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山
20世紀80年代第五個春天,那時公社已經(jīng)改制為鄉(xiāng)政府,我出任鄉(xiāng)文化站長,電話總機房就設在我的辦公室隔壁。那時的電話沒有自動交換設備,要靠人工轉接電話。
我覺得很神奇!線路一端連著村里,一端通往縣城,兩頭不見人說話聽得真真切切,這不是《西游記》里的順風耳嘛。因此,不管有事無事,我都要到隔壁客串一把接線員。忙里偷閑的接線員自然對我很感激,他哪知道我是有私心的,因為我的女朋友在長江南岸的一座小鎮(zhèn)上工作,直線距離約有兩百公里開外,搭車轉車要一兩天時間才能抵達。
春雨霏霏的三月,那天總機房比較清閑,我便試著給隔山隔水的女朋友打電話,經(jīng)過一個又一個總機接轉,終于縣城的總機回答說搖通了。可我無論怎樣屏聲斂息也聽不清對方的聲音。同樣,我的聲音提高了八度對方也無法聽到。縣城的總機給解釋說,相隔太遠,層層接轉,加上天公不作美,聽不到很正常,如果事情很緊急,可以通過接線員一個接一個把信息傳遞過來。戀人情話,實屬私密,我只得悻悻撤線丟下了聽筒。
不知不覺又過了十個年春秋,女友成了妻子,電話也由人工接轉改為自動操作,開始走進了尋常百姓家。可當時安裝費太過于昂貴,一般人家舍不得安裝家庭電話。又過兩年的時間,我才由單位配備了一部BB傳呼機。BB傳呼機只是方便他人,接到了傳呼,我還得四處去找電話回復對方,讓人感到非常不便。我一咬牙,勸妻子放棄了買彩電的想法,勒緊褲帶安裝了一部座機。
我選擇的座機是紅色的,放在朝著大門的方向,一進門便看得清清楚楚,電話鈴聲響起,一串丁丁冬冬,好像山澗跳動的清泉,讓人心里十分舒坦。不過,我很快就有一種失落,移動電話取代傳呼機。第一代無線電話機一塊磚頭似的,俗稱“大哥大”,由于攜帶不方便,價錢又高得離譜,兩三萬元一部,除了極少數(shù)的大老板買得起,廣大普通消費者只能鏡中看花。“大哥大”在人們生活里冒了一下頭,就同傳呼機一道淹沒在時代改革的大潮中。又過了兩三年,小巧靈便的手機現(xiàn)身了,不但能接打電話,還具備發(fā)短信的功能,價位也不是太貴。
有了手機,與外面的世界聯(lián)系方便多了。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智能手機應運而生,人們的收入也緊緊跟著社會變革的步伐,一家人都用上了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機。開通微信,我建了一個親友群,母親在群里歲數(shù)最大輩分最高的一位。她年逾八旬,目不識丁,我們就教會了她用語音聊天和視頻通話。
今年暑期,我們帶上母親外出旅游,一路上吃飯住宿買車票都是順風順水。母親滿眼疑惑:“我也沒看見你們張羅,怎么把什么都安排好了?是不是有人幫忙呀?”我指指妻子,她晃動著手中的智能手機,笑著對母親說:“全靠它。”進餐館、住酒店,到超市購物,我們也不用付現(xiàn)金了,拿出手機掃一掃二維碼,一切輕輕松松搞定。母親連聲贊嘆:“好,好,省了好多麻煩。這手機真成了神話里的百寶箱啊!”是呀,時代發(fā)展,不經(jīng)意間為我們裝進了大千世界,裝進了生活的方便,更是裝進了豐富多彩的人生。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