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穎
材料的核心旨在討論什么是真正的善以及如何行善,對于材料呈現的三種不同場景,應該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要你幫”是一種道德綁架,“我行善”是一種無知的善良,“為你好”是以“善”的名義侵犯別人的人生。把握好這幾者,每則材料均可從正反兩面立意。
1. 不要以“善良”的名義去強迫別人,來達成自己的私欲。
2. 強調善良不是為了審判他人,而是為了約束自己。
3. 自以為是的善良,比無可救藥的惡更可怕。無知的善良里,都是藏著砒霜和毒藥的。
4. 我們要做善良的人,但不要做沒有腦子善良的人。
5. 不要以“善”之名,行著傷害之實。
6. 以“善”的名義越界干涉他人人生,實則是要求他人做出犧牲,來滿足自己的期望。
1. 上海交大教授竇令成說:“現在人和人之間的矛盾,主要是來源于有那么一撥人,慣于用圣人的標準衡量別人,用賤人的標準要求自己。”
2. 羅素說過:“若理性不存在,則善良無意義。”
3. 王小波說,低智、偏執、思想貧乏是最大的邪惡。現在的鍵盤俠似乎就是如此,將自己極端的思想,強加到別人身上。
4. 一位母親推著嬰兒車,帶著孩子散步,突然跑過來一個老人和一個七八歲的男孩,老人從嬰兒車里抱走孩子,媽媽立刻過來要抱回兒子。結果老人卻大喊“有人搶孩子”,說母親是人販子,而那個小男孩也跟著一起喊有人搶走他的弟弟。喊聲立刻引來了許多不明真相的人圍觀,路人紛紛指責母親的“惡行”,不管母親如何辯解,他們只相信老人和男孩,甚至有熱血青年要“替天行道”。最后有路人覺得不對,提出報警,老人和男孩在混亂中偷偷溜走了。
5. 某檔真人秀節目中,一位因家貧被親生父母送人的女孩,陪著剛相認的姐姐去參加節目,姐姐背著她和節目組私下安排,將其親生父母請到節目現場,要她現場認親,女孩選擇了拒絕。主持人當場發飆,指責女孩“心胸狹隘”,要她必須原諒父母。節目組沒有考慮女孩的隱私和感受,聽上去好像為了女孩好,為了女孩幸福,實際上是“道德綁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