繳大量鴉片的同時,堵塞鴉片走私進口的源頭。外有強敵,內有奸佞,林則徐深知此行如赴湯蹈火。林則徐日夜風塵仆仆,途中向廣東發出監控漢奸的密令, 于3月10到達廣州。此時,廣州的官民和洋人,無不關注欽差大臣到任后的第一行動。次日,林則徐在轅門發布“關防示稿”,此告示突出強調了兩個重點問題,一是正派的人因公事求見,我林則徐立刻接見,沒有什么官架子;但是那些溜須拍馬,居心叵測,妄圖打探動向的“游人術士”不要心存妄想,我林則徐根本不見爾等之輩。第二個重點是以廉政告白天下,林則徐本人及一切隨從人員在經濟上與當地完全脫鉤,“不收地方供應,使企圖行賄者、討好者沒有縫隙可鉆”。
林則徐到達廣州后,首先拿“十三行”中的頭目伍紹榮(又名伍浩官)問罪。此人因與英商勾結走私鴉片大發橫財,已成巨富。林則徐審訊此人時,他以為錢可通天,有錢無所不能,所以對林則徐說,“愿以家私報效”,就是行賄。林則徐怒斥道:“本大臣不要錢,要你的腦袋!”伍紹榮嚇得魂不附體,片刻不敢怠慢地向英商傳達了欽差大人限期繳煙和“具結”的命令。
林則徐抵達廣州后,在極其錯綜復雜的局面下,僅用了18天,就迫使英商的政治代表義律同意繳出全部鴉片,這固然與林則徐的智慧、氣魄和鄧廷楨等人的配合有關,而林則徐的清正廉潔,他的官風官德,卻是這一巨大勝利的道德基礎。
(轉自《學習時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