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交:成交面積接近觸底,地價顯著抬升
9月CRIC監測的300城經營性土地成交1100幅,環比下降近6成;成交建面7856萬平方米,同環比分別下跌了47%和51%,降幅較大;成交總價3173億元,環比下降14%,環比跌幅略有擴大;土地價格升至4039元/平方米,刷新年內新高,環比大漲74%,主要還是受二線及三四線城市地價上漲推動,一線城市土拍限制以及成交結構兩方面因素共同導致地價環比下降11%。
土地平均溢價率31.8%,環比增加0.3個百分點,仍處于年內低位徘徊。一線城市溢價率10.55%,環比減少8個百分點,在各能級城市中降幅最大;二線和三線城市土地溢價率環比均有小幅上漲,二線城市本月平均溢價38.3%,三線城市平均溢價率34.73%。
二、分布:一線城市加大供應,三四線城市量跌價升
從本月整體市場成交建筑面積大幅下跌,從能級分布上來看,一線城市持續加大土地供應,成交面積反而有所上漲,三四線城市成交面積環比下跌最為嚴重;成交均價走勢與成交面積相反,一線城市成交增多,且成交結構調整,租賃用地成為土地市場的新潮,均價回落,但城市核心地塊的價格仍然較高,單價最高地塊創年內新高,二線和三四線城市土地相對收緊,成交均價有所回升。
分能級來看,一線城市成交建筑面積372萬平方米,同、環比分別上漲為240%和8%,雖然一線城市進入今年三季度以來土地持續放量,但也僅占總成交的5%,一線城市地塊仍屬于稀缺資源。
二線城市本月成交面積同環比分別下降11%和15%,成交建筑面積2808萬平方米,土地成交均價6402元/平方米,環比回升37%,相比去年同期幾乎持平,成交金額1797億元,環比下跌上漲16%,量跌價漲。
三四線城市本月成交建筑面積4677萬平方米,占總成交的60%,占比環比減少17個百分點,降幅較大,成交金額僅占總成交金額的26%,土地均價1791元/平方米,環比回升39%,地價上升顯著。
本月土地市場成交面積降幅較大,主要原因為二線和三四線城市成交量下滑,一線城市成交面積環比有所回升,主要為響應中央租賃試點城市的號召,大量成本較低的地塊入市,為限制未來房價、租金持續走高,廣州深圳持續無宅地出讓,房企主要通過舊城改造、一二級聯動的方式獲取項目;二線和三四線城市土地市場與一線城市走勢恰好相反,量跌價漲,但隨著更多的二線城市加入“限地價”的土拍調控隊伍,這些城市土地市場的降溫也將成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