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小宸

2018年8月20日的遼寧省大連市風雨交加,大連氣象臺主持人劉曉東在戶外費力地播報著天氣狀況。只見他右手用力握住話筒,左手試圖撐起雨傘,一次、兩次、三次……都失敗了,原本簡短的話語也被大風吹得支離破碎:“大家……可以看到……這把傘,已經……完全被風吹碎了……”這段播報很快引發了網友熱議,眼尖的網友還發現,這位主持人不僅被吹得“風中凌亂”,還曾在播報時被雷電劈中。如此敬業的“雷擊哥”,到底與氣象有著怎樣的不解之緣呢?
2008年,從吉林藝術學院播音主持專業畢業的劉曉東,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遼寧省大連氣象臺,成為一名正式的氣象主持人。初到氣象臺,劉曉東每天在演播室里對著綠色的背景墻前“指點風云”,偶爾出出外景,日子輕松而愜意。
做久了,劉曉東發現天氣預報只不過是一串串數字,很難吸引觀眾注意力。于是,他立志把天氣預報變得真實可感?!昂芏鄷r候,觀眾不知道四級風和九級風的區別,零下二十多度又是什么概念。這時候,氣象主播的主要任務,就是用最直觀的感受讓觀眾獲取需要的信息?!彼沁@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2015年,大連遇到了幾十年難遇的低溫天氣,海浪打上來,很快就被凍住,海邊圍欄上全是冰凌。劉曉東趕到海邊廣場做直播,說著說著,眉毛上結出了冰凌,鼻涕也不自覺往下流?;氐睫k公室看錄像時,劉曉東哭笑不得:“這次應該拍到我最丑的特寫了吧。唉,要走偶像路線的我,怎么就成了‘諧星?”
大氣運動是個十分復雜的過程,即使劉曉東這么努力,預報不準的事情還是時有發生。一次,劉曉東收到一封觀眾來信。他以為是表揚信,激動地拆開了,結果越讀越不對勁。信中,這位農民滿腔怒火,滿滿三頁紙上,全是對劉曉東的怨言:“都怪你天氣報得不準,讓我沒提前做準備,結果莊稼都被水淹了,白白損失了三千塊錢!”
讀完信后,劉曉東十分同情這位農民的不幸,同時,也萬分無奈,畢竟自己只是個氣象主播,也做不了老天的主。雖然這頓罵挨得有點冤,但劉曉東還是幽默地自嘲:“只能說,這‘天坑起自己人來,真是一點不含糊……”
投身氣象工作的人,總是避免不了遭遇非議,也總是必須沖在惡劣天氣的第一線。但是,屬于“氣象人”的快樂卻也是獨一無二的。對于劉曉東的父母來說,每天準時收看兒子的節目是兩人最開心的事情。一次,劉曉東回家后發現二老和往常一樣聚精會神地看自己的節目,等他們看完,他隨口問了一句:“明天的天氣如何?”母親一臉茫然:“啊?這個我沒注意呀,我滿腦子想的都是‘我兒子今天穿得挺好看!”頓時,一家人都笑了。
多年堅持做“接地氣”的天氣預報,劉曉東習慣了哪里天氣惡劣就往哪里走的工作方式:起風了,他將自己綁在電線桿上做直播;下雨后城市積水,不管水有多么冰冷刺骨,他總是毫不猶豫地往里跳;結冰后天氣寒冷,他穿著便裝就往外跑,結果臉上的汗水和流下的鼻涕都變成了冰柱……
2017年4月,陰雨連綿,劉曉東和攝影師先后觀察了一個多小時,確定不會有雷電,才正式開始工作,結果卻出人意料?!艾F在是上午九點鐘,戶外還在下雨,截止到目前……哎喲!”劉曉東才說了一句話,半空中就驚現一道雷,打得他猝不及防,手臂痛麻,不得不中斷錄制。慶幸的是,那天擊中他的是感應雷,不是直擊雷,不然后果不堪設想。
回家后,劉曉東將自己被雷擊中的片段截取了十秒鐘,發到“朋友圈”,短短一兩個小時,大連地區的微信朋友圈就被他成功“霸屏”了。在電視臺工作的朋友知道了這件事后,爭相來采訪,讓他講出事情的前因后果。劉曉東激動得眉飛色舞:“在那個瞬間,我看到攝像師和傘都被黃色的光包圍著,有點像電視劇里佛祖出現時,周身散發的光芒……”那以后,同行們都開始叫他“雷擊哥”,他自己也開玩笑說:“以后誰也別惹我,我可是歷劫飛升的‘上神了啊,哈哈?!?/p>
話雖如此,劉曉東還是有點后怕的。10月,同樣的下雨天,同樣的播報地點,面對同樣的攝影師,劉曉東還是沒說兩句話,就聽見天上傳來了奇怪的聲音。他幾乎沒有思考,趕緊跳到攝影師邊上:“強哥,你聽到沒?有雷聲!撤吧?”結果,攝影師氣定神閑地看了他一眼,云淡風輕地回了一句:“你是不是被嚇傻了?那是飛機聲!”劉曉東“呵呵”干笑兩聲,轉身回去繼續錄像了。
不久,劉曉東又因為在九級大風中播報走紅。這次接受采訪時,他淡定了很多:“習慣了,反正我們工作性質就是這樣。”當他得知自己被網友封為“史上最慘氣象主持人”時,卻幽默機智地回:“去年被雷擊,今年被風吹!沒錯,就是我。”
走紅后,劉曉東借助這幾段奇特的經歷和影響力,開始走進學校社區,進行專業的氣象科普和服務。面對老百姓和學生們好奇的目光,他總覺得自己責任重大。
翻看劉曉東的“朋友圈”,不難發現,這個有著穩定編制的年輕人,分明可以“靠臉吃飯”,卻一直都保持著努力向上的姿態:為了保證節目的播出效果,他風雨無阻,大熱天還跑到旱地里直播;為了能夠讓觀眾更好地了解氣象運動,他搭建起“新媒體”團隊……
2018年6月,全國氣象科普講解大賽在北京舉行。參賽前兩個月,為了上鏡好看、維護城市形象,本來就不胖的劉曉東決定再減重30 斤。可是,他不僅要在減重其間正常開展工作,還要背誦一萬一千字的科普講解內容和 98 頁科技問答題。所以,他不能通過節食減重,不然精力會跟不上,無法專心備賽。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從下決心減重的那天開始,劉曉東在早上吃得最飽,從而保證全天的營養供應;中午吃菜在七分飽左右,盡量不吃主食;下午堅持兩個小時左右的網球運動,晚上則只喝一些營養粉。那時候,劉曉東的朋友都吐槽他:“晚上給他發信息總是不回。等他比賽結束后,我們才知道他為了節省氣力,養足精神,每天都很早休息。”
總決賽上,劉曉東憑借過硬的知識積累捧得一等獎,并榮獲“全國十佳科普使者”稱號。比賽剛完,他又趕著參加下一場“誰是金牌主播”賽事。看他風塵仆仆,有記者不解地問:“你平時挺隨意的,怎么對拿獎這么執著啊?”劉曉東笑笑說:“當努力變成了一種習慣,只要踏上賽場,你就會想當‘王者。”但無論拿到多少獎,作為大連氣象節目的主持人,劉曉東依舊每天準時在屏幕上和觀眾見面,心系冷暖。
2018年10月,劉曉東穿著與去年同款的雨衣站在同一個地點播報臺風天氣,依舊被風吹得狼狽不堪。播報完,看到電視上自己在風中“猙獰”的表情,以及一把只剩傘骨的雨傘,他又開始自我調侃:“同樣的表情、動作,去年比今年吹得好看多了。不過我很是納悶,為什么一直沒有賣傘的廠家找我代言。”網友看了紛紛留言:“今年這風不行啊?!薄敖衲甑谋砬闆]到位。”“沒有雷電交加,重拍!”……面對“網友”的起哄,劉曉東看了也不惱,還機智解圍:“不同強度的風,配不同的表情。”
雖然經歷了諸多危險,劉曉東卻用一貫的幽默態度調侃自己的遭遇,舉重若輕,談笑風生。對他而言,做個有“靈魂”的氣象人,比什么都重要。
(編輯/饒春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