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上午,在河南農業職業學院高新科技園內,河南省首屆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大賽拉開復賽的序幕。從全省各地232個項目中評選出的130個項目,分為三個小組一決高下。
參賽選手中,以返鄉創業的青年為主。
“我的葡萄1斤賣50元 (1斤為500克),嘗過的人都說好吃。”洛陽曌坤農業合作社的郭彥玲一出場,就贏得大家關注。這位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的 “80后”,2015年返鄉創業,流轉13.4公頃土地種植葡萄、桃等精品水果,利用微信、抖音推廣銷售,在當地小有名氣。
一些獨特的創業項目也引起大家關注。來自許昌旗梅農業合作社的王學旗,采用立體種養生態循環模式養殖食用昆蟲,將豆青蟲、蟋蟀等害蟲變為美食,送進飯店,受到“吃貨們”的歡迎。
農業投資周期長、回報率較低,缺資金、缺人才成為參賽選手提及最多的難題。
來自平頂山的誠實人家庭農場,近兩年發展很快,但由于在新疆建設基地投資過大,企業資金缺口達數百萬元,給下一步發展造成了困擾。評委們現場建議,企業發展模式應該由重資產轉為輕資產,尤其是發展跨區域基地,找人合作比獨資建設更具優勢。
賽場上,競爭的硝煙味不如交流的味道濃,新型職業農民“賽”出新風采。一天下來,36個項目闖入決賽。
河南省農業廳農經站站長、當天復賽評審專家張道明說,雖然是首屆大賽,但參賽項目質量整體水平較高,涉及種植業、養殖業、農村電商、田園綜合體等,符合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同時農民參與積極性高漲,接受市場新理念、運用新技術的能力明顯增強。
(據《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