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氣寒冷,豬運動量減少,飲水不足,缺乏青綠多汁飼料,極易影響豬消化系統的分泌機能和腸胃蠕動,使豬腸道內容物移送時間延長或完全滯留而發生便秘。
一是母豬妊娠后胎兒壓迫直腸,導致直腸麻痹,降低了腸平滑肌的蠕動,從而形成便秘;二是母豬缺乏運動、密度過大等因素導致便秘;三是母豬飲水不足,特別是農村散養豬圈和保溫不良的豬舍,母豬飲水嚴重不足,更容易引起便秘;四是飼料中粗纖維含量不足或過高,飼料中沙礫、塵土等雜質含量過高,缺乏青綠飼料,飼料顆粒過大;五是濫用抗生素,抗生素在抑制有害菌生長的同時也會對腸道內的有益菌產生影響,造成腸道菌群的嚴重失調,導致藥源性的便秘;六是母豬患有一些熱源性疾病。如豬瘟、藍耳病、寄生蟲病等均會造成母豬便秘發生;七是各種不同的應激因素,如環境的突然改變、轉欄、換料、疫苗注射等造成母豬便秘。
母豬便秘的主要臨床癥狀為:精神不佳、食欲不振,排糞困難,常彎腰舉尾做排糞姿勢,排糞滯慢,排出的糞便干硬,常附有黏液。嚴重的病豬起臥不安,回顧腹部。隨著病程發展,精神萎靡,食欲消失,口渴貪飲,口腔干燥,眼結膜充血,尿色深黃且量少。如果懷孕母豬便秘,還會引起分娩過程延長、死胎、產仔數少、仔豬出生體重小、產后無乳或少乳等一系列生理或病理性改變。
(1)合理調制日糧
根據母豬的飼養標準設計合理的配方,滿足不同階段、不同生理狀態下的營養需要,提供合適的能量水平,日糧中粗纖維含量保持在8%~10%為宜。要嚴格控制飼料原料中雜質的含量。
(2)保證充足飲水
母豬飲水要充足、符合衛生質量標準。母豬妊娠期間每頭每天應不少于8~12升的飲水,泌乳期間每頭每天不應少于8~20升飲水。有條件的養豬場可以安裝自動飲水裝置,隨時供應清潔飲水。
(3)加強環境調控,減少應激反應
冬季母豬舍內溫度要保持在10℃~15℃,產仔舍的溫度還應當提高2℃左右。濕度應當保持在60%左右。豬舍內要保持空氣新鮮,小型豬場可以采用自然通風方式,大、中型豬場可以采用抽氣式或送氣式的機械通風。
(4)合理使用藥物
豬場在預防疾病時要做到科學用藥,盡量減少抗生素的使用。
(5)及時預防和治療發熱性疫病
平日要認真落實豬舍內衛生防疫措施,減少或杜絕疾病的發生。經常打掃豬舍內的糞便污物,食具、用具要經常清洗干凈,定期對豬舍、器具和周圍環境消毒。發現病豬要及時進行隔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