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山西省農業廳發布 《山西省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方案》。
2018年,全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目標是:實施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計劃;2017年遴選確定的500名青年農場主繼續進行培養和孵化,2018年全省新增500名青年農場主培育對象,重點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開設雜糧生產、蔬菜綠色生產、休閑農業、中藥材種植等專題培育,資金標準為每人4000元。
實施新型經營主體、服務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全省輪訓新型經營主體、服務主體帶頭人2萬人以上,輪訓農機合作社帶頭人300人。
在2016年和2017年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的基礎上,繼續組織實施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各地可根據實際,將從事農業社會化經營服務組織帶頭人納入輪訓范圍。新型經營主體、服務主體帶頭人輪訓以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返鄉涉農創業者、農業社會化服務經營組織骨干等為培育對象,資金標準為每人2 200元。
實施農業職業經理人培養計劃。2018年全省組織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育200人,其中,省級組織農業職業經理人示范培訓,晉中市、長治市、運城市各舉辦一期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在全省培育一批具有良好職業品德和職業素養、具有農業行業專業知識和涉農經濟組織經營管理經驗的復合型經營管理人才,資金標準為每人1萬元。
開展新型職業女農民培育試點。在運城市、長治市、臨汾市開展新型職業女農民培育試點工作,培育150名巾幗致富帶頭人、女新型經營主體領辦人、婦女創業能手、返鄉創業女學生等女性新型職業農民,資金標準為每人4 000元。
開設特色農業示范培訓。在忻州市開展特色果菜示范班;在長治市開展綠色防控無人機操作示范班;在朔州市開展辣椒種植特色示范班;在臨汾市開展大蒜種植特色示范班。資金標準為每人4 000元,人員信息納入新型經營主體、服務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由市級農業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實施生產技能提升培訓計劃。完善培訓體系。全省培訓3.3萬名專業技能、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由縣級組織實施,資金標準為每人800元。
為加快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建設,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整縣推進縣可將“益農信息社”信息員納入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培訓對象。在貧困縣開展農業產業精準扶貧培訓,將產業扶貧帶頭人作為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對象,將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作為專業技能型和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的重點培育對象,力爭使貧困勞動力學習并掌握1~2種特色種養技能。貧困縣可根據實際需求,將農業手工業作為專業技能型農民培訓內容,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完善培訓體系。由各市推薦,繼續遴選認定一批專業優勢明顯、培訓效果突出的省級新型職業農民示范培育基地,實行掛牌管理。開展名師講名課活動,由各市縣分專業推介50名受農民歡迎的高水平名師,錄制30個精品課程,充實完善培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