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鵬
李山戴著眼鏡昂著頭,大踏步地走著。他沒有戴太陽帽,對灼人的烈日毫不在意。這也許就是他比別人臉黑的原因。①
他天生一身傲骨,不屈從于任何人和事。他有自己的處世原則:無論在學習上,還是與人交往中,他從不向別人張口、伸手。他盡自己的能力幫助別人,卻從不希望得到別人的任何報答。他追求的只是自己活得快樂,活得心安理得。②
李山正走在去學校的路上,一個三輪車夫來到他身邊,搖著鈴鐺問:“同學,你需要坐車嗎?”李山轉過頭去,發現那個三輪車夫瘦得簡直就是皮包骨頭了,目光中含著乞求。“我不需要幫助,更不需要弱者的幫助。”這是李山一直以來堅持的觀點。因此,他上學的路上一次也沒坐過三輪車。他用他那不是很干凈的袖子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連聲說:“去去去,我不要!”說完,繼續走自己的路。
車夫騎著車子跟在他后面,一路不停地搖著鈴鐺。突然間,李山意識到,這可能是車夫唯一的生存方式。他又一次回頭,看了看那個瘦得叫人擔心的車夫,頓時產生了憐憫之心。車夫還沒有死心,仍然搖著鈴鐺:“來吧,同學,我送你,又不要你多給錢。”
“好吧,到一中多少錢?”
“兩塊。”
李山沒有還價,對車夫說道:“好吧,跟我來!”李山加快了腳步,車夫緊緊跟著。李山不停地回頭,對車夫說:“跟著我!”快到校門口了,李山停下來,從口袋里掏出兩塊錢遞給車夫,“給你的。”
“可你根本沒坐車呀!”
“我從不坐三輪車。”
“啊!那你為什么讓我跟著你?真是!”說著,車夫擦了擦臉上的汗,騎車掉頭走了。李山大聲喊道:“這錢是給你的——”車夫頭也沒回,答道:“我不是乞丐!”
不知怎的,李山竟不由自主地低下了他那高傲的頭。③
◆簡評
小說情節安排合理,李山不叫車→李山叫車→李山不坐車→車夫不收錢,環環相扣,刻畫出李山高傲、自以為是的形象和車夫不卑不亢的形象。兩個人,對比鮮明。結局的一句“我不是乞丐”似乎是車夫誤會了李山的好意,可實質上是李山誤會了車夫的不依不饒,使車夫原本可憐的形象變得高大光輝,更讓李山意識到自己的高傲和自以為是。
(曉君)endprint