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理
現在,上了年紀的人可能還會回憶起中國曾經有位魔術大師張慧沖,他高超過人的海派魔術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就力挫號稱”魔術大王”的德國魔術師尼古拉,創下了中國魔術連演時間最長,觀看人數最多的紀錄……
而今,張慧沖的女兒張慧慧女承父業,厚積薄發。
力挫尼古拉 風靡上海灘
張慧沖出身于富商家庭,受過教育,學有專長。但自幼起就迷上變幻莫測的魔術表演這一“不入流”的職業,致使之后竟拋棄了船長、電影演員等職業,在長達40載的歲月中,義無反顧地研究魔術表演魔術……
1930年7月發生的一件事,使張慧沖真正開始了魔術生涯。那就是德國籍猶太人魔術家尼古拉到上海,在夏令配克戲院(今新華電影院)演出。尼古拉在《申報》的廣告宣傳中,充滿對中國魔術界的歧視,其吹噓這次來中國帶來稱雄世界的“腰斬活人”魔術節目,如果有哪位中國人能識得其奧妙,并照樣表演一次,愿輸給他1000美元。這種目無他人的態度,引起上海人民的不滿,魔術師們更被激怒,民族自尊心極強的張慧沖拍案而起,要為中國魔術界爭這一口氣,為中國人民爭回這個面子!
當尼古拉在夏令配克戲院登臺,張慧沖和朋友們已于首場集中觀看。只見所謂“腰斬”,是推出一個僅能容身的小立柜,讓女演員站立其中,關上門用寬寬的兩把刀,橫插進立柜,把柜分成三段。然后,將當中的一段豎著剖開,再分向兩邊,使立柜中部透空,而美女的上下、頭部和足部不動。原來如此!張慧沖立即開工趕制道具,積極籌備,很快就制作出了比尼古拉更精湛的,能兩面開門的“腰斬美人”。還推出了“七國衣”“飛響鈴”等尼古拉沒有的節目。并在上海各報登出廣告,聲明接受尼古拉的挑戰,并將于尼古拉演出后,也在同一劇場表演,超過尼古拉的節目。消息傳開,上海沸騰了。市民們贊賞張慧沖為民族爭光的義舉,預售的門票爭購一空。
7月下旬,張慧沖的節目上演后,果然非同凡響,張慧沖的“腰斬”能把上中下的門都打開,讓觀眾看到被分割開來的女演員的存在,而且上下、頭部和腳部都能動。相比之下,張慧沖的魔術技巧、深度更超過尼古拉,這是狂妄自大的尼古拉始料不及的。其觀看了張慧沖的表演后,甘拜下風,悄然離開了上海,由此張慧沖聲譽大振。之后,他組建了張慧沖魔術團,先后在東南亞等華僑眾多的地區演出,他以中華民族錦繡服裝、精彩的魔術,贏得了華僑和當地人民的歡迎,久演不衰。
曾到懷仁堂演出
新中國成立后,張慧沖迎來了魔術生涯最光輝的一頁。1951年,魔術團重返上海,他滿懷激情不斷創新節目的內容形式、科學技術,受到了廣大觀眾的歡迎。當時的上海市長陳毅還興致勃勃地去觀看。他在龍門劇場連演18個月,場場滿座,盛況空前。隨后,張慧沖又率團到14個省演出,既到大中城市,也深入農村工廠部隊,還訪問了海南島,為少數民族演出,觀眾達千萬,張慧沖的魔術之花開遍全國。
1958年秋,張慧沖第四次率團赴京演出,先后演于吉祥、長安等劇場,朱德、賀龍、羅瑞卿等中央領導和來華訪問的外國貴賓都親臨觀看。9月18日,張慧沖魔術團被周恩來總理邀請到中南海懷仁堂表演。演出結束后,周總理走上舞臺,緊握張慧沖的手說,你辛苦了,看你滿頭汗水啊。
周總理對張慧沖說,我以前就看過你演出,表演風格還沒有變。魔術雖然是假的,但創作一個好的節目,非常不易,像你創作了那么多大小魔術節目,是非常了不起的,也不是隨便什么人都能做到的。張慧沖倍感親切。他激動地對大家說,周總理平易近人,對我們的魔術事業這樣關心,我們要記住總理的話,努力鉆研魔術藝術,千萬不能辜負總理的關懷和期望。
1962年4月12日,張慧沖因心臟病發作,不幸逝世,享年65歲。
張慧沖的魔術瞬息萬變,舞臺氣勢恢宏,聲勢奪人,他獨創了許多巨型的魔術,像“腰斬活人”馬循” ”炮打美人”等都滲透了他的無數智慧和心血,經歷了千百次的失敗和錘煉,甚于冒著生命危險,可謂集現代魔術之大成,為后人提供了完整的海派魔術藍本。
2009年6月,張慧沖創立的海派魔術成功申報“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女承父業 后繼有人
張慧沖雖然駕鶴西去,而令人感到欣喜的是他創立的海派魔術后繼有人,在上海有一位被贊譽為、張派魔術的嫡傳人物,她就是張慧沖的女兒、中國魔術藝術委員會會員張慧慧。她自小就受到父親的熏陶。
1958年,張慧沖帶著幼小的張慧慧走進中南海演出,周總理問她,“長大了干什么?”慧慧回答,我要繼承父親的事業!這次會見,對張慧慧鼓舞很大,但是,不久“文革”開始了,年輕的張慧慧被下放到農村。命運的坎坷,沒有使她放棄魔術事業,沒有忘記對總理的承諾。
在一次公社匯演上,張慧慧表演了海派魔術,精彩的表演,使她獲得了進入江西省金溪縣文工團擔任魔術演員的機會。不久,她又被江西撫州市文工團看中,調入該團擔任魔術演員。其間,張慧慧為農村觀眾演出數百場,還經常為福州軍區廣大指戰員煤礦礦工們演出。
現在張慧慧的兒子張小沖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繼承祖業,已經成為海派魔術的第三代傳承人。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張小沖更具現代表演意識,講究舞臺藝術。他除了繼承老戲法外,還將故事情節、人物感情、戲劇沖突融進了魔術當中。由他創意設計和父母共同出資近10萬元的魔術《紅》,演繹了20世紀30年代舊上海的“不了情”,在北京上海的綜藝節目表演時,受到專家的好評和現場觀眾的極大喜愛。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