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奇清
“別人丟了他,我是自己人,我不能丟了他。”她樸實而深情地對人說。因為這份“不丟”的愛,在15年中,她先后有了10多項發明,被人們敬重地稱為“發明家奶奶”。
舍不得老伴遭罪
她是居住在武漢市魯巷的范成芬,老伴老汪曾是一位軍人,比她大5歲。她說,一輩子柴米油鹽,同許多人一樣,他們也是柴米夫妻,日子盡管瑣細零碎,但夫婦間也相親相敬,有著柴米煙火的相伴相隨和不棄不離,平淡而親切。
柴米油鹽日子也會出現一些煙熏火燎的事。2003年,61歲的老汪早上8點出去買菜,說好讓他葷素搭配肉魚青菜各買一些。可直到中午12點過后,老汪才提了七八棵大白菜東張西望地回來。此后,他接二連三“犯糊涂”,時間長了,這些怪異行為越來越多。于是,范成芬帶著老伴去各大醫院看病,心理科、腦科、神經科。“當年醫生對老年失智癥的認識不足,有說中風的、有說精神障礙的、有說心理障礙的、有說老年性偏執癥的。”幾經轉折,老汪最終被確定為老年失智癥,但當時沒有特效藥,醫生說“可能就5年的生命了,希望家人好好照護”。
范成芬和女兒聽聞都呆了,范成芬和兩個女兒商量,送老汪到護理機構進行專業護理。原本想得到好的護理,可為了“安全”,護理人員幾乎讓老汪成天睡在床上。“這哪里是‘良藥?不要讓他遭受這個罪。”難以接受這個事實。看著日漸糊涂的老伴,想著老伴昔日對自己的好,她將老伴接回了家,由自己照料。
這年她56歲,剛好辦了退休。
一雙巧手解難題
在范成芬悉心、耐心的照顧下,2004年到2010年期間,老汪病情控制得還比較平穩。2010 年,老汪所在部隊重新安置,搬了家。從那以后,老汪的身體情況急劇下降。“失語、大小便失禁、神志混亂認不清人,稍不注意就把房間弄得亂七八糟。吃喝拉撒,先得解決老伴拉撒的問題。從市場上買回紙尿褲,為他更換時,失語、已不明事理的他,會胡亂地推搡著她,更換完一次,她就像打了一仗。
最初,范成芬讓女兒幫忙從網上搜羅了許多照護產品,可她發現,這些產品各有各的缺陷。
“我想讓他過得舒服、干凈、體面一點。”范成芬決定自己來改造產品。范成芬以前是學機械的,動手能力強,她從網上購買了各種輔助用品——接尿器、接便器、約束手套、無線報警裝置……她開始一樣一樣摸索著改善產品的缺陷,增強功能性。
老汪不能控制大小便,穿紙尿褲時間長了就會不舒服。范成芬想著怎么給紙尿褲加裝報警器。從市場上買回濕度感應報警器,放在紙尿褲里,可是靈敏度太差。“那么自己來做!”靈敏度雖說解決,新的問題又來了,即便是汗多了報警器也會響。再就是,響聲小了,她聽不見,大了,又會將睡覺中的老汪吵醒。
冥思苦想,一次次改進,最終采取了大小便分開,小便,用漏斗導至壓癟了、綁在老伴小腿上的塑料瓶中;大便,則在紙尿褲里安裝了無線警報器,警報聲響提示器可以隨處放置,比如老汪睡覺時可以放得離他遠一些。而且這種“智能護理褲”更換時,只需把兩側的紐扣解開,接著把別針大小的感應器取下,再放置到干凈褲子中的隱形“荷包”內。老汪不用抬腳,紙尿褲的更換就可完成。
失智的老汪有時會將智能護理褲撕扯了下來,到了冬天,他還會將衣褲鞋襪脫下,以致受凍生病。從市場上買回約束手套,手不能在里面活動,到了夏天,還捂得滿手是汗。“這樣的手套,老汪戴著不舒服啊!”
她又絞盡腦汁開始改進。第一代不行,第二代也差強人意。三代是:用軟性塑料做成一個圓柱型的瓶,瓶身挖出許多小洞方便透氣,還制作了美觀的布藝表層。手腕處,用衣服上的彈簧扣來固定,收口由手腕粗細而定。這樣,在手套內,手不僅可以自如活動,且不會制造噪音。到了冬天,就把“塑料瓶”換成“紙殼瓶”,往里添加絲棉等填充物,也就有了很好的保暖效果。
除此以外,圍繞起床、睡覺、運動等方方面面,范成芬還先后發明了“橫握上肢牽引器”“可脫袖T恤”“架空被窩”“手動清洗馬桶”等。比如架空被窩,被子既能控溫,又不會被蹬得掉在地下,保證了舒適自由。
幫助更多的人
除了智能護理褲,范成芬還改造了十多件護理用品,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她照顧老伴方便了,但每天高強度的工作范成芬還是病倒了。
自己住院了,范成芬最放心不下的還是老伴。她在病床上還“遙控指揮”:女兒一做,她就說“水溫高了,水溫低了”,或者說晚上給老汪蓋被子,有些縫露出來了,或者是多和少沒有及時調整好。女兒的照顧總有些細節讓范成芬不放心,自己的小發明女兒用起來也不是那么清楚。事后,她決定把這些小發明都配上說明書。
15年的時間里,范成芬在照顧老伴的過程中不斷改造發明護理產品,減輕自己工作強度的同時也讓老伴過得更加舒服、干凈、體面。當年確診只能活5年的老伴,在范成芬的細心照顧下今年已經是第15個年頭了。一份“不丟”的愛,換來老汪干凈、體面,且“不丟”的生命,還有她“不丟”的這些小發明。
2015年3月,在一位醫生的建議下,范成芬將“智能護理褲”“特制約束手套”兩項發明申報專利。這年9月,這兩項均獲得“實用新型發明專利證書”。
獲得專利證書,范成芬也不想通過它們獲得多少錢。2018年9月,武漢市首屆認知癥照護師公益培訓班開班,范成芬作為特別老師,被邀請去講課。在和學員們一起分享自己的護理經驗后,她說,她和老伴都有退休費,生活上壓力不大,希望這些年來的小發明,能夠以最低廉的價格幫助到更多的認知癥患者,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態。
現在,老汪認知能力雖說嚴重退化,但行動仍然利索。范成芬總會合理安排時間帶他四處走走,每天給他做喜歡的餐食。做出的餐食,“他有時會自己往嘴里塞,有時候也會往領子里送。”說到這里,范成芬像個小孩子一樣望著老汪笑了。
范成芬說:“我年紀大了,因為有這些小發明和小改造,目前的照護難度,我覺得我還可以承受。如果實在不行了,我們兩個一起住到養老機構去,起碼來說我可以動動嘴啊。”夫婦倆要將這“不丟”的日子平淡而親切地過下去。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