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念
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學習深入鉆研,才能有所收獲。前洞在山腳,又平又近,游玩的人多;后洞在山上,又深又冷,游玩的人少。但是奇特的景色卻存在于后洞中。學習上也是如此,如果想有更好的成績,就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克服更多的困難,進行更深入的思考,才能有所收獲。
2.樹立明確目標,堅定自己意志。奇特的景觀往往在險遠的地方,沒有足夠的“志”是很難欣賞到的。這里的“志”包含了兩個方面,即目標和意志力。當一個人有了明確的目標,才會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而努力。而在努力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阻礙,困難重重。如果沒有堅定的意志力作為精神支柱,就很容易半途而廢,功虧一簣。
3.提高各項能力,增加成功概率。“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這里的“力”包含了三個方面,即體力、智力和能力。想要實現目標,三者缺一不可。如果成功的過程是建造一座房屋,就必須用豐富的知識作為地基,充沛的體力作為支柱,以及將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作為技術。
4.利用各種條件,抓住合適機遇。材料中的“物”包含了兩個方面,即條件和機遇。條件指的是各種輔助,比如金錢、工具、人脈等。另外,機遇也很重要,當今社會,“酒香”也怕“巷子深”。
5. 只要奮力拼搏,可以青春無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進入后洞,只要盡力地往前走,即使最終還是無法走完,也沒有什么可后悔的。凡事只要去做,只要奮力拼搏,即使失敗了,也無須后悔。
……
《游褒禪山記》中說:“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志”便是我們制定的目標。有了目標,王安石才可能看到“非常之觀”;同樣,有了目標,我們才可能完成心中的“夢”。目標,是我們熱情的源泉,是我們前進的方向,是我們最終的夢想。
或許有時尋“夢”之旅的結局是“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但我們付出了體力,用盡了智力,隨之而來的即使不是美好的結果,那又有何妨?我們得到了能力的提升,獲得了自我的蛻變,于是我們“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
片段將“書”材直接引用,并加以闡述,巧妙地將“志”與“夢”之間的邏輯關系聯系起來,緊緊圍繞中心,將課文中與“志”有關的語句加以解讀,表達自己的觀點,很好地體現了作者的活學活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