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考試大綱”在作文的發展等級部分提出“有創新”的要求,目的是鼓勵考生培養創造性思維。“有創新”,是對作文在立意、選材、結構、表達等方面提出的總要求,具體包括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有個性色彩。“有創新”與“深刻”“豐富”“有文采”不是并列關系,而是交叉關系。設置“有創新”這一發展等級的評分點,意在培養考生的創新意識;從寫作上說,就是強調作文的“新”和“個性色彩”。
一、見解新穎
“見解新穎”就是指考生要能“言他人之所未言”,在別人司空見慣的事物上發現出“新”來,而不是老生常談。作文立意首先應“求準”,進而要“求新”。新奇的立意、獨到的見解,能使作文個性鮮明,給人以心靈上的沖擊,精神上的鼓舞。只有這樣,作文才能標新立異,才容易吸引人、打動人。要使“見解新穎”,考生可運用以下幾種方法:
1.反向立意,即轉換思考方向,對大多數人的見解說“不”。
2.新異立意,即認真分析,仔細梳理,對構成事物的各個側面、各種因素以及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相互轉化作具體的剖析。
3.高遠立意,打破求穩、求保險的心理,另辟蹊徑,用一種更加高遠的立意使主旨得到深化與發展,從而占據思想上的制高點。
二、材料新鮮
“材料新鮮”是指考生在選材時除了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真實性外,還要力求新穎性。只有新鮮別致的材料,才能表現出生動活潑的內容。要使“材料新鮮”,考生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1.選擇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時代氣息的材料。
2.材料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這與選擇富有時代感的材料是相輔相成的。對于人們熟知的材料,考生可以用當代人的眼光加以觀照,用現代意識進行改造,或者從獨特的角度切入,在常人意想不到之處挖掘出新的內涵。如可借“新編”的形式,演現代生活的“劇情”,讀來也情趣盎然。
3.敢于跳出第一人稱。圍繞自己的生活經歷選材,這樣的作文容易給人以真實感、親切感;但是,如果考生能跳出第一人稱,突破“我”的局限,那么選材的天地就會廣闊得多。“我”的事,你的事,他的事,親身經歷,所見所聞,都可以寫。
三、構思新巧
作文“有創新”首推構思富有創意,這是最有價值的創造性思維。從確立主題到謀篇布局,從過渡照應到遣詞造句,都屬于作文構思的系列思維活動。要做到“新巧”,就得把握整體,進行創造性思維活動,求得與眾不同的文思。考生可以從經歷過的日常生活中、閱讀過的書報雜志中、體味過的點滴感悟中,機智地“抓拍”幾個特定的“鏡頭”,加以橫向“剪輯”,從而創造出全新的主旨和豐富的內涵,收到化平淡為神奇的構思效果;還可以在作文的發展脈絡上巧妙地點綴幾顆“珍珠”——閃亮的事件,逐層拓展其豐富的內涵,使作文迸射出強勁的縱向穿透力。此外,考生可以巧設懸念,妙用伏筆,使讀者產生急切的期待心理;還可以巧設誤會,使作文結構跌宕多姿,使人物情感波瀾起伏。
四、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
想象是創造的開始,富有創造性的想象和描述,會使作文獨到。獨到,是根植現實而又有所超越,因而它不是違背生活邏輯的“瞎說”,而是要有具體的推理過程。推理想象的實質是把邏輯推理的基本程序應用在形象思維領域之中。那么,怎樣的推理想象才有獨到之處呢?其原則就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即作文的內容“與眾不同”,做到“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
五、有個性色彩
這是對作文“創新”的最高要求,即“以我手寫我心”。寫作是一種最富個性色彩的創造性活動。承認個性、張揚個性,是一種人本的回歸。要寫出有個性色彩的作文,考生就要用自己的語言寫自己對生活的獨到感悟,也就是立意的個性化、材料的個性化、構思的個性化和語言的個性化。考生要善于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別人見過的平常事物,激發自己的情感,從而獲得深刻的感悟、真切的體驗、新奇的想象和富有創造性的見解等。盲目追隨他人會迷失自我,但過分相信自我則會使自己封閉。因此,“有個性色彩”要恰到好處,張揚力度不夠則個性不顯,張揚過度又失之偏頗。考生要想把握適度,要靠長期的積累和實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