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維)
基層扶貧干部壓力大、任務重,對他們,既要提要求、壓擔子,也要常關懷、多鼓勵。讓他們能夠 “滿懷激情且從容不迫”地干事創業,把脫貧攻堅剩下的戰役打好,把群眾脫貧的基礎打牢。
距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三年時間,脫貧攻堅已到重要的沖刺階段。近日,筆者在基層調研時了解到,一些地區一些部門、干部中出現了扶貧工作“疲勞綜合癥”,甚至產生了“厭戰情緒”。這種現象和傾向需要關注。
“疲勞綜合癥”的出現,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我國自2013年底開始啟動精準扶貧,2015年底正式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時間已經持續了整整四年,時間跨度長、工作任務重、社會壓力大。對于廣大扶貧部門特別是一線扶貧干部而言,長期在這種高負荷、高壓力下工作,一部分人難免會出現精神和身體吃不消的情況,進而在工作中產生厭倦、抵觸的情緒,甚至出現敷衍、逃避的狀態。
另一方面,有些地區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形式主義問題突出,扶貧工作變成了開會議、發文件、打電話、填表格、報數據,精準脫貧變成了精準填表,扶貧干部被戲稱為“表哥”,導致他們不能把主要精力用在脫貧攻堅實事上,老百姓也不滿意,長此以往扶貧干部也沒有成就感、榮譽感,難免會滋生倦怠情緒。
另外,一些扶貧干部工作方法不得當、路子不對頭,扶來扶去,事情沒少干,卻沒有多少成績和進展,看不到脫貧摘帽的希望,也影響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可以說,這種現象的出現是正常的。在個體的角度上,可以通過更科學的工作安排、機制設置,來排解壓力、提升效率,但是絕不可以有暫時歇歇腳、放松一下的想法和態度。所謂行百里者半九十,脫貧攻堅如同打仗,氣可鼓而不可泄,必須一鼓作氣、馬不停蹄向前推進,否則很可能會半途而廢、前功盡棄。當前正值最重要的沖刺階段,我國還有3 000多萬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還有800多個貧困縣有待摘帽,還有大量深度貧困地區的硬骨頭要啃,這個時候,發展的腳步絕不能停留、干事的勁頭絕不能松懈。必須采取綜合措施克服扶貧“疲勞綜合癥”。
首先,得加油鼓勁,讓干部們有動力想干事。其次,要減負提質,讓大家減輕壓力能干事。再者,得提神醒腦,讓干部們有思路會干事。就是要提高扶貧干部們帶領貧困群眾干事創業的能力。
在脫貧攻堅的新時代,扶貧干部們可以說是最可愛的人。對于這群最可愛的人,我們要多多關注、常常關心。基層扶貧干部壓力大、任務重,對他們,既要提要求、壓擔子,也要常關懷、多鼓勵。讓他們能夠“滿懷激情且從容不迫”地干事創業,把脫貧攻堅剩下的戰役打好,把群眾脫貧的基礎打牢。
(施 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