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琿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和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將有效支撐鄉村振興。筆者通過對武威市農村電商發展的現狀、面臨的困境進行調查、思考和分析,針對武威新時期對農村電商發展的要求,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導向,提出健全人才培養體系、發展現代物流體系、構建特色農產品品牌和加強農村信息網絡建設的發展策略等一些粗淺的觀點,與大家共同交流學習。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武威農村;電商發展
隨著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對“三農”的不斷重視,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成為了政府和電商企業關注的重點,農村電子商務不僅改變了農產品的傳統交易模式,也對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具有顯著作用。近幾年在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農村電子商務開始起步,發展速度加快,雖然顯現發展勢頭強勁、前景樂觀,但從國家層面看,農村電子商務創新生態系統尚未完善,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均未成熟,而武威更是需要政府、電商企業和農產品生產企業盡快轉變傳統觀念、擴大農產品有效供給、完善基礎設施和引進電商專業人才等方面多管齊下,促進武威農村電商的發展。
一、武威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特征
武威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
武威市委市政府在對貧困鄉鎮、貧困村進行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制定出臺“3221”電商扶貧配套政策措施。2016年武威市及涼州區、民勤縣、古浪縣和天祝縣5個電子商務協會相繼成立;涼州區、民勤縣、古浪縣和天祝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建成運營,京東“中國特產·武威館”、淘寶“特色中國·民勤館”、“特色中國·古浪館”和“特色中國·天祝館”相繼開館。全市已建成縣區電子商務服務中心4個、特色館4個、鄉鎮服務站33個、村級服務點335個、農村網店573個,帶動線上線下銷售農產品3億多元,服務點物流配送和寬帶網絡進一步完善。民勤縣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設已啟動實施,省列4個試點鄉鎮電商服務站和12個試點村電商服務點全部建成投入運營,建成扶貧網店236個。
二、目前武威市農村電商發展面臨的困境
1、缺乏專業人才,技術服務難以得到保障
隨著城鎮化的不斷加速,大量人口涌入城鎮,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慢慢流失,且大多數農村孩子在大學畢業后一般選擇在城市工作。農村基本上是留守的老人、婦女和兒童。勞動力素質低下,有些家庭甚至無勞動能力。鑒于此情況,根本不可能掌握先進的勞動技能,更不可能熟悉互聯網運用。據調查,農村電商勞動人員90%以上都是大學本科學歷以下,大多數人只能做一些比較簡單的包裝工作,而操作和維護農村電商系統和平臺方面的技術人才十分缺乏。
2、物流體系不完善,配送效率低下
一是鄉鎮快遞覆蓋率有待提高。全省鄉鎮快遞覆蓋率僅40%左右,而武威鄉鎮快遞覆蓋率就更低。二是農村電商服務網點不健全。比較偏遠的村組沒有配送網點,部分地區只能在鄉鎮上寄取快遞,這會增大交易成本。三是鄉村快遞基本上沒有配送到戶。目前農村物流體系不健全,農村地區的快遞往往存在“最后一公里”問題,寄件要隔天才能寄出去,這導致了大部分生鮮農產品都不能通過電商來進行銷售,農民一般選擇線下銷售的方式。
3、產品競爭力低,難以打造優質品牌
一是農產品質量不高,產品包裝不夠精細,特特色農產品還停留在初級加工階段,農副產品附加值較低。多數農村電子商務農業生產者沒有建立品牌意識,在利益驅使下,將農產品以次充好,以劣充優,以致消費者投訴現象嚴重。二是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由于無法及時準確獲取市 場信息,導致農村電商扎堆銷售同類地域性特色農產品現象嚴重。
4、電商專業人才缺乏
農村電子商務涉及的領域非常多,對于天祝特色產品牦牛肉;涼州皇冠梨;民勤黑瓜子、黑枸杞、古浪手工掛面來說,其產品質量評定、品牌包裝、銷售模式、售后服務等工作都需要電子商務專業人才。但據目前情況,農產品電子商務運行中具備高水平的專業技能型人才并不是很多,一方面,當地村民對網上交易模式和相關業務流程知之甚少;另一方面,農村基礎設施較為落后使得高校畢業生、科研工作者和企業人員不愿意參與到農村電商的建設中。
三、鄉村振興戰略導向下武威農村電商發展策略選擇
1、建立農牧產品自有品牌,擴大輻射面積
鼓勵農民根據當地地標農產品來創立品牌。通過綠色生產提高農產品品質,打造出具有地域性和競爭性的特色農產品。此外,要加大特色農產品宣傳力度,通過廣告和參加農產品博覽會等形式提高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進而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目前,三縣一區都有屬于自己的特殊農副產品,武威也是河西地區比較大的牛羊肉集散地,牛羊肉產品已經輻射到省內的其它地州市,我們充分利用電商平臺對自有特色品牌進行宣傳,增強品牌產品和特色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擴大自有品牌產品的輻射范圍。
2、加強電子商務支撐體系建設
一是對農村物流進行合理規劃,打造以“縣級物流中心-鄉鎮物流中轉站-農村電商服務點”為體系的物流服務平臺,形成一個完整的物流體系,解決“最后一公里”配送問題。二是創新基礎建設融資渠道。通過大型電商企業和地方政府合作,由企業出資,地方政府提供優惠政策。同時,可以鼓勵大的電商企業來投資農村基礎物流建設,并提供優惠政策。三是構建物流信息化平臺,提高服務效率。開發多層物流處理系統,建立“國際-全國-省-市-縣-鎮-村”七級物流平臺,使其串聯在一起,使得消費者和生產者能夠時刻關注相關快遞信息。
3、加強電商專業人才培養和引進
專業人才是武威農村發展農牧產品電子商務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一方面,應聯合當地電商企業以及相關培訓機構,以村內農牧產品生產企業為對象加大對電商人才的培養力度,由農村電商主體帶頭,對相關人員進行政策的宣講、專業知識指導以及專業技能的傳授等方面的學習;另一方面,應充分利用政府支持高校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政策定期組織村內青年人群和返鄉大學生開展關于農村電商技能培訓的知識講座, 加快引進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對于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和外來電商專業人才給予政策資金方面的大力支持。
【參考文獻】
[1]蘇奎,何凡,劉玉洋.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個案研究及其啟示[J].創新,2018,(1):22-31.
[2]程巍巍.“互聯網+”背景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策略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8,(1):45-46.
[3]鐘蕓.基于政策視角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J].現代商貿工業,2018,(6):88-89.
[4]李雋.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改革策略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8,(3):143-146.
[5]緱蘇霞.西部地區農業電子商務發 展對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6]程麗麗.基于區域特色的農村電子 商務特性與對策研究[J].農業網絡信息, 2013(4):10-11.
[7] 傅俊 .農村電商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新模式 [J] .經營與管理,2016,(12):19~21.
[8] 趙旭東 .扶助農村電商實現鄉村振興 [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03-06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